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风月法挽风月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风月法挽风月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原本讲述的是风尘女子赵盼儿搭救自己从良却误入“狼窝”的姐妹宋引章的市井传奇故事,而很少有人曾注意到赵盼儿的形象之所以会脍炙人口,很大原因是她在搭救姐妹时所选用的“风月救法”。

一、风月救法的现实选择

1.周舍的身份

剧情这里不再冗述,应该注意的是周舍的身份,那便是“周同知的孩儿”。在元代,同知即“同知州”,意谓副职,始于宋代,宋代中央有同知阁门事、同知枢密院事,府州军亦有同知府事、同知州军事,比及元代,则因以传之。因此,周舍的身份就是“衙内”,因其父雄压一方,借以欺男霸女,古代社会往往而有之,对比《水浒传》中著名的“高衙内”可知,其威势之大,不言而喻。

而赵盼儿,却是一个风尘侠妓,“追陪,觅钱一世。”姿色绝佳,却不轻易向花言巧语,富贵权势弯腰低头。从她“便一生里孤眠,我也直甚颓!”中可以见出其孤高洁质的性格。虽说如此,毕竟在古代社会属于底层,徐元瑞《吏学指南》中有记:“店户、倡优、官私奴婢,谓之贱。”这里“倡优”与娼妓同属“贱民”一列,与普通百姓尚不可同日而语,更别说面对官宦富甲的“同知”之家的周舍了。

依上所论,赵盼儿所用“风月救法”其实是处于社会低等层次里的“贱民”无可奈何的为之。

2.元代的婚姻制

《元典章》卷18,《户部四•休弃》规定:“弃妻需有七出之状。一曰无子,谓绝世也;二曰淫,谓乱族也;三曰不事舅姑,为逆德也;四曰口舌,谓乱亲也;五曰盗窃,为反义也;六曰妒忌,谓乱家也;七曰恶疾,谓不可供奉盛以祭光也。”另外还有“三不出之理”,亦同样是休妻之则。故而在第二折末尾,我们知道,赵盼儿这场风尘救法的终极目的,就是赚取休书:“赚得那厮写了休书。引章将的休书来,淹的撤了。”

元代的婚姻法如此“七出三不出”的对女性进行桎梏,为的是更好地控制女性,使其奴性化。因为,就汉族宋以后的婚法来说,被男子休弃后的妇女是无颜苟活于世的。

可是关汉卿却把这一原本对女性的桎梏变成了解放女性的救命稻草,赵盼儿用风月手段曲线救“人”,利用周舍这一阶层所制定的非人道法律打败了的周舍。

3、盈利的需求

从作者的角度,当时的社会现实条件对他选用风月救法作为创作思路有着重要影响。

元杂剧是元代的“当代文学”,必然受到当时市场导向的影响。当时的东西方交通由于蒙古的征服变得极度便利,城市文明沿着东方一直繁荣到西方。它孕育了市民文学心态――喜爱情节的曲折、紧凑、新奇的文学观。而迎合于它,广大的受众才会延长作品的寿命,同时,还能使作家在现实(吃穿)和理想(文学传心)的层面上都能得到实现。

再联系当时的另一社会现实:文人的地位极为低下,长期取消科举制度的元朝使得读书人除了混迹剧场或者书画市场。所以,剧本的情节,是文人直接的经济保障。

一般的文人或许会迎合世俗,创作出一时很受追捧,但是却无法流芳千古的剧本,而作者却能将世俗文学心态与自己的创作原则巧妙相融,以“风月救法”这样新奇的创作模式赢得了大众的喜爱,也获得后世高度评价。

二、风月救法的艺术选择

首先,这一论题的前提是明了艺术上作者选择“风月救法”的原因。

1.“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喜剧因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喜剧中惯常用的艺术手法,通常表现为利用反派角色最得意的计谋、工具、话语,反戈一击,以击败对方。

