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通识教育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通识教育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对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调查,尝试描述该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框架、开发过程与总体特征,探讨这些经验对于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领域的启示及其不适应性,以期增进我国教师对美国通识教育的了解,吸收可取经验以促进自身课程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通识教育 美国 加州州立大学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21-03

一、研究背景

美国大学课程分为三个部分: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自选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被视为“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其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通识教育成为课程研究领域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

美国通识教育研究持久、涉及内容宽泛深入。《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俗称《红皮书》)在194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关于通识教育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等方面作了精辟论述,获得了美国高等教育界的广泛认同。美国国家人文学科基金会1989年对全美504所高校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通识教育课程已成为各专业本科学生获得毕业或学士学位的必修课程。Hurtado、Astin、Dey开发了通识课程分类法,提出从学校、领域及专业3个层面搭建课程结构。S.Kanter、Gamson、London则讨论了将自然科学引入通识教育课程的可能性及操作办法。

随着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通识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乃至公民教育的重要趋势。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强调“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这对于推进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通识教育的发端在西方,在我国推进大学通识教育,有必要研究和了解西方的经验,尝试融会中西教育之长。我国研究者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讨,如苗文利、张慧洁、孙中涛、冯英等研究者对我国通识教育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钱小龙、汪霞探讨了以通识教育课程实现基本就业技能培养的加拿大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状况;孔令帅、孙美花先后对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历史和经验进行了介绍和归纳。

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架构庞大,与我国有诸多差异,因此从不同角度观察美国通识教育课程发展与实践的状况,有利于教师和研究者全面了解与分析其特点、学习积极经验,以期促进我国高职院校领域通识教育的发展。

二、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美国加州高等教育分为研究性大学(UC系统:加州大学体系)、教学型大学(CSU:加州州立大学体系)和社区学院(CCC:加州社区学院体系)三个公立高等学校系统。加州州立大学作为全美最大的四年制公立大学,拥有23个分校区,每年为加州培养超过50%的大学毕业生和三分之一的硕士毕业生。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Fullerton)是加州州立大学系统中近年来发展最快、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分校,因此其通识教育课程在加州州立大学体系中颇具代表意义。本文拟以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为例进行本文的探讨。

加州州立大学强调通识教育课程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学历进阶与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石。从培养目的看,加州州立大学旨在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多元文化发展的能力、对文学与艺术的审美能力以及进行伦理道德价值判断的能力,增进学生对于人类文化、物质与世界的认知,成为适应21世纪发展的世界公民。

在设计框架上,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将通识教育课程分为6大领域:核心能力;科学探究与定量推理;艺术与人类学;社会科学;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文化多样性。每一个学习领域下包括若干个课程门类,如核心能力领域包括口语交际、书面表达和审辩性思维3个课程门类;科学探究与定量推理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室实践、数学与定量推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相关探究等5个课程门类;艺术与人类学领域包括艺术入门、人类学入门、艺术与人类学探究、世界文明的起源等4个课程门类;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科学入门、世界文明与文化、美国历史、大学与价值观、美国政府、社会科学探索等6个课程门类,等等。每一个门类下开设各种具体的学习课程共计500多门。此外,根据难度差异,每一门类下开设的课程均有低阶与高阶之分。低阶课程为关于学科基础性知识的课程,高阶课程为从低阶向专业课程过渡的课程,对学生的英语或者数学水平有相应的要求。

从课程实施过程看,学生需要在通过学校审核的通识课程目录中选课,本科学生在毕业前须完成51个学分的通识教育课程学习。为保证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对学生选课有明确的要求和引导,以避免学生选课过于集中在某一领域。例如:51个学分的通识教育课程分布在6大学习领域,根据课程的出处,学生不能在同一院系选修课程超过3门或9个学分;本科2、3年级学生须至少修习9个学分的高阶课程;文化多样性领域课程须修满3个学分,等等。课程评价一般采取等级制(A、B、C等),高于或等于C-的成绩视为及格,每一门课程成绩的具体计算方式由任课教师在教学大纲中进行约定。

根据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课程指南及开发步骤》等相关文件规定,一门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发,从启动到实施需要经过12个环节。例如,在课程开发的初期,由教学单位(如院、系)或本校教师个人提出开发意向;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具体执行人向所在的教学单位提交课程设计框架进行审核;之后由课程开发的教学单位与课程实施可能涉及的其他教学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开课的可能性及与专业课的关联性;然后系主任向学院课程委员会提交审议。在此之后,还需通过系主任推荐、学校、问卷调查评议、报课直至大学理事会审核通过等若干个环节,才能进入课程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