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所掌握的与阅读语篇主题相关的内容熟悉度或背景知识对语篇理解起着重要作用。阅读者对新知识、新事物的理解依赖于头脑中原来的图式,需要把未知事物和已知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解码和编码。教师可以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分析篇章结构和衔接手段,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构建新的图式,帮助其吸收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努力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图式理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语篇结构

阅读在外语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外语学习者获取语言信息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心理语言学的观点,阅读是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由低级到高级的等级体系。其中高级层面的读者能运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原文的意义做出推理和判断。为了保证阅读的准确和快速,阅读者应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背景知识,增强英语语感和阅读兴趣。图式理论揭示了已有的背景知识参与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采用图式理论阅读模式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本、以过程体验为特点的阅读课堂。

一、图式理论

德国哲学家康德于1781年在《判断力批判》中运用schema这个词汇来解释人脑分析和识别外界事物的途径,认为通过想象力获得的图式和知识范畴,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先决条件。图式概念后被沿用并产生新意。认知心理学家Bartlett提出了研究阅读心理的图式概念,认为图式可用于语言理解中,读者借助记忆中激活的知识结构来填补文本中未表达出的细节内容,从而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墨哈特(D. Rumelhart)认为头脑中存在的专门知识对新事物通过选择、匹对、链接建立联系,完成理解的过程。他将图式定义为“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20世纪80年代图式理论被引入语言研究中,用以解释阅读理解的思维过程,能够解释知识是以何种形式在记忆中贮存着的,扮演着新旧知识碰撞之间的重要角色。从康德最早定义“图式”为一个纯粹概念的、先验的“图式”,到图式理论后期在语言学中的应用,该理念都被看成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基石。

图式理论对英语语篇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阅读心理过程是读本输入信息与读者的图式知识交流的过程。“任何文章的成功解读都依赖于语言知识、认知能力以及通过自身经历或间接学习所得的普遍经验和背景知识,这些因素能够极其有效地影响读者的阅读过程”。图式理论探讨了阅读的心理过程,这包括以下信息处理模式:一是由高夫(Gough)提出的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bottom-up processing mode),是以词语为先导,采用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扩展的方式对语言进行解码活动(decoding)。“自下而上的处理技能对于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具有自发性,但是对于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可能成为问题的来源”。第二种是古德曼(Goodman)提出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top-down processing mode),它是知觉系统运用先存知识为向导搜索主要意义的过程。读者以已有的知识、文章的内容和语法知识为基础,对材料的意义进行预测,阅读的过程是个预测和验证预测的过程。

图式理论认为英语阅读受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ta)的影响,schemata为schema的复数形式。语言图式是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是读者在词汇、语法和句法等方面积累的知识;内容图式是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包括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有关物质世界的普遍性知识;形式图式是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是有关文章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头脑中的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对把握文章的脉络和内涵至关重要。

二、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非常积极的效果,下文尝试从图式类型的三个方面,以大学英语教材以及阅读试题为例,分析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及有效性。

1.语言图式

建立相关语言图式是获得语篇准确信息的前提。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涉及词汇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获得词汇所传递的新知识,促成对文本意义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语言图式积累有限的学生在阅读句式复杂的文章时往往准确率降低,而阅读包含较为熟悉的语言图式的篇章时会较为顺利”。教师可以采用联想的方式将词汇之间的隐性关系以显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如阅读食品营养类题材的作品时,需要介绍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由iron(铁)联想到sodium(钠)、zinc(锌)和selenium(硒)等词汇,这样利于加深印象、构建语言图式;由genetics(遗传学)可以联想到chromosome(染色体)和the double-helical configuration(双螺旋构造)等词汇。教师也可设计一些中英文单词让学生进行配对练习,或者按照词性和感彩做归类练习。如affirmative,optimistic,supportive等表示赞同的感彩的词汇在CET阅读题中多有出现,通过联想的方式帮助建立了语言知识基础,可以激活与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

2.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是关于文章内容的背景知识,是读者对篇章主题的熟悉程度,可以说背景知识是促成阅读理解的逻辑起点。有的学生虽然读懂了文章中的每一个词句,却无法正确理解全文的意义。鲁墨哈特对此的解释是,一是读者不具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式;二是作者提供的线索不足以激活读者的图式;三是读者自以为读懂了文章,却误解了作者的意图。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尽可能将教学内容和背景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例如,讲授文化交际的阅读资料,迷信是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将篇章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设计一些课堂讨论,补充讲解西方的迷信形式,如Friday the 13th(黑色周五)、smash a mirror(打碎镜子)和spill the salt(弄撒了盐)是西方避讳的迷信形式,知识扩充也有益于提高阅读兴趣。对文化典故的了解极大地影响了对阅读内容的掌握程度,由Archilles’heel(阿基利斯之踵)联想到荷马史诗对特洛伊战争的描述,以及The Apple of Discord(不和的苹果)和The 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等典故。有意识地加大背景知识的渗透力度,利于形成相关主题内容图式,培养学生将文本信息与现实相匹配的理解能力。

