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应求“三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资源,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重视对教材例题的研究而忽视了对习题的解读,不少教师仍然就题练题、就题讲题,导致习题教学单调、枯燥、低效。笔者认为,教师只有认真研读习题,深刻领悟习题的价值,深入挖掘习题内涵,密切联系实际,对一些习题作必要的改编、调整或重组,才能拓展学生探索空间,提高练习实效。
一、呈现方式:变“静态”为“动态”,让习题更丰盈
现行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大都以静态的方式呈现,然而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能够利用这一规律,以动态的眼光来处理静态的习题,不但可以使习题变得更加丰盈,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多角度、多方位参与感知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练习实效。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练习九第8题:“在直线上标出下面各数的位置。”
解答这道题时,一位教师并没有直接呈现题目,而是先呈现只标有0和1两个整数的数轴,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把0和1这一段平均分成10份”,学生回答后再用电脑动态演示等分的过程,继而,教师指着数轴上0.1的位置,让学生说出1份用分数表示是■,用小数表示是0.1。接着指着0.4的刻度追问:“你能直接用小数来表示吗?”在学生连续说出几个纯小数后,教师指着小数1.6问:“你能在数轴上找到它的位置吗?当学生在原有的数轴上找不到小数1.6的位置时,把数轴延长的想法便油然而生。这时,教师按照学生的想法通过电脑演示将数轴延长,依次出现数字2、3、4,并将它们之间都等分成10份。当学生找到1.6比1大,在1的后面六小格时,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已经突破了“小数都比1小”的错误认知的局限,产生了“前馈控制”的心理效应。
这样,教师把习题由“静态描述”变为“动态呈现”,让学生经历依托分数找小数、直接找小数、找混小数等过程,使习题在巩固、深化新知方面的作用得以彰显,真正实现认知的新建构。
二、数学问题:变“直白”为“留白”,让习题更丰满
留白,能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自由想象、自主探究的空间。有些习题条件充分、问题唯一、题意直白,学生只要根据公式或规律就能轻而易举地解答出来。如果教师把习题中的部分信息“隐藏”起来,留出一些空白,不仅可以让习题变得更加丰满,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练十七第12题:“一只长方体玻璃缸,长8dm、宽6dm、高4dm,水深2.8dm。如果投入一块棱长为4dm的正方体铁块,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升?”
“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升?”这个问题的指令性强,思维含量较低。教师可以进行留白处理,隐去“棱长为4dm的正方体”和“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投入一块铁块,缸里的水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这样,学生可能会猜“铁块未全部浸没,水未溢出”、“铁块全部浸没,水未溢出”、“铁块全部浸没,水会溢出来”等几种情况,在此基础上,补充条件“铁块体积是64立方分米”,让学生最终统一认识到“铁块全部浸没,水会溢出来”。然而,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水会溢出来”,这时就有可能出现以下精彩的解答:(1)根据64÷(8×6)=1.3dm,得出水面会上升1.3dm,而实际水面离缸口的高度只有4-2.8=1.2dm,1.3dm>1.2dm,因此水会溢出来。(2)根据8×6×(4-2.8)=57.6立方分米,得出玻璃缸还可以装水57.6立方分米,而铁块的体积是64立方分米,64立方分米>57.6立方分米,因此水会溢出来。(3)实际水面离缸口的高度是4-2.8=1.2dm,假设铁块的高就是1.2dm,则铁块的底面积是64÷1.2≈53.3平方分米,而玻璃缸的底面积只有8×6=48平方分米,53.3平方分米>48平方分米,所以水会溢出来。
显然,教师的“留白”,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为了能够填补这个认知“空白”,在更具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中,兴趣盎然、千方百计地寻求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因而也就比原来“直白”的问题获得了更广泛的收获、更丰富的滋养。
三、数学思考:变“肤浅”为“深透”,让习题更丰厚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解答习题的过程是一个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深入挖掘习题潜在的价值,适时、适度拓展习题的广度和深度,不仅可以提升习题的思维含量,焕发习题的生命活力,而且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练习十四第4题:“在能围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
学生只要根据“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这一规律,就可以完成这道判断题。只有(3)不能围成三角形。很多老师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就了结此题。其实,这道习题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挖掘:a.判断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1)、(2)、(4)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b.像3、4、5这样的任意三个连续自然数的长(厘米)为三条边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c.由3、4、5(厘米)的三条边围成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d.第(3)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你能想个办法让它能围成1个三角形吗?e.第(4)组如果调换其中5厘米的小棒,有几种换法?用手势比画,换成1厘米是什么样子?换成2、3、4厘米呢?如果调换3厘米长的小棒,可以吗?想象一下,换成4厘米是什么形状?换成5、6、7厘米呢?
朴素的练习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这一切都源于教师对练习题的深度挖掘。练后的追问再次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练后的反思为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铺就了“绿色通道”,促使学生的数学思考从形式走向实质,从肤浅趋向深透。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上杭县临江城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