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桑植白族民居与大理白族民居的差异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桑植白族民居与大理白族民居的差异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湖南桑植地区与云南大理地区的民居建筑因地域文化、生活习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本文主要研究两地的建筑组合模式、单体功能空间分区、建筑装饰等方面的差异性。

关键词:白族民居 地域 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TU-0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120-02

桑植白族民居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在形式上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地域的差异性。许多白族民居特有的建筑元素在桑植白族民居中随着时间的变迁而逐渐消亡。又受其周边民族文化的影响,使桑植白族民居建筑在建筑形制上发生改变。因为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所以白族传统民居在吸收外来建筑优点的同时,融合本族文化而发展具有白族建筑风格的民居建筑形制。

一 建筑模式差异性

1.1 选址及建筑形制差异性

桑植白族民居的选址和建筑形式不同于大理白族民居主要为两方面原因:一是受到自然气候与地形地貌的影响。桑植地区多山,大部分白族民居建在山地上或是缓坡地,因为居住范围有局限性,所以为充分利用居住空间同时又能防潮、防虫,而形成“千脚落地”的建筑模式。其建筑模式为适应平缓坡地,建筑底层与地面高度不会超过两米。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与桑植白族民居在地形上有很大的差异,大理的地形属于四面环山、中间平原的高原地形。虽然在史书中记载大理白族民居在原始社会时期的民居形式也以“千脚落地”、“干栏式”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白族人开始迁徙至更适合居住的平原,经过不断创造逐渐改变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形制发展成为合院的建筑形式。 (图1,图2)

二是人文因素的影响,桑植白族民居散杂居在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地方,自身文化处于弱势地位而自然地吸收、融合周边民族的建筑文化。

大理白族民居聚居在云南大理,民族文化浓厚,虽然大理白族民居在发展中吸收汉族的建筑风格,但是同时又将白族本土建筑风格融入其中。以至于没有改变本民族传统民居的特性。

1.2 院落空间差异性

桑植白族民居中最典型的为幕檐转角式民居。如桑植县谷氏祖屋,整个房屋为“凹”字形,属于半封闭式院落。受地形限制,房屋没有围墙,主要是以一横两竖的房屋围合成的院落空间。房屋建在缓坡中屋后靠山,屋前坡地,根据地势自然形成半封闭式院落。进入房屋必须至下而上,房屋中间是用岩板铺盖的坪地,是桑植地区白族人住房前必备的场所。中央为堂屋,堂屋两侧为家中长辈居住的房间。房屋由木板隔成两间,外面砌有大约一米的火坑,为一家人聚会的重要场地。厨房设在与两旁耳房相接的转角,面积不大,除了有相应的厨房设施外还有一个储藏用的小房间。耳房半部分是在缓坡上,为家中子女或是兄弟居住用房。

“三坊一照壁”是大理地区最普遍的民居,如杨家宅院属于庭院式院落,中间为正房,两旁是两个厢房围合而成的封闭式院落。整个民居由三间主房构成,房屋均为上下两层。一楼为居住空间,二楼为杂用与储藏空间。白族人尊敬长辈,正房的屋基比两边的厢房稍高,中间为堂屋,左右两间为长辈住房。左右两厢房为晚辈住房。堂屋前的天井,正房与两厢房交界处有两处天井,内建耳房,作为厨房及卫生间之用。(图3,图4)

二 民居装饰艺术差异

2.1 装饰要素差异

白族是个重装饰的民族,照壁、大门、彩绘和雕刻是云南大理白族民居中最典型的四大空间装饰要素。尤其是照壁,在大理白族民居中每户居民的宅院都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元素。照壁是一户人家的门面和家风,根据地理情况将照壁建成独立式和非独立式。大理是个坝区,四面环山、风势强劲,照壁的作用既可抵御风沙,还可遮挡视线避免路人直观堂屋。根据房屋面积的大小照壁可分为独立式和非独立式,大理白族杨氏宅院的照壁因为地理的影响照壁与墙体是结合在一起的。

桑植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征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受气候影响,桑植地区的白族民居中已经很少修建大理民居中有重要地位的照壁,桑植白族谷氏祖屋将大理白族民居中本该修建照壁的位置建成没有任何遮挡的空地。其目的是增强房屋的通风达到防潮防霉的效果。(图5,图6)