赵盼儿作为一个风尘名妓,当然知道像周舍这样的纨绔子弟的德行:他们为了达到玩弄女性、始乱终弃的目的,往往开始时巧舌如簧,到手后拳脚相加,始如获至宝,后弃如敝屣。

但是,这样的风月老手也并非“马大哈”。他们又有着一定的才情和智谋,从第四折中周舍对于赵盼儿主动相嫁的防备中便可以看出:“(背云)且慢着,那个妇人是我平日间打怕的,若与了一纸休书,那妇人就一道烟去了。这婆娘他若是不嫁我呵,可不弄的尖担两头脱?休的造次,把这婆娘摇撼的实着。”从这可以见出,风月手段的采用也有一点兵行险招的味道,而只有加入以“其人之道”的元素,才能确保营救行动的顺利完成。而这种以行骗手段对付骗子的比义正词严更能激起观众内心惩恶扬善的心理。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 “人们往往把可笑性和真正的喜剧性混淆起来了。任何一个本质与现象的对比,任何一个目的因为与手段对比,如果显出矛盾或不相称,因而导致这种现象的自否定,或是使对立在现实中落了空, 这样的情况就可以成为可笑的。”赵盼儿的目的(救人于水火)与手段(风月行骗)比起来,无疑是矛盾的,不相称的,而正是在这种矛盾性中,观众情不自禁地为赵盼儿灵巧的计谋和手段拍手叫绝,这便是喜剧效果的魅力。

首先来考察一下“以其人之道”的第一步:“投怀送抱”。

赵盼儿在熟谙周舍的性情和姐妹的不幸之后,做出了如此的考虑:

“【浪里来煞】你收拾了心上忧,你展放了眉间皱,我直着‘花叶不损觅归秋’。那厮爱女娘的心,见的便似驴,卖弄他玲珑剔透。(云)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若是不肯写休书,我将他掐一掐,拈一拈,搂一搂,抱一抱,着那厮通身酥,遍体麻。将他鼻凹儿抹上一块砂糖,着那厮舔又舔不着,吃又吃不着,赚得那厮写了休书。引章将的休书来,淹的撤了。我这里出了门儿,(唱)可不是一场风月,我着那汉一时休。(下)”

第一步的“投怀送抱”中一眼敲定了周舍的本性:“卖弄他玲珑剔透”。然后才定了“三言两语”,投其所好,以其人之道赚取休书的计谋。

她周全的地方更在于“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若是不肯写休书……”她更进一步,直至把风月手段,其人之道做绝,让周舍在风月场中的心理期待(投怀送抱)的猛击下毫无还手之力,然后乘便赚取休书。后来到郑州后对周舍的“假意嗔怪”,与宋引章的“假闹真和”都是其人之道的具体实施步骤。

上面提到,风月救法也有些兵行险招,所以更需要有她以其人之道的第二步:“指天为誓”,这一信誓旦旦的情景表现,可谓是周舍在风月场中骗色勾搭的惯用伎俩,也正是以其人之道的最为典型的情节,我们且看赵盼儿如何赌咒发誓:

“(正旦云)周舍,你真个要我赌咒?你若休了媳妇,我不嫁你呵,我着塘子里马踏杀,灯草打折臁儿骨。你逼的我赌这般重咒哩!”

然而色迷心窍的周舍并未看出这不过是一个牙疼咒,除了放空炮外别无它用,这就为以其人之道的第三步:“赖誓卖空”埋下了伏笔:

“(周舍云)你曾说过誓嫁我来。(正旦唱)

【庆东原】俺须是卖空虚,凭着那说来的言咒誓为活路。(带云)怕你不信呵,(唱)遍花街请到娼家女,那一个不对着明香宝烛,那一个不指着皇天后土,那一个不赌着鬼戮神诛?若信这咒盟言,早死的绝门户!”

这便是全剧高潮,也即是风月手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高潮,惯于在风月场中赌咒行骗的周舍终于是败在了自己的伎俩面前。至此,全剧的喜剧效果也跟着周舍“尖担两头脱”而达到了高潮。

而后,气急败坏的周舍想到了自己的靠山――官府,可未曾想,赵盼儿早准备了安秀实的“状告”一出,周舍最后惯常的利用官府也成为泡影,由于人证物证俱在,最后落得个“杖六十,与民一体当差”的恶果,这就是以其人之道的第四步:“以官治官”。而以其人之道的风月手段也就此画上圆满的句号。

从“赌誓”到“赖誓”,可以说一切都在赵盼儿的算计之内,正是由于她吃准了周舍的无赖性格,这一计策才能得以顺利地实现,而其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这一计策得以合乎艺术和现实思维,这也表现了作者巧妙的艺术逻辑,对社会现实情况的熟稔,使得作品在既符合现实情境,又实现了其喜剧色彩。试想,假如赵盼儿直接状告官府,没有人证物证,又兼权贵一手遮天,失败是毫无疑问的,而这样构思也会使作品成为一部不甚出彩的悲剧,其一波三折的喜剧魅力也就此失落。

