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必须回到“语言”这一原点上来。媒体的设计与运用应该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金量”,能够让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对话”,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改革 多媒体课件 设计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33-01
语文学习的中心任务是对祖国语言的学习,语文教师的主要使命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培养学生富有学科特色的思维能力,进而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笔者深入一些老师的课堂也常常发现,媒体的设计、应用与语文的学科特点有时候是相悖的,一些教师无视语文学科特点,媒体设计应用理念不清、目标模糊,游离于语言实践之外。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进行媒体设计时务必要遵循语文教学应服务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一原则,以真正发挥教学媒体的辅助作用。
一、立足于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进行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设计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以“学”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任务,也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徐州市教育局推行的“学讲计划”所倡导的“自主先学”“先学后教”等理念,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真正发展。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国古语云:“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点石成金”的方法,才能举一反三,积极主动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如,教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为了摒弃“灌输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赏析式批注,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最精妙的句子圈点出来,再用简要的语句点评,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句式的角度、写作手法的角度来进行欣赏、玩味、分析,写下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在屏幕上呈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一句,并将“环”圈出来,在旁边作了批注:“这个词语让我联想到了水声的清脆悦耳,极其动听,也反衬出当时环境的幽静。”学生仿照呈现的范例,阅读课文,进行批注;接着,运用媒体展示学生阅读时留在字里行间的感悟与心得,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进而完善学生的认识,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在此案例中,教师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实时呈现的功能,适时地将批注阅读的范例快捷地呈现于学生眼前,给予了学生较为感性的认识。这样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指导得更加具体、快捷,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感悟与赏析在自主阅读、相互评价中走向准确、深入、全面,进而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与欣赏水准。
二、锁定文本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运用时,心中要想着文本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分析学生当前的学情,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来优化教学设计,切实发挥媒体的辅助作用,进而突破重点,攻克难点,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比如,《奇妙的克隆》一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克隆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中,在分析“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相关段落时,执教者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再用视频展示了“多利”绵羊诞生的纪录短片,然后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①对照课文,你能归纳出两项试验的异同点吗?②请用简图标出实验的步骤。克隆实验虽然在文章中被提到了很多次,但所做的动物种类并不一样,而且试验步骤复杂,程序较为烦琐,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重点。在此案例中,短片的作用不仅是向学生直观展示实验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在和文本的对照中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而体会文本在说明时语言逻辑严密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短片也是一个依托和凭借,目的是通过跟文本的对比,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归纳克隆实验最本质的原则和方法,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谓“一举多得”。由此可见,有效的媒体应用能够从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和能力的发展出发,充分发挥其显性和隐性等方面的功能。
三、遵循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进行有效多媒体课件设计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该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是一门是语言的实践课,因此,课堂教学环节设计都务必要开展有效的语言训练和实践,包括语言的理解、吸收、运用和表达。语文课堂上不管运用何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课件,最终都必须回到“语言”这一原点上来;阅读教学活动中,媒体的设计与运用应该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金量”,要能够让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对话”,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提高,能够让学生的情感与审美体验能够“落地生根”。比如,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该老师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出示图画,让学生对照图画思考“百草园”这一语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等相关问题,其做法仅仅让学生知道了百草园里的景物之繁多和色彩之绚丽,但鲁迅先生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从中可以洞察出幼年的鲁迅有着怎样的心理特点等一些深层次问题,运用这样的设计是不大可能解读这些问题的。尽管教师在所提的一系列问题中也涉及到了“作者的情感”,但由于之前没有做好有效的铺垫工作,即使有学生回答出来,也很有可能是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照搬教辅书上的答案,只是一些空话、套话而已,不是经过和文本情感产生“共振”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
总之,评价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是否有效,就要看作者在研读教材进行媒体教学设计时能否充分发掘文本中所蕴含的语言训练点及情感价值因素,进而引导学生借助媒体,并通过阅读、品味语言文字,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发学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厚实学生的阅读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