3.形式图式

阅读理解不仅受语言和内容的影响,还受篇章结构的影响。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题材、修辞结构的了解程度。记叙文(narration)、议论文(argumentation)和说明文(exposition)都有一定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构成了文章的主干,约占文章的10%~25%;其余的部分是文章的枝节,是对主干部分的描述、论证和说明。阅读资料包罗万象,应指导学生理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首先要辨识文体,避免阅读速度和准确率受影响。例如,环境治理、经济发展和疾病预防为主题的篇章属于说明文的范畴,应引导学生关注exemplification(举例子)、contrast(作比较)的写作方法以及irony(讽喻)、parallelism(排比)和simile(明喻)的修辞手法;传记类的篇章如对爱因斯坦、达尔文和卓别林的介绍是记叙文,应关注倒叙(flashback)和插叙(narration interspersed with flashbacks)的叙事技巧;一些对文化现象的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如对时空观念、电脑迷和婚姻习俗的评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为每个段落加标题,或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注意比较篇章的论证与其他议论文的不同之处。学生头脑中的形式图式是语言认知的重要保证,在理解文章时被激活的图式起到了组织、整合的作用,能够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语言内涵和整体脉络。

三、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阅读是一个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阅读者利用图式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图式理论的核心是在理解新事物时,总是将新事物与已有的事物联系起来。人原有的知识越多,对理解新事物越有益处。”图式理论倡导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领悟力,这有益于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注重图式的激活与构建

阅读的有效途径是把新信息纳入已储存的知识框架中,经过选取、融合实现新图式的构建与新信息的理解。Carrell(1983)指出,阅读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头脑中已存储的知识图式有密切联系,又与阅读过程中图式的激活程度相关联。因而在阅读课上,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图式,更重要的是要设法激活他们头脑中已有的模式,使新信息能够被正确地理解和吸收。鼓励学生通过背诵练习、高频词解释和句式讲解,构建尽可能多的语言知识图式;通过图片、上下文、列表等展示词义。词汇的运用阶段常用的教学活动有单词故事、单词网、交叉联想等。交叉联想,即让学生从阅读材料中选择感兴趣的单词,鼓励他们联想出词义、词形类似的派生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身心健康这一主题出现在2010年12月的四级试题中,原句为:Social contact can boost development of the brain and immune system,leading to better health and less chance of depression.如对单词immune(有免疫力的)进行交叉联想,可以得到immunity(免疫力)和immnodeficiency(免疫缺陷)等词汇。尽可能多地掌握语言知识,可以提高语篇理解的准确率。

就内容图式而言,教师应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提高学习者对语篇的理解程度。为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采取合作讨论法,让学生就材料的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建立新信息与旧图式之间的联系。语言学家Krashen(克拉申)在1981年提出了“窄式阅读”(narrow reading)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关注同一作者、同一主题或同一体裁的作品会增加文章的辨识度。例如,文学作品在大学英语阅读教材中占据了较大比例,一些短篇小说如After Twenty Years,Angels on a Pin,the Joker被选入教材,通过对比阅读可以领会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情节的设置,其中欧・亨利的小说笔触幽默、情节发展出人意料,掌握作家创作风格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此外,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经济、历史、文化等外文作品,定期举行读书报告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开发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通过系列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内容图式。

就形式图式而言,阅读中呈现的不是零散的词和句子,而是意义相对完整的语篇(discourse),语篇可以分为图式增强型、图式保存型和图式更新型三类,主要特征在于语义连贯并有一定的论题结构和逻辑结构。图式理论认为,读者阅读时会运用其已激活的图式对文章进行持续预测。预测是指根据段落和标题对即将阅读的内容进行推测,或根据主题句、句子结构和句子的语法关联等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不同体裁的文章其语篇模式和组织结构会有所不同,记叙文有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和情节发展;而议论文的语篇模式表现为:提出论题,论证或反驳,结论。体裁预测法是促进信息理解和重构的有效方式,例如长篇阅读是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的重要题型,该题型是具备“关键词(小标题)―论点―论据”的议论文,2013年12月六级考试的长篇阅读题标题为Waste Not,Want Not(不浪费就不会供不应求),由标题可以联想到粮食供应短缺的问题,联系篇章的小标题Better Use of Our Finite Resources(善加利用有限资源)和Recommendations(推荐解决方案)等,先前的图式与新的信息产生匹配,减少了理解上的谬误。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语境来进行语义判断,根据语篇的组织、逻辑结构进行语义推测,例如读者可以通过词的定义(definition)、复述(restatement)、列举(listing)和因果关系(cause&effect)等语境线索来判断词义,借助过渡承转的词句跟踪作者的思路,对篇章层次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应鼓励学生主动建构、丰富并激活自身的图式网络,由此循环往复,阅读水平将会逐渐提高。