2.冲突的艺术

艺术冲突是戏剧的生命,即便是以大团圆结尾的喜剧,也是必不可少的,前面说到,如果作者对此剧做一般性的悲剧处理,比如让赵盼儿去告官,或是以侠客行径解救自己的姐妹,这部剧仍可称得上是一部现实剧或传奇剧,但是由此一来,戏剧的冲突迭起与情节的曲折生动,结局的不确定性就随着顺畅的情节安排而付之东流了,这部戏剧也流于俗套。

我们且看他如何开展全剧中的冲突:

首先是初到郑州时,赵盼儿的身份被周舍认出:

“(周舍云)你是赵盼儿,好,好!当初破亲也是你来!小二,关了店门,则打这小闲。”,原来周舍对前番赵盼儿阻婚一事怀恨在心,欲要羞辱赵盼儿,眼看风月手段就要随着前仇旧恨化作泡影,赵盼儿灵机一动,立刻想出了化解冲突的第一招:“佯装醋意”:

“(正旦云)周舍,你坐下,你听我说。你在南京时,人说你周舍名字,说的我耳满鼻满的,则是不曾见你。后得见你呵,害的我不茶不饭,只是思想着你。听的你娶了宋引章,教我如何不恼?周舍,我待嫁你,你却着我保亲!”

这一杯有情有理的“黄汤”下去,周舍非但火气全消、转怒为喜,疑窦也消除了一大半。观众的心刚随着周舍大怒而悬到了半空,但随即被赵盼儿的随机应变轻描淡写地化除了,这种“起于重,就于轻”的四两拨千斤,将观众的注意力一下就转移到了情节的向后开展上,满足了观众追求冲突的大起大落的审美需求。

第二次周舍与赵盼儿的交锋又引起了一次矛盾的迭起,发生在赵盼儿安排的宋引章“闹店”一节中,这次冲突是赵盼儿和宋引章有意唱的一出双簧,为的是令周舍对赵盼儿欲罢不能,对宋引章欲舍唯恐不速,加快赵赚取休书的进程。赵盼儿顺水推舟,接着宋引章的前奏演了一出“假意出走”,此第二招将三人的矛盾推至高潮:

“(云)周舍,你好道儿!你这里坐着,点的你媳妇来骂我这一场。小闲,拦回车儿,咱回去来!”

唬得周舍魂飞魄散,怕煮熟的鸭子终究飞走,赵盼儿这一招可谓打到了周舍的“七寸”,周舍连忙道:

“(周舍云)好奶奶,请坐!我不知道他来;我若知道他来,我就该死。”

赵盼儿继续引起上钩,吊足周舍胃口的同时,进入了正题:

“(正旦云)你真个不曾使他来?这妮子不贤惠,打一棒快球子。你舍的宋引章,我一发嫁你。”

赵盼儿嗔怪中含些许撒娇,欲擒故纵,终于使得周舍晕头转向,在赵盼儿发了个显而易见的牙疼咒后写下休书。这里作者调动观众审美情趣的功夫可谓精湛,在刚刚因为周舍大怒而悬着的心落下之后,紧接着又被宋引章闹店的双簧的推向高潮,作者一反观众希望止息矛盾冲突的心态,反而将其不断推向激化,并使观众一直吊着胃口,直至风月手段终于在绝妙的连环计中达成,观众才终于长舒一口气,至此观众的审美和代入已随着冲突的迭起而愈加投入了,这便是风月救法的艺术魅力所在。

然而,至此风月手段并没有完全结束,当赵盼儿与周舍的正面冲突到来的时候,观众的情趣和期待终于又一次高潮迭起:

“(周舍赶上,喝云),那里去!宋引章,你是我的老婆,如何逃走?(外旦云)周舍,你与了我休书,赶出我来了。(周舍云)休书上手模印五个指头,那里四个指头的是休书?(外旦展看,周夺咬碎科)(外旦云)姐姐,周舍咬碎我的休书也。(旦上救科)(周舍云)你也是我的老婆。(正旦云)我怎么是你的老婆?(周舍云)你吃了我的酒来。(正旦云)我车上有十瓶好酒,怎么是你的,(周舍云)你可受我的羊来。(正旦云)我自有一只熟羊,怎么是你的?(周舍云)你受我的红定来。(正旦云)我自有大红罗,怎么是你的?”