大门在大理白族民居中是建筑艺术的重点表现之处,是其宅院炫耀的重点。大理白族民居中大门通常设在院落一侧。根据不同风貌与样式分为三滴水式与综合风格式大门。三滴水式大门根据大门的屋面尺寸决定檐角的翘度,檐下有精美的雕花及装饰图案。综合风格式大门相对简单,主要以简单的建筑符号装饰,并杂糅三滴水式风格特征。

在桑植白族民居中建房地势较高,普通民居中少见大门,只有在大户人家中才会出现。在桑植白族民居的大门称为“八字曹门”,牢固又大气。门槛顶方为翘檐盖瓦,檐下虽然没有花草虫鱼字画的修饰,但也显得气派精致。(图7,图8)

大理的白族建筑很注重彩绘,在屋檐下的空白处被划分成方形或是圆形的彩画盒子,又称作“书厢空”。在大理地区,白族民居壁画为单色,只有在寺庙或是大户人家才会出现彩色壁画装饰。彩绘的内容大多为山水、花鸟与故事情节。

桑植地区白族民居的板、壁、墙等都为木料,这与当地民族的外观相似。在房屋装饰上并没有大理白族民居精彩的彩绘装饰,相反显得粗糙许多。(图9,图10)

雕刻是大理白族民居中不可或缺的装饰要素。木材虽然不是大理白族民居的主要材料,但是在装饰中却占有很大的比重。大理白族杨宅中装饰最突出的是堂屋的门,门为格子雕花样式,由六扇小门组成,每扇格子门宽1.53尺或1.56尺,高7.4尺,每个门扇由五块木板制成。两大三小,小木板用浮雕,大木板用透雕。窗户的作用是采光和通风,但在大理白族民居的窗户中却尽显出极致精美的木雕装饰。

桑植白族民居也有木质雕花装饰,相比大理白族民居中精美绝伦的雕刻装饰显得简陋许多。桑植白族谷氏祖宅中,每间房屋只开单扇窗户,有的房间虽然设有窗户,但却是封闭的形式,窗户的风格极其简约,有的甚至是用木板直接钉制。

2.2 装饰符号差异

白族民居的装饰图案内容虽然是一种符号形式,但是蕴含了广泛的民俗文化内涵。

大理白族民居装饰图案为较具象的实物,如喜鹊、仙鹤、公鸡、荷花、牡丹花等元素都与汉字的“喜”、“合”、“基”、“和”等谐音或是同音。这些图案符号是白族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大理地区的窗格常以如意格的符号形式出现,在白族人看来是吉祥如意、如愿以偿的意思。

散杂居在桑植地区的白族民居的装饰图案上融合了周边民族的文化特性,其装饰图案多为简单的几何符号。门窗的雕花图案为线条的穿叉或是简单的花朵形式。图案虽简单,但是房屋中能装饰的构建都有简单的装饰。其是桑植白族对美好生活与平安幸福的含蓄表达。(图11,图12)

大理民居的装饰中常能看到飞鹤的装饰,在白族人看来鹤具有品德高尚,长寿之意,大理民居虽然没有脊饰,但是侧面的山墙屋脊下方会用泥塑做成富有立体感的飞鹤或山花图案,表明屋主的品行与健康。

桑植白族民居的屋脊是用青砖、瓦片堆砌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图案。在桑植白族地区这种装饰屋脊的方式,一是为了区分房屋的主屋位置,二是有镇宅、辟邪之用。(图13,图14)

研究桑植白族民居与大理白族民居的差异性,深刻体会到虽然是同一民族,但是受到地域、气候、习俗等差异,必然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桑植白族因为700多年前迁徙至桑植地区,文化处于弱势地位,为适应当地民族的环境、文化而与当地民族融合,所以桑植白族民居建筑很难继续保留传统的白族建筑风格,相反与当地民族的居住空间相似。而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白族文化氛围浓厚,即使吸收外来文化,但仍会融入本族的文化特质。以至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在发展中继续保留本族的特点。

本文虽然通过对两地民居的差异性研究,但也可分析出民族在散杂居与聚居的最大区别就是民族文化的延续性。散杂居的桑植白族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生存,即在强大的土家族、苗族文化下的生存。桑植白族文化受其影响巨大而与其融合。大理白族面临的是如何继续弘扬白族文化,使其更繁荣发展。以上原因是导致桑植白族与大理白族出现差异性的最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