2.培养学生阅读中的学习策略

大学英语的阅读材料具有更强的社会性、实用性和文化性,阅读部分的语言结构更加复杂,涉及较高能力的语篇分析、文章概括,对学生概括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要求。为了获得语篇中的精确信息,阅读者必须采纳一定的学习策略避免耗时低效的现象,致力于新的更高图式的构建。

首先,要注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的合理使用。这两种方式同时在字句和词的水平、语义水平中进行,并相互发生作用。在语篇的层面上,这两种模式相互交织,形成对背景信息、语境信息和语言信息的理解和阐释。在阅读前活动中(pre-reading activities),教师提出与材料相关的问题或介绍背景知识,增加对输入材料的熟悉度,同时使学生对阅读的目的和要求有明确的认识。一方面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对文章发展走向进行预测,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另一方面让学生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辨出线索词和主题句,对预测加以验证。由于图式有高度的图像性,应训练学生以意义片段为单位进行微观记忆。很多篇章是以跨文化交际为主题,可提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相关背景知识,在课堂上展示多媒体资料。在增强课堂参与度的同时,激发对文化承载物的兴趣,如the Stature of Liberty,American Gothic,the Buffalo Nickle是美国文化的象征物;而Taoism,Cheongsam,Chinese Calligraphy也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很多语篇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可以借以扩展和激活阅读者的图式储备。

再者,应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材料调整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的阅读策略包括预测阅读内容、猜测词义和识别指代关系等。“图式理论形成了语篇分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篇章分析过程中与衔接、文本结构和语用学紧密结合”。可以依据篇章的主题和功能讲授语法和句型,归纳组篇词汇(discourse-organizing words),帮助了解语篇的衔接手段,如词汇衔接有三种方式:重复(repetition)、同义关系(synonymy)和搭配(collocation),而上下义关系(hyponymy)和部分整体关系(meronymy)也是同义关系的变体(Halliday,332)。重视认知图式训练,在既定的逻辑关系框架内,理解篇章各部分的逻辑关联,提高阅读效率。例如,一篇名为The Legal and Moral Implications of Cloning(克隆带来的法律和道德深层含义)的课文,使用了列举的写作手法讨论克隆技术带来的六大困惑。各语言成分组成不同的衔接链,使整个语篇浑然一体。文中将克隆技术与相对论相提并论,使用了平行结构的衔接方法;an organ cloner和copies属于上下义关系的词汇衔接;originals,clonee和most honored sir or madame使用了同现关系的词汇衔接。通过对衔接手段的了解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了很好的把握。教师也应注意调整训练难度,以提高综合阅读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把理论性知识转化为自身实践性的能力。

“要动态地看待语篇,把它看作意义的发生过程,而把语篇衔接看作这一过程的某个方面,通过这个过程,意义并入有踪可寻的话语流,而不是洒落无形的肆意蔓延”。教师可结合多媒体技术参照语篇的内容图式,通过声像与文字,创造图文并茂的阅读语境,引起学生对语篇的兴趣;然后是体裁分析,让学生回答大体结构和语言特征方面的问题,形成对这种体裁的形式图式;接着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以构建和强化语言图式。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应指导学生查找一些相关题材的文章来分析,领会范文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特征,借助图式理论为英语阅读课程制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图式理论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带来较新颖的思路,为学习语言、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人们头脑中积累着许多图式,感知外界信息时,就会调动这些图式来解释和吸收外界的信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重视背景知识和篇章结构的讲解,帮助获取信息以激活已有的图式、构建新的图式。被激活的图式会导向“由期望所驱动的理解”(expectation-driven understanding),这适用于所有的语言学现象。教师应针对大学英语语篇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策略和创新能力,这对综合提高阅读和人文修养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Bartlett, Frederic C. 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Rumelhart,D.E. Schemata: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C].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Ed. By R.J. Spire, et al.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9:33-58.

[3]Cook,Guy. Discourse and Literature[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4]Murcia, Marianne Celce.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5]Carrell,Patricia L.and J.C. Eisterhold.Schema Theory and ESL

Teaching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1983(17):553-574.

[6]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07.

[7]Halliday,Michael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Publishers)Limited,1994.

[8]胡全生.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M].1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