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生活引入课堂,把物理引向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生活引入课堂,把物理引向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提高他们的物理成绩是有很大帮助。如果把生活引入课堂,把物理引向生活,我们的物理教学就如我们的生活一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学生学习物理就不再是看了着急,却使不上力了,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

关键词:物理学习;兴趣;物理教学

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谓求知欲。具体强烈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或求知欲的学生,常常会津津有味地学习,并得到很大的满足感。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忙于脱身。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有机结合,是提高物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1.没有把握好问题情景的创设

老师在上课时,没有把握好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单纯地听知识。单纯地听知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在“坐牢”,痛苦乏味。对于枯燥的东西他们没有勇气“取其糟粕,去其精华”。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学习中凝神发呆、胡思乱想、心不在焉、做白日梦,胡写乱涂、抄袭作业等行为,学生这样能够学好吗?

2.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

“在教室里,学生按教师的每一个指令行动,每一个问题作答:教师清楚每一节课要教什么、为何教和教什么,学生却不知道要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当然,在课堂上也有教师会要求学生上课时提出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但最终大多还是纳入教师预设的框架;他们会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规定的和现成的知识,很少会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可见这是传统的“满堂灌”,对于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各种要求,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顺利地达到了教师的要求,频频成功;而有的学生则连遭挫折,面临失败的威胁。挫折使学生紧张,紧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发泄。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明确说学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是必不可少的。

1.创设物理“问题情境”

教师在进行有关物理内容的教学时,提出与内容有关若干问题,演示有关的现象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利用一把直尺可以测量学生的反应快慢,对此难道不感到好奇吗?由此对接下来的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知识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物理的教学,通俗易懂,入情入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高涨。

2.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有些“意外”的插曲,不时出现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应该给予尊重,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并积极地引导。这些可爱的学生,用天真和纯真毫无矫饰地表露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求知本性。例如,关于超重和失重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现象,让学生列举出来的时候,一个学生脱口而出:“我吃得很饱时站在体重计上就是超重现象,肚子很饿时站在体重计上就是失重的现象。”学生都笑开了,这时老师却说:“这同学想到的非常好,在体重计上,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出现超重和失重的现象呢?同学们一起想想。”这时,那位学生也活跃起来,积极想刚才的问题。其实,用教学的责任和艺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比起“牵着他们的鼻子”灌输,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学习兴趣更浓。

3.让学生面对实际的生活任务,同时采用“双元制”模式教学,即老师和学生相配合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在教学的道路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把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中去,对学生的信任是足珍贵,让学生把自己当做是探索者、研究者和发明者,因此帮助学生去接触生动的物理实验和现象,运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认识世界,并从中体验到认识成功的喜悦,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为此,物理教学应充分利用生活里的物理情景,尽可能让学生边学边实验。例如,讲到物体做圆周运动时,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验,如水流星实验,让学生自己探讨为什么水容器倒过来了,里边的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但有的学生的实验失败了,容器里的水倒出来了,那又是为什么?这样一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认识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容器。同时,也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愿望,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物理产生愉快、喜爱的积极体验,把学习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分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针对整体基础差的学生,从以上方面进行加强,多花精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之以行,一定能启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全面完成教育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材教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