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内窥镜鼻窦术后处理的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内窥镜鼻窦术后处理的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术后处理对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影响,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一般处理原则。方法 对126例鼻窦内窥镜术后患者做了内窥镜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随访1年治愈106例(84.1%),好转7例(5.6%),无效13例(10.3%)。结论 恰当的术后处理及定期的鼻内镜随访是保证远期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内窥镜术;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处理

随着内窥镜鼻窦手术技术的发展及日趋成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有诸多因素可影响其疗效,除了术中经验和技巧对一些部位的处理,患者从事的职业,个人不良嗜好,变态反应等有关外,我们自2003年以来通过加强鼻内镜术后的综合治疗及建立长期随访机制,提高了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就我院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随访1年以上并有完整资料者126例,男 84 例,女 42 例,男 :女,约3 :1。年龄17~78岁。平均35岁。病程5~30年,首次接受手术者96例。有1次手术史以上者30例。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1]进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型分期:Ⅰ型Ⅰ期8例,Ⅱ期19例,Ⅲ期5 例;Ⅱ型Ⅰ期20 例,Ⅱ期 24 例,Ⅲ期 16 例;Ⅲ型 34 例。根据病变范围和部位进行术式选择,施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67例,根治性内窥镜鼻窦手术59例。

1.2 术后处理方法 常规处理: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基础上选用静脉注射抗生素加地塞米松10 mg,1次/d,疗程7~10 d。术后48~72 h取出鼻腔填塞物,鼻内镜下1%麻黄素棉片收敛鼻腔黏膜,小心清理术腔积血,干痂,纤维粘连及伪膜,吸引器吸引分泌物。以后每2~3 d重复清理一次,住院期间一般2~3次。并且开始局部鼻腔冲洗,每侧40℃生理盐水500 ml加10 mg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2次/d。均局部应用伯克纳(丙酸倍氯米松)鼻喷剂喷鼻,每侧2喷,2次/d,持续3~6个月。约7~10 d出院,出院后口服罗红霉素25 mg,1次/d,持续2~3个月。

术后随访:出院时要求患者填写随访卡,定期来医院冲洗鼻腔,清理术腔,术后2~4周每周随访一次,第2~4月每两周随访一次,然后根据术腔情况及上皮化的进程情况每月随访一次,需持续1年。

2 结果

参照1997年海口会议的内窥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126例患者全部完成了术后1年的鼻内镜随访。疗效为:治愈106例(84.1%),好转7例(5.6%),无效13 例(10.3%)。

3 讨论

3.1 术后用药对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影响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和类固醇激素对控制术后感染和炎性反应有很好的效果,对提高手术疗效认识比较一致。出院后不主张全身使用类固醇激素,术后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患者一般很难接受也不能坚持。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能稳定上皮屏障和血管内皮屏障,增强吞噬细胞杀伤力,促黏膜愈合正常化和促黏膜上皮化,可缓解鼻阻塞并抑制息肉形成和再生。顾之燕[2]强调局部应用激素可改善鼻黏膜炎症反应的作用明显提高综合治疗效果并加速患者的恢复。长期局糖皮质激素鼻喷剂鲜有不良反应。对于复发肉,多次手术患者,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

出院后对于抗生素的应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变常累及多组鼻窦,单纯手术治疗难以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及临床应用认为,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对鼻腔鼻窦慢性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小剂量长时间的使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对抑制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具有重要意义。

3.2 术后局部处理对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影响

内窥镜鼻窦术后黏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是治愈的关键,Fang[3]报道67%黏膜结构术后16周恢复正常水平,一年后恢复正常。术腔在修复的过程中有较多的纤维组织,白细胞等渗出,其与鼻腔,鼻窦黏膜的分泌物凝结在一起,造成鼻窦,鼻腔的通气障碍,妨碍术腔上皮化,积极的术后处理有利于加快术腔黏膜的恢复。术后鼻腔清理原则:①清理术腔需在鼻窦内窥镜下进行轻巧操作,以防止对鼻黏膜形成再次损伤;②去除鼻腔内不可逆病变同时尽量保留术腔可恢复正常的黏膜;③对黏膜水肿不采取外科处理手段,手术后回访中我们发现一些患者手术后2~4周内可出现局部黏膜反应性水肿并有囊泡样改变极似息肉形成,3个月后可恢复到自然黏膜形态;④清理结束后要达到4个通畅:嗅裂通畅;鼻腔,后鼻孔通畅;窦口鼻道复合体通畅;鼻窦开口通畅。

在术后局部处理过程中,反复的鼻腔冲洗有着同样重要作用:①冲出鼻腔鼻窦的分泌物使术腔清洁减少炎性刺激;②刺激黏膜血液循环;③有利于纤毛活动减轻鼻黏膜水肿,加快术腔的恢复。尤其年龄偏小的患者不能配合鼻内镜鼻腔清理术可增加鼻腔冲洗次数,术后1~2月内,1次/d。

3.3 术后随访制度建立的重要性

内窥镜鼻窦术后随访是提高治愈率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术后紧接着的就是上皮再生恢复阶段的开始,上皮再生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这个时期随着囊泡,肉芽,小息肉纤维性粘连等不断被清理,黏膜再生和上皮化逐渐扩展,病变范围越来越小,最终将完全上皮化。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处理,病变组织的生长就会不断扩大并阻碍上皮化的扩展,形成迁延性的炎症,导致粘连,术腔和窦口缩窄及闭锁[4]。随访的目的及时清理粘连及再生息肉保持术腔清洁,保证引流通畅,预防感染发生。

术后恰当的术腔清理,鼻腔冲洗,使用局部类固醇激素,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助于改善鼻腔内环境,增强纤毛系统的清除功能,防治术腔感染,促进黏膜上皮化从而提高鼻内镜手术的治愈率。朱丽等[5]报道总有效率为87.0%,并总结了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处理的方法。随着近年来对术后远期随访认识的不断提高,本组患者经过1年的随访,总有效率为89.6%。与文献相比疗效较满意。由此我们充分体会到术后做好综合治疗及建立长期随访机制是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极为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8,33:134 135.

[2] 顾之燕.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治疗非变异性鼻炎.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5,19(8):380 384.

[3] Fang SY.Normalization of maxillary sinus mucoma after FESS:Aprospective study ofchronic 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Rhinology,1994,32:137 142.

[4] 许庚,李源.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2,37(2):133 134.

[5] 朱丽,李学佩.内窥镜手术术后的处理对其疗效的影响.临床耳鼻喉科杂志,1999,5:212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