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管窥温尼科特游戏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童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物是安娜·弗洛伊德和梅兰妮·克莱因,他们的工作使亲子关系第一次成为精神分析学家们关注的核心。[1]温尼科特(1896—1971年)运用客体关系(母婴关系)的观点来解释儿童精神世界的发展,其实质是从客体关系(母婴关系)的角度研究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的理论,不同于克莱因和安娜的儿童精神分析学。[2] 然而,无论在温尼科特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中,还是在他作为儿科医生与儿童精神分析师的临床工作中,游戏都是其关注与工作的核心。
一、温尼科特的游戏观
想要了解温尼科特的游戏理论,一定要关注其儿童心理发展观。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需要促进性环境(facilitating environment)和够好的母亲(good- enough mother)提供的原初母爱贯注(primary maternal preoccupation)。促进性环境是指不论是适合的环境还是不适合的环境,都影响儿童的发展。如果有一个促进性环境,婴儿将在成熟的过程中成长并取得成功。够好的母亲是指在母婴关系的早期发展阶段充分为幼儿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她不仅认识到婴儿的本能需要,而且了解他的创造性,尊重他的边界,依据儿童需要的变化进行适应和改变。原初母爱贯注用来表示那种能使够好的母亲提供婴儿所需环境的心理状态的特性,它的特点是从出生前到出生后数周之内的全神贯注。[3]这种原初母爱贯注让幼儿感到安全,并产生主观全能感。儿童心理发展的空间:过渡客体(transitional object)与过渡现象(transitional phenomena)是指在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或者主观客体与真实客体)之间所体验到的中间领域。[4] 安娜·弗洛伊德认为温尼科特的“‘过渡客体’征服了整个分析世界”。[5]
温尼科特的游戏观是在大量的实践中得到的认识和思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把游戏当做其本身,不能只注意到游戏内容,还应当看到游戏中的儿童
在当时,儿童精神分析师更多注意到的是游戏的内容,将儿童游戏的内容比作成人的梦,用以精神分析,或将游戏作为一种手段,亦或将游戏作为帮助儿童做好准备期工作的重要媒介,却没有将游戏只看作其本身,更没有注意到游戏中的儿童。然而,游戏中的儿童所表现出的情绪状态、行为动作都是可观察到的,并且可以通过这些了解儿童的内心。
2.在游戏中沟通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
温尼科特在儿童游戏中已经注意到了儿童对“非我”所有物的使用。他认为:“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中,早晚会有一种倾向,即将不属于‘我’的客体编织进个人的模式中去。”[6] 如上所述,过渡空间与过渡现象是在内部现实与外在现实之间所体验到的中间领域。儿童在游戏时,他内心中有一幅理想的情境,但是与现实的情境不相符,所以他构造了一种过渡空间,这个空间不同于内部现实与外部现实,正是游戏创造了这个空间,即儿童的游戏场就是一个过渡空间,使其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得到沟通,同时也为其心理发展的过程提供了连续性。
3.只有通过游戏,自我体验才能被发现和加强
弗洛伊德把梦视为“通往潜意识的捷径”,温尼科特则把游戏作为“通往潜意识的入口”,他认为游戏像梦一样,行使自我暴露的功能。这种暴露是观察者或者治疗者发现儿童的本质,或症结所在。同时,游戏整合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儿童与成人只有通过游戏才能发现自我体验,加强自我体验的真实感。
4.游戏与健康和群体的关系
游戏具有一般、共同的特质,游戏能促进健康;游戏能引导进入群体关系;游戏能成为心理治疗中交流的一种形式。[7] 因此,游戏发展儿童的友谊。温尼科特认为,只有通过游戏,友谊才能出现,与他人一起玩的游戏对于发展友谊关系是最基本的。同时,游戏所体现出的创造性、活力以及真实感都是健康个体的特点。
5.游戏促进攻击性整合入人格
温尼科特认为攻击性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其性质随着婴儿成长所依赖环境的不同而改变,好的环境使儿童的攻击性作为以一种有用的能量逐渐整合进入个体的人格之中,参与工作与游戏。不够好的环境迫使攻击性以破坏的、的方式显示出来。[8]
6.游戏的治疗
游戏本身所具有治疗效果的观点是温尼科特游戏观的重心。在温尼科特之前的儿童精神分析专家并没有发现游戏本身具有心理治疗的效果,只是将游戏作为用来帮助儿童做好精神分析准备期工作的重要媒介,或者将游戏内容作为分析其潜意识的素材。温尼科特对近6万对母婴进行咨询,获得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他提出心理治疗发生在两个游戏区域的重叠之处,这两个游戏区域分别是病人和治疗师的。治疗师的工作是引导病人从不能游戏的状态进入能够游戏的状态。[9]1968年,温尼科特引进了“潦草画线游戏”(也叫“乱画游戏”),用来协助儿童投射其感受并与治疗师建立关系。其做法是在一张纸上随便画一些线条,然后让儿童把它编成一些故事或者是画成其他别的东西。而在孩子画完这条曲线以后,也可以另外再画一条曲线来引发一些有关资料的讨论。[10] 从而窥探儿童的内心世界,找到症结所在。
二、温尼科特游戏观的价值及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1.看到游戏中的儿童,重视儿童的自我体验
游戏是创造性活动与自我体验的追寻。温尼科特十分重视游戏当中儿童的自我体验,分析了在游戏中儿童表现什么样的状态最为健康,并一再重申:“在游戏中,只有在游戏中,儿童才有创造性,才能展现出整个人格;并且只有在创造的情况下,个人才能发现自我体验。”因此,我们要看到游戏中的儿童,重视儿童的自我体验,幼儿园不可以因为麻烦而不顾及儿童的自我体验和全面发展。同时,正如他的理论建立在对母婴关系的考察上,他也非常注重指导者和儿童之间的指导关系。让教育者、研究者在设计和评价儿童游戏时,不止考虑何种游戏促进儿童的何种能力发展,也考虑到儿童的自我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