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慎言“新一轮大牛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慎言“新一轮大牛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红五月,涨涨涨。看来看去,都是“利好”:股权分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政策利好”;QFII与地下热钱入市,“资金利好”;就连一向被视为利空的扩容,新股IPO第一单,也被解读为“供给利好”――“优质新股上市,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

中国股市果真如某些人所言,“进入了新一轮大牛市”吗?

其实,上述“利好”换个角度,也很容易解读为“利空”:股改成功,政策利好出尽,利好出尽即利空,何况,全流通只是股市健康成长的一个必要条件,绝非充分条件;外资进场,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重要诱因,一旦升值预期消失,外资就会迅速离场;新股上市,如何保证不重蹈“一年盈、二年平、三年亏”的老路?

何况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并不支持“大牛市”:房价上涨、油价上涨、人民币升值,宏观经济存在刹车倾向与紧缩因素;上市公司每股盈利和资产收益率下滑,股指继续上涨不具备内在价值支撑。

如果着眼于制度层面,股市诸多痼疾并未因股改而治愈:上市公司依然一股独大,大股东利用控制权和信息优势玩弄小股东的动机和可能依然存在;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仍然保有大量国有资本,公司治理结构并无本质变化,产权主体缺位、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依然故我;坐庄、对敲、操纵股价等黑幕并未受到有效监管,挪用客户资金和老鼠仓问题也并未失去生存空间。

洗掉脸上的白粉,中国股市仍是“政策市”、“资金市”:证监会可以下令“不许砸盘”,社论也能引导资金流向,在“信息”与“人气”的反复激荡之下,从机构到散户,无不抱着“博傻”心态入市,却不知“击鼓传花”最后一棒花落谁家。此前熊市令80%以上股民深度套牢,如今又闻每日新开户数连创新高,令人想起一个并不过气的名词:非理性繁荣。

与成熟股市相比,我们这个新兴市场连基本逻辑也没完全弄清楚:券与商孰先孰后?交易所与证监会孰先孰后?行规与法律孰先孰后?股市的首要功能是交易还是融资?公司质量应由投资者还是证监会判定?主板与二板如何区分层次?……

更令我们警醒的是拉・波塔、洛佩兹-德-西拉内斯、施莱弗和维什尼(四位学者合称LLSV)关于法律与金融关系的论断:英美法系国家,法律有效地保护股权投资者,故金融市场发达;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对债权人的保护更为完善,故银行系统主导。我国即属大陆法系国家,所谓“以金融市场为主导,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口号,法律基础就不牢固。

英美法系国家证券监管与我国相比有何差异?不必麻烦LLSV,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华尔街》一片即有生动的说明:当主人公(投资银行家)操作失败,证监会、联邦调查局、州首席会计师代表、当地警察,四套班子同时出现,封门抄人。美国券商为何没有坏帐危机?券商如净资产低于注册要求,24小时内必须电告监管部门,48小时内必须解决资金问题,否则退市。美国券商为何不挪用客户保证金?制度设计令券商根本摸不着客户的钱。

制度建设尚在草创阶段,股市能够真正繁荣吗?为什么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券商、中介、机构、散户、媒体、学者总是习惯性地看好股市,大盘上涨时说是利好,鼓动大家“高歌猛进”,大盘下跌时也说是利好,所谓“泡沫已经挤出”?恐怕只能用利益链条解释:公司圈钱――官员寻租――大户坐庄――政府征税――股民赌博,结果就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百姓财富转入富豪袋中,不良资产由全社会承担。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已经提出若干年了,步伐缓慢,阻力很大。深交所学纳斯达克,最终变形为“中小企业板”,股权分置问题一波三折,总算修成正果,而相对于证券市场制度体系建设而言,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爬雪山过草地等重头戏还没揭幕呢。

小儿麻痹尚未痊愈,何必鼓吹跨栏狂奔?慎言新一轮大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