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到生产中去,到基层中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到生产中去,到基层中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年暑假,将有近二十万的高中学生,一百多万的初中学生,五百多万的高小学生,结束他们在高中、初中或高小阶段的学习。这六百多万应届毕业生,绝大多数都有强烈升学要求,他们的家长也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继续上学。但是,今年却有一部分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等学校,一部分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或中等专业学校,一部分的高小毕业生不能升入初中,这些不能升学的同学要参加到劳动生产中去,到基层中去

解放几年来,我国劳动人民迫切要求自己的子女有入学升学的机会,我国的青年也普遍要求能够进学校接受教育。这种要求是合理的。我们的党从成立那天开始,就主张要普遍扫除文盲,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革命胜利后,我们的党和政府就大力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但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客观的可能。大家都知道,要发展教育事业,就要多开办学校多招生。要开办学校,特别是办一个中等以上的学校,最基本的,必须要有一定的校舍设备,要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教师。修建校舍的钢筋、水泥、木材,必须设备的图书、仪器,都须由工业生产来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教师,也须由教育事业本身来提供。没有校舍、设备,没有教师,学校是开办不起来的。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生产的发展,有赖于教育事业原有的基础。脱离了生产发展的水平,不愿教育事业原有的基础,孤立地、盲目地要求教育事业飞跃式的发展,这是不可能的。有些人认为只要增加教育经费在国家预算中的比例,政府多拿一些钱出来,就能多开办学校,这种想法不一定对,因为有了钱,并不等于有了物资和教师。

那末,有人会问:这几年来,我国的生产水平和教育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是不是还可以再多开办一些学校呢?

这几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与生产的发展相适应,国家的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0—12%。在此期间,随着生产的发展,根据生产的需要,我们的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1952年到1955年间,在校学生数,高等学校平均每年增加14.4%,中等专业学校平均每年增加14%,普通中学平均每年增加14.2%,小学因1949年到1952年增加了1.1倍 ,1952年后发展速度较缓了些,但1955年却较1952年增加了3.9%。1956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空前高潮的一年,也是教育事业大发展的一年。I956年在校学生数与1955年相比,高等学校增加40%左右,中等专业学校增加50%左右,普通中学增加30%左右,小学增加20%左右。根据以上情况,几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其速度是很快的,不论在统治时期或资本主义国家中,都是找不到的。1956年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看起来,充分估计到我国目前生产发展和原有教育事业基础的可能汪少一些,因而造成了当前教育事业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当前教育事业中困难和问题之一,就是校舍设备不够。有不少学校教室不够,必须轮流上课;宿舍拥挤,同学必须睡两层铺;没有饭厅,就只得在教室或走廊中吃饭……。目前学校中这些物质上的困难情况,政府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设法解决,但就是由于我国生产的发展赶不上实际需要,拿不出足够的钢筋、水泥、木材来盖教室宿舍。目前学校中困难和问题之二,就是师资不够。拿全国高等学校来说,本来应该担负主要教学任务的教授、副教授,只占全体教师的13%左右,讲师占27%左右,助教则占60%左右。中学、小学的情况也是这样,据前些时期统计:全国高中教师中,高中毕业或未毕业的占14%;初中教师中,高中毕业以下的占47%;小学教师中,初中肄业、高小毕业或未毕业的占39%。显然,目前学校中的师资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但是在短时间内却又是很难解决的。

目前教育事业中校舍设备不够和师资不足的情况如果长期不改变,就会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因此,根据目前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根据目前教育事业原有的基础,1957年各级学校的计划招生数字,已比1956年略加缩减;但如果拿1957年高等学校招生的数字和1955年相比,还是增加了20%左右。这就是说,我国的教育事业仍然是向前发展的,不过暂时必须放慢发展的速度,以便巩固目前已有的教育事业,使今后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放在更可靠的基础上。

人民群众的文化要求是不断提高的,我们的党和政府也是力求满足人民群众的这种合理要求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多开办学校多招生;同时也支持和鼓励群众自办学校,帮助国家解决困难。但是,发展

教育事业最根本最可靠的办法,还是发展生产。没有生产为基础,要求办得多,又要办得好,这是不可能的。目前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开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发展工业,首先是发展重工业,并同时注意逐步地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根据生产发展的可能和需要,相应地发展。不适当地提高教育事业的投资,就会削弱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这样做法就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受到损害。

既然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还达不到人人都升学的要求,那末,当一部分高中、初中和高小毕业生不能升学的时候,他们应该如何考虑自己的出路呢?

最好的出路只能是参加各种国家所需要的工作,和直接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去。

在参加工作、参加生产的问题上,目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只愿参加机关工作,不愿参加劳动生产;而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一部分学生,在参加工作的问题上,又只愿到上层领导机关和管理机构工作,不愿到基层中去工作。应该指出,这都是不正确的。

发展生产是国家最根本的要求。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要依靠生产;国家的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进步,也都依靠生产。离开了生产,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进步,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进行革命,进行建设,也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从而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要发展生产,就要有人劳动,而且要善于劳动。要劳动得好,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因为有了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掌握各种最新的技术,学习各种先进经验,进行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我们国家的小学和中学的任务,除了向高一级的学校输送新生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为我国工业农业生产培养大批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劳动后备军。需要有一部分学生升入大学学习,那也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直接间接为生产服务。因此,我们大批的高小、初中,乃至一部分高中毕业生,参加到工农业生产,或者参加到手工业生产和服务性行业中去,这是生产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今天在苏联,中学毕业生参加到工农业生产中,从事车间和田间劳动,已是很普遍的事情了。目前有些青年不太愿意参加工农业生产,从事体力劳动,就是还没有真正明白发展生产是国家最根本的要求,劳动是最光荣的道理。同时,也说明旧社会剥削阶级的轻视劳动,特别是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还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