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试验的质量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试验的质量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讨论研究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实验的质量分析, 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 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丁苯酞治疗, 对照组仅使用丁苯酞治疗, 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 同时对组内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和身体恢复等方面做详细的观察记录。治疗半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丁苯酞;缺血性脑卒中;质量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9.138

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临床上的缺血性脑卒中越来越常见, 已成为临床上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着诸多明显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者突然偏瘫、口角歪斜、言语含糊, 严重时患者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脑疝、器官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 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病情发作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给患者带来诸多的精神上和身体上的负担与痛苦[1]。作者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来讨论研究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实验的质量分析, 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其中, 男57例, 女43例;年龄42~68岁, 平均年龄(58.3±10.6)岁。实验组男23例, 女22例, 年龄49~67岁, 平均年龄(49.3±7.6)岁;对照组男25例, 女25例, 年龄42~68岁, 平均年龄(47.2±8.5)岁。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 让其卧床休息, 治疗后进行随访, 并对患者的恢复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统计。视情况给患者服用其他的药物。实验组采用丁苯酞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 让其卧床休息, 治疗后进行随访, 并对患者的恢复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1. 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半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 主要有检查患者的心率、体征变化、血压、神经缺损情况,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疾病方面的疗效, 并作出统计。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心率、体征变化都恢复, 则判定为显效;在进行治疗后患者神经缺损情况较治疗前有改善, 则判定为有效;若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神经功能没有恢复, 反而疾病恶化, 则判断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显效47例, 有效2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8%, 对照组的患者显效28例, 有效11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78%。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局部缺血导致局部供血供氧不足, 由于大脑对氧气很敏感, 氧分压微小改变便会造成脑组织的损伤。由于血管阻塞, 大脑内局部缺血区会坏死水肿表现为患者头痛甚至意识障碍。因此在治疗中改善患者的大脑循环, 减少缺血阻塞是关键[2]。然而大量的临床数据得出单独使用丁苯酞进行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一般, 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3]。在本次的研究中可以发现,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通过对丁苯酞疗法与丁苯酞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中可得出:丁苯酞联合复方丹参滴丸的方法明显优于仅使用丁苯酞治疗方法,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意义。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 丁苯酞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德任, 刘鸣, 吴波, 等.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2):189-195.

[2] 宋伟, 雷丹荣, 袁婷婷, 等. 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试验的质量分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4):483-487.

[3] 吴硕琳. 丁苯酞治疗新发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山西医科大学, 2011.

[收稿日期:201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