周舍殊不知他早一开始便落入赵盼儿的圈套中,条条理由,都被赵盼儿轻巧化去,观众的心情也在替赵宋二人担忧,盼其逢凶化吉的心理期待中一次次得到满足。

最后周舍祭出“曾赌咒发誓”的杀手锏,赵盼儿以风月场中的“行规”一语抹之,才宣告了风月手段的完全胜利,这时,观众已经情不自禁地为这场斗智斗勇,跌宕起伏的精彩较量鼓掌叫好了。这便是赵盼儿处理冲突的第三招:“步步为营”。

最后面对官府,这里并不能算冲突的高潮部分,因为高潮早就随着赵周二人的斗智斗勇落下帷幕了,这里只是利用赵盼儿的智慧给予周舍以相应的惩罚而已。所以这里的矛盾冲突并不明显,但仍然体现着赵盼儿的深谋远虑。她早安排安秀实主动告官,并妥善保管休书作为证据,完成最后的风月手段,即最后一招:“利用规则”。

总之,全剧在风月手段的铺排运作下丰富了剧情的含量,高潮迭起,令人观之不忍离席,读之不能释卷,作品的艺术光彩也流传千古。

3.人物性格在风月手段中的凸显

风月手段的选择是与表现剧中人物是密不可分的,反过来想,如上文,作者舍却风月手段,而仅仅采用传奇剧和现实剧的构思,那不过是多了一个《窦娥冤》里的窦娥和《霍小玉传》里的黄衫客罢了。

且看作者在风月手段的背景下如何展现人物的性格。

赵盼儿:“【滚绣球】我这里微微的把气喷,输个姓因,怎不教那厮背槽抛粪!……”

“【幺篇】则见他恶哏哏,摸按着无情棍,便有火性的不似你个郎君。(云)你拿着偌粗的棍棒,倘或打杀他呵,可怎了?(周舍云)丈夫打杀老婆,不该偿命。(正旦云)这等说,谁敢嫁你?(背唱)我假意儿瞒,虚科儿喷,着这厮有家难奔。妹子也。你试看咱风月救风尘。”

“(周舍云)小二,将酒来。(正旦云)休买酒,我车儿上有十瓶酒哩。(周舍云)还要买羊。(正旦云)休买羊,我车上有个熟羊哩。(周舍云)好、好、好,待我买红去。(正旦云)休买红,我箱子里有一对大红罗。周舍,你争甚么那!你的便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赵盼儿对周舍采取的怀柔策略――为其着想劝其莫打宋引章,在风月对白中一箭双雕,既保全了自己的姐妹,又赢得了周舍的信任,使其相信赵盼儿是一心一意要嫁与他的,这便为后来赚取休书赢得周舍的心理支持。赵盼儿言语上的机警和处理复杂情况的冷静在这一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完美展现。

同时,赵的言语机锋又恰到好处,她的一句“你的便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言语不全露亦不全藏,点到为止,使周舍浮想联翩、欲罢不能,正呼应上文的“着那厮舔又舔不着,吃又吃不着”的周密策划。

由此可见,赵盼儿的性格泼辣中不乏冷静,浓烈中含着温柔,正是这样极具激情与想象力又含着清晰思理,善心温和的女子,才能完成风月手段这样大胆而周密的计划。

周舍:“(周舍同店小二上,诗云)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无非花共酒,恼乱我心肠。店小二,我着你开着这个客店,我那里稀罕你那房钱养家?不问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来你客店里,你便来叫我。(小二云)我知道。只是你脚头乱,一时间那里寻你去?(周舍云)你来粉房里寻我。(小二云)粉房里没有呵?(周舍云)赌房里来寻。(小二云)赌房里没有呵?(周舍云)牢房里来寻。(下)”

周舍一句“无非花共酒”道出了其眠花宿柳的无赖本性,这既是构成其人物性格的基础,也是风月手段即将登场的一个巧妙的暗示,还彰显了周舍不知大难临头的傲慢气焰。

他的赌房――粉房――牢房三部曲进一步揭示了周舍平时的胡作非为的同时,具体详细地解说了周舍长年在风月场中滚爬摸打的花柳经历,这一三部曲不但能鲜明刻画周舍的傲慢神态和泼皮心理,也为后来他终于百密一疏,赵盼儿风月手段的高妙连环做了铺垫,换言之,是以周舍看似的狂妄无知来展现其中计后的无计可施。

