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严复和泰特勒翻译原则的对比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严复和泰特勒翻译原则的对比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严复提出了描述译事之难的“信、达、雅”三原则,泰特勒则提出了翻译原则。本文将会对比他们的翻译原则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产生这种异同的原因,从而得出关于中国翻译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严复;泰特勒;对比研究

1. 引言

严复是我国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道出了译事之难,对之后的翻译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泰特勒是西方杰出的翻译理论家,他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二者作为中西翻译史上影响深远的翻译家,他们所提出的翻译标准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不同之处也是存在的。本文会对他们的异同之处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以及产生的原因。

2.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

“信、达、雅”的三字原则是严复在《天演论》的卷首《译例言》中提出来的。

“信”来源于“修辞立诚”的“诚”字,它有广泛的含义,既有对原文思想内容的信,也有对原著风格和神韵的信。“达”是由“辞达而已”中的“达”演化而来的,即“达旨”,要求译文能够把原作的内容和精神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需要注意的是,“为达,即所以为信也”,也就是说,“达”是对“信”的补充。“雅”是对译文语言的要求,严复主张使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因为当时严复预设的读者是知识分子和士大夫阶层,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故要“求其尔雅”。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矣。”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达”比“信”更重要,那这是不是说严复就不要“信”了呢?实则不然,“……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即“达”的目的还是“信”。“雅”的目的是“为达易”,“实则可以求显”,是为“达”服务并最终服务于“信”的,是追求“达”的一种手段,它只是对“信”和“达”的一种补充。

3. 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

1970年,泰特勒发表了《论翻译的原则》,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翻译三原则:(1)译文应该把原著的思想完整地翻译出来;(2)译文写作的风格应该和原作的特性一样;(3)译文应具有原作所有的从容。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强调的是译文在意义、风格和精神上的忠实性,这三项原则是做好翻译必须具备的条件,它们是按照重要顺序来排列的。也就是说,在必须牺牲一个原则的情况下,就要求我们注意到它们的重要性,决不能主次颠倒,牺牲内容的忠实来获得译文的流畅和从容。

4. 严复和泰特勒翻译原则的比较

4.1 两者的相似之处

严复和泰特勒的翻译原则都强调译文的忠实性,要求译文要把原作的思想内容完整地表达出来,这点可以从严复的“信”和泰特勒的第一条原则中看出来。严复的“达”和泰特勒原则的第三条相似,都是强调译文的顺畅自然。他们都认为最重要的事译文的忠实性,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牺牲通顺这一原则。

4.2 两者的不同之处

首先,两者的内容不尽相同。严复的三字标准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没有对“信、达、雅”做出很明确的界定,三者是互为条件的关系。如果严复的“信”也能够包含译文的风格,那么仅仅是“信”这一个字就可以涵盖泰特勒的三原则。“达”的普遍理解是通畅,顺达。严复认为,因为中英文在句法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变通手段,用流畅的语言以使原文命意显赫。由此可见,严复的“达”和泰特勒翻译原则的第三条非常接近。“雅”按照严复的原意是指雅正、古雅,用严复自己的翻译实践来验证,就是为求达而使用“汉以前字法句法”,(罗新璋,1984:136)这是严复考虑到特定的目标读者而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特殊手段,目标自然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这点在泰特勒的三原则中则是毫无体现。

其次,二者的翻译风格和方法不同。严复的“雅”意指高雅,是对译文语言使用的要求,即使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而泰特勒所言之“风格”包含着更广的概念,他认为翻译者必须能够发现原作者在写作上风格和特点,是高雅还是简单通俗,抑或辞藻华丽,进而在译文中重现这一风格。在翻译的方法上,严复认为要想实现“达”,译者需要在了解中英文在词法句法上的不同之处,然后再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泰特勒却没有提到这一点。

最后,二者的翻译原则在排列顺序上不尽相同。严复和泰特勒的翻译原则都是根据重要性来排序的。他们当然都认为译文的忠实性是最重要的。但是,严复认为忠实之后应该是译文的通畅,再追求与原作相同的风格;泰特勒则认为首先要保持风格一致,再追求译文的通畅顺达。

5. 严复和泰特勒翻译思想的异同的原因

5.1 相似的原因

首先,二者在社会背景上存在着相似之处。从18世纪开始,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对翻译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严复曾经在英国留过学,受西学的影响很深,他认为中国要想发展,必须向西方学习。

其次,严复和泰特勒二人除了是翻译理论家,也是实践家。严复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天演论》,除此之外,他还翻译了《原富》、《名学浅说》、《群学肆言》、《群己权界说》等作品。而泰特勒的翻译作品更是多达34部。他们的理论都是从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得出来的。

最后,可以从翻译的本质这个角度来探讨二人翻译原则的相似性。翻译是涉及到两种语言和两种文本的知识传递,这其中还要考虑到两种语言所依附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不管是何种翻译,本质和目的都是相同的,即通过译作,建立起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不管是严复还是泰特勒,他们的翻译原则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

5.2 不同的原因

严复和泰特勒翻译原则的不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首先,二者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差异。严复的“信、达、雅”本是用来描述译事之难的,并不是作为翻译的标准而提出来的。严复所关心的是实践而不是理论问题。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是忠实的三个层次的详细说明,第一条是内容的忠实,然后是第二条写作风格手法的忠实,最后是语言表达的忠实,讲究自然流畅,这三条原则步步深入,层次井然。反映出了清晰的逻辑形式,与充满暗示的“信、达、雅”有很大的不同。

6、结论

从以上简单的分析中能够看出,严复的“信、达、雅”和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存在着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严复和泰特勒分别代表了中西翻译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因为受到社会背景、翻译实践和翻译本质的影响,二者的翻译原则显示出了很多相似之处。又因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二者的翻译原则也存在着很多的不同点。对比二者的翻译原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对中西翻译理论进行研究时,我们既要对中国的翻译理论的优势和局限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不可忽视别国的成果。我们要在弘扬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精华的基础上,积极地吸收国外的译论成果,促进中国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工作的进步。(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刘. 严复与泰特勒翻译原则之比较[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25)

[2]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谢天振. 中西翻译简史[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