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一种正义叫“心理正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一种正义叫“心理正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写这篇短文是因为我有一个伟大的抱负,那就是无情地证明:一个人,只要出卖自我,践踏人性,无论得到多少好处,他这一生已经被败坏,绝无可能幸福。

在本刊过去的文章里,我曾经分析过为什么“好人没好报”―这是社会和心理机制带来的,并不是善良的错。善良绝不能单打独斗,它最好还能够得到一些武装。不知道我的分析,是否让很多已经感到绝望的好人看到了希望?

英国社会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说过一句有点好玩的话:即使我们都由自私的基因掌舵,好人终有好报。我怀疑他说完之后自己都笑了。在这里我需要说一下,道金斯老师关于基因的说法在生物学层面没问题,但在社会学层面是错的。“自私”不是生物学概念,是社会-伦理概念,基因确实有复制自己的“本能”,但人是有自由意志,有情感的,并不纯粹就是由基因控制的一架机器,是否自私,跟基因无关,而跟他在心理上是什么人有关。

但道老师不可能去鼓吹“人是自私的”这类观点。这既很low,同时也政治不正确。可说人不自私又违背自己的理论逻辑,所以折衷下来就是用一句“好人终有好报”来打哈哈。

正因为如此,他引用的是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爱克斯罗德在博弈论上“一报还一报”的研究。这个著名研究证明,在多次博弈中,最终胜出的还是好人。

理论上好像是这样子的。但历史上有很多事情,足以让我们绝望。而在现实中,残酷的事实也明摆着: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占了便宜,爬得很高的,很多并不是什么好鸟,他们是一些突破了自我,甚至人性底线的人。换句话说,突破自我和人性底线,特别符合分配资源的游戏规则的偏好。所以这些人都具有很强的博弈能力。他们作为胜利者看上去很开心,至少已经掌握了可以让他们开心的诸多资源。相比之下,那些无论有无能力,老实、正义的人们呢?大部分其实都过得很惨。

所以,如果我们摧毁不了这个事实,那一定让人沮丧。在受伤的心理背景下,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把因果报应推迟到遥远的将来,甚至推迟到死后进入天堂还是下地狱,这其实只是一种疗伤,属于“语言疗法”。

我承认我也摧毁不了这个事实中的社会层面―人家确实就得到那些稀缺资源了,而我们则只能在利益和心理层面被吞食。可是我可以摧毁这个事实的心理层面―他们在心理上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内心安宁和自在感,并且,终其一生,会被自我和人性追杀。干掉了自我和人性的人,自我和人性也一定会干掉他。

这个世界还是公平的。

这些人快乐吗?那还用说。但我们要界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快乐。它绝非发乎内心的那种“自然的快乐”,体验到的并非是人类的各种正常情感和高级情感,不是生命能量的释放,换句话说,不是自我成长时的那种体验。相反,它属于一种“心理保护下的快乐”,是自我被败坏时所要强迫自己体验到,去补偿自己的东西。其特征有三:他们的快乐离不开所拥有的东西;他们的快乐和别人具有对比性,要别人比自己少才快乐;他们的快乐具有攻击性―一天不在精神上、行动上攻击,他就不舒服。

所以这种快乐具有变态性。看着那些被他们在利益和心理上碾压的老实人、正义者,他们确实挺爽的。

但这类快乐的命门就在于:为了获得快乐,必须继续变态;而继续变态就进一步败坏自我。于是,终其一生,别人是在自我成长中,去让自己的心灵对世界开放,去体验到人类美好的情感,他们则是被自我和人性追杀,不停地倒退,能体验到的不过是些变态的情感。

这也是一种惩罚,我们不妨叫“心理惩罚”。相应的,有一种正义,叫做“心理正义”。我认为心理惩罚或心理正义弥补了现实惩罚或现实正义的缺席或迟迟不来。毕竟,一个人永远逃不掉自己的内心,无论内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