前所引周舍云“尖担两头脱”,又刻画了周舍狂妄背后的一丝谨慎,引出并凸显了赵盼儿冷静应变的智慧,可谓是一句顶十句的经典对白。

宋引章:“(外旦云)则为他知重您妹子,因此要嫁他。(正旦云)他怎么知重你?(外旦云)一年四季,夏天我好的一觉晌睡,他替你妹子打着扇;冬天替你妹子温的铺盖儿暖了,着你妹子歇息。但你妹子那里人情去,穿的那一套衣服,戴的那一副头面,替你妹子提领系、整钗G。只为他这等知重你妹子,因此上一心要嫁他。”

宋引章可谓是冲动而天真,她缺乏冷静的判断和行动是情节开展的前提,她完全没有意识到周舍替他打扇暖被等行为是一种骗色猎艳的风月手段,可见一开始她就落入了其风月陷阱,这也是后文她反为风月手段所救埋下伏笔。从中可以看出,宋引章对于什么是风月,什么是风月手段,是缺乏了解的,但正是这种对于风月的无知彰显了赵盼儿对风月手段的熟稔:

“【胜葫芦】你道这子弟情肠甜似蜜,但娶到他家里,多无半载周年相弃掷,早努牙突嘴,拳椎脚踢,打的你哭啼啼。”

这两个一天真一老练的女性形象不仅在风月手段中互相辉映,并且借助其发展,她们的性格也逐渐的明晰、醒目。

而接下来,宋更是把话全都说绝:

“(云)妹子,久以后你受苦呵,休来告我。(外旦云)我便有那该死的罪,我也不来央告你。”

可是,没过多久,宋便向赵发出了求救信号:

“(外旦云)不信好人言,必有j惶事。当初赵家姐姐劝我不听,果然进的门来,打了我五十杀威棒。朝打暮骂,怕不死在他手里?我这隔壁有个王货郎,他如今去汴梁做买卖。我写一封书捎将去,着俺母亲和赵家姐姐来救我。若来迟了,我无那活的人也。天那,只被你打杀我也!(下)”

这一矛盾性语言的对比展现了宋引章的天真,这时风月手段的营救便粉墨登场了。宋的落难与被救颇为符合中国传统思维里“解铃还许系铃人”的思维模式。

随着风月手段对周宋这段糊涂婚姻的介入,宋引章似乎也具备了一定的风月意识,只是还不够彻底深入,比如说她在“闹店”中与赵盼儿唱的双簧,也加速了周舍欺男霸女计划的破产和自己的解放过程:

然而,当周舍狡猾地扑凶相毕露时,她瞬时没了注意,这便是彻底和深入之所在:

“(周舍赶上,喝云),那里去!宋引章,你是我的老婆,如何逃走?(外旦云)周舍,你与了我休书,赶出我来了。(周舍云)休书上手模印五个指头,那里四个指头的是休书?(外旦展看,周夺咬碎科)(外旦云)姐姐,周舍咬碎我的休书也。(旦上救科)”

“(云)引章妹子,你跟将他去。(外旦怕科,云)姐姐,跟了他去就是死。……。(周舍云)休书已毁了,你不跟我去待怎么?(外旦怕科)”

天真是她的本性,整个计划中,除了配合姐妹的双簧,全都处于需要搭救的被动地位,然而宋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十分有主见的角色,因为作者安排的风月手段主要策划和实施者是赵盼儿,两人都有主见必然导致计划的混乱和破产。服从于计划的安排与开展,宋的个性便不如赵那么光彩夺目,但是她在风月计划中的柔弱,天真、胆怯以及后来性格向风月意识地些许发展都具有社会典型性,她的存在反映了当时风月场中的普遍现实。综上,从烘托角色和社会代表性这两个角度看,固然她的个性不那么醒目,却很成功。

结语

笔者从可查的专著和论文中了解,《救风尘》中的风月手段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极少,只在一些从残片语中稍有论述。

在笔者看来,这一手段有着无奈性,也有着必然性,我们看待风月手段的时候,不能仅仅只从文本中反映的社会现实片面地得出结论。风月手法不仅是一种生存法则,同样也是绝妙的艺术手法,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时至21世纪,我们的研究目光应该走得更远,应带领社会现实性的作品走进艺术审美的殿堂中来考察与品味。

当然,笔者仅从现实角度和艺术角度略谈了“风月手段”选择的无奈性与必然性,肯定是有所不足的。只能够充当一个启发,对于此话题的探索,还有待于方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