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正一反,壁垒分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正一反,壁垒分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语】对比,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通常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两面列举出来,加以对照,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的特征,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起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今天,我们就结合名家片段学习一下对比手法的运用。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你怎么啦?”“我摔坏了。”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节选自鲁迅《一件小事》)

我不懂得做菜,从小就不被要求做家事。吃完晚饭,筷子一丢,只要赶快潜回书桌,正襟危坐,摆出读书的姿态,妈妈就去洗碗了,爸爸就把留声机转小声了。背《古文观止》很重要,柴米油盐的事,母亲一肩挑。

自己做了母亲,我却马上变成一个很能干的人。我变得很会“有效率”地做菜。我可以在十分钟内,给四个孩子――那是两个儿子加上他们不可分离的死党――端上颜色漂亮而且维他命加淀粉质全部到位的食物。然后把孩子塞进车里,一个送去踢足球,一个带去上游泳课。中间折到图书馆借一袋儿童绘本,冲到药房买一只幼儿温度计……

(节选自龙应台《为谁》)

【技法借鉴】

1.强烈对照,突出情感。对比,很多时候是为了在鲜明的对照中,突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如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从感彩来看,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而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半部分,诗人想象着用手掌触摸祖国版图上的沦陷区,这里只有“灰烬”“血和泥”;江南水田里曾经“新生的禾草”变成了“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这一系列今昔对比让我们看到了沦陷区人民苦难的生活。接下来,诗人写道:“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情绪陡然一变,“温暖”“明朗”“蓬勃生春”,与前半部分的“血和泥”“阴暗”形成强烈对照。在前后鲜明的对比中,诗人对敌人的恨、对解放区的爱以及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2.一反一正,形象鲜明。记叙文或小说中,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为了使其性格特征更加鲜明,作者往往会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与之相反的人物完全不同的表现,来突出主要人物的主要特征。如鲁迅的《一件小事》中,为了突出车夫的善良,就将“我”与车夫对老女人的不同态度进行了对比。“我”让车夫不要理会,继续赶路;然而车夫却“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这一处对比,用“我”的渺小衬托了车夫的高大,凸显了他的高贵品质。

3.把握主题,合理对比。在文章中,对比并不是可以随便运用的,要考虑到主题表达的需要。若通过对比,可以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就可以运用;反之,则不能乱用。如龙应台《为谁》一文,表达的是母亲这一角色的奉献精神。文段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我”小时候不会做菜和成为母亲后很能干、“我”照顾孩子时会很有效率地做菜等对比,说明了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和对自己的忽略,从而表明了母亲这一角色的无私、伟大。母亲为了照顾孩子,可以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为了孩子全身心地付出,从来不求回报。

【我来仿写】

1.我的姐姐有一副天使般的面孔:小巧的瓜子脸,精致的鼻子,弯弯的眉毛下面,长长的睫毛衬着一双泉水般清澈的眼睛,还有红润柔嫩的唇以及一头流苏般柔顺的黑发。活脱脱一个真人版的芭比娃娃。而且她还拥有令人艳羡的漂亮成绩,相比之下,我就像一只丑陋的麻雀。卑微,平凡,普通得不会占用别人一丝视线,平庸得让自己都觉得讨厌。

2.上了车,满眼里都是陌生人,我故作冷酷地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树影。半路上,车停了。摇摇摆摆晃进来一个抱着小孩的男人,车上昏昏沉沉的乘客对这个男人的到来视而不见。在售票员的招呼声中,坐在我前排的一位学生模样的人给这对父子腾出了一点地方。小孩一上车,便“咿咿呀呀”地喊着,给死气沉沉的车厢带来了不少生气。当我把头转向那个可爱的小男孩时,他眸子中那一抹不带任何杂质的澄澈黑亮,让我读到了一份久违的坦诚与感动。

【你来练笔】

1.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子形成对比。

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挥想象,运用对比手法,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写出爸爸听了女儿的话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她不喜欢他的鼾声,就像她不喜欢他身上的油烟味道。十七岁的女孩会有很多心事,她喜欢棱角分明的脸,喜欢风度翩翩的男子。显然爸爸不是这样的男子。有天她跟爸爸说:“你不帅。”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升格】

新疆,是一座美丽的殿堂。那里有大片的沙漠,全世界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便栖息在那里。走进沙漠放眼望去,一座座沙堆上,满是细小的波浪似的小花纹。沙好软好软,掬一捧沙在手,它便顺着指缝像水一样轻柔地流淌下来。

文段写出了对新疆的感受,但情感表达不够细腻。建议运用对比手法修改一下。

走进新疆之前,它在我心中是一片荒漠。见到新疆才知道,它是一座美丽的殿堂……新疆是个干旱的地方,全世界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便栖息在那里。在去新疆之前,总是想象它那一望无际的样子,等看到才知道,它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辽阔。走进沙漠放眼望去,一座座沙堆上,满是细小的波浪似的小花纹。沙好软好软,掬一捧沙在手,它便顺着指缝像水一样轻柔地流淌下来。

修改后,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去新疆前和到新疆时的不同感受,表现了新疆的美以及对新疆的喜爱之情。

【佳作展示】

什么是“自食其力”

文/尤 今

我的两位学生,为“自食其力”这句成语具体地进行了全然不同的诠释。

其一:驼鸟

我到一间顾客如云的咖啡店用午餐。叫了面,想喝茶,猛一抬头,看见穿梭于顾客之间捧茶的,竟是我去年教过的快班的一个学生。他在校成绩不错,怎么现在竟在此捧茶而不升学了?心里觉得很惋惜,想和他谈谈,但是,他老是不走过来,我试图招手多次,他却视若无睹。后来,旁边一位不相识的人想喝咖啡,大声喊他,他才无奈走过来,一张脸儿窘得通红,低声喊:“老师。”

探问其缘由,他腼腆地应答:“我想在会考公布以前挣点儿学费继续读书。”

其志可勉。然而,遗憾的是:他对自己的自食其力并不引以为荣。反之,一见到认识的人,便变作驼鸟,恨不得把整个头埋进沙堆里!

其二:孔雀

到杂货店买东西,一名少年肩扛一大包马铃薯从店里走了出来。淋漓的汗水,浸湿了粗壮的胳膊。

他放下了马铃薯,抹汗,转脸,看到了我,立刻笑容满面,大声喊道:“老师,你还记得我吗?”

记得,我当然记得。以前在校,他念普通班,作业不交,行为散漫,让我伤透了脑筋。有一次还为他在课堂无礼顶撞而把他赶了出去。

离校后,音讯杳然。

现在,他站在我面前,豪爽开朗,温文有礼。社会教育了他,生活磨练了他。

“我在读工艺课程,现在是假期,来这里帮帮忙,赚点儿学费!”

他脸上的表情,骄傲而满足,像一只把成就写在屏上的孔雀。

(摘自《尤金作品精选》)

【赏析】

两个学生截然不同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不但对“自食其力”进行了深刻的诠释,也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不必太在乎“面子”,能“自食其力”才是真正强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