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初中生语文阅读心理障碍初探及应对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初中生语文阅读心理障碍初探及应对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学生阅读心理障碍是影响中学生阅读的主要原因。它的形成主要来自外部因素,如学校教育、家庭环境、阅读评价方式、社会影响等。阅读教学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策略,如激发阅读兴趣、控制阅读焦虑、改革评价方式、加强阅读指导、改进教学手段等,以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阅读质量。

关键词: 初中生;阅读心理障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99-02

若一个学生在阅读与他能力水平相当的书面材料时不能获取意义,或阅读成绩明显低于自己的能力水平,就可被认为有阅读障碍。根据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阅读心理障碍是影响中学生阅读的主要原因。

1.中学生阅读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

对中学生阅读心理障碍这一问题,主要应从外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角度加以解释。我以为,中学生常见的阅读心理障碍更多的是由学校、家庭、社会、评价等外部因素引起的。分析如下。

1.1 家庭因素。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对其心理发展关系重大。家庭的经济地位、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气氛等,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长远作用。如父母狭隘的心胸,为人处世的方法,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过于溺爱的教育方法,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会使其子女形成狭窄的心理,不承认或贬低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对比自己强的人怀恨在心,常常造谣中伤。如果父母用专横武断,动不动就训斥或打骂的家庭教养方式,其子女容易产生神经质倾向。父母嗜好多、情绪急噪或不良行为等是引起子女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1.2 学校因素。素质教育虽然实施了多时,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教学的核心,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把学生考试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指标,致使教师布置作业过多,使学生有做不完的习题,过不完的考关,再加上学习成绩名次的公开,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还有,一些学校的教学工作只面向少数学习成绩好或有特殊背景关系的学生,挫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心理因素。进入中学时代的青少年,已初步具备了自理能力,不必事事依赖父母了,这时,他们厌烦大人的管束,力图摆脱对成人的依附,渴望获得独立。然而,由于学生阅历、经验少,容易把问题想得困难,或者不能客观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以致于当事与愿违时就感到无能为力,造成紧张焦虑。又或者由于辨证思维发展尚不成熟,不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情绪容易波动,出现偏激认识或冲动行为,害人害己。

2.教学策略

2.1 激发阅读兴趣。

2.1.1 阅读兴趣的产生要以阅读选择为前提。鉴于读物数量的无限性、质量的差别性和阅读时间的有限性,以及青少年读者漫无选择的滥读通病,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特别需要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需要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和家长可适当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以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1.2 以明确的目标和学习的意义激发阅读兴趣。兴趣靠目标指向。教师提出明确的阅读目标,可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和兴趣。明确学习意义,以外在阅读契机诱发内在阅读动机,以间接阅读兴趣强化直接阅读兴趣。

2.2 改革评价方式。不同的阅读背景会有不同的感悟,阅读理解的质量有时很难有标准答案来判断,应当用个性化的阅读感悟超越阅读的标准答案。因此,文学解读无标准答案,但有一个规律,那就是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这给我们进行阅读测试命题提供了理论依据:①在阅读教学测试上,内容不应局限于知识考查,而要兼顾能力、态度、情感诸方面。②形式不应局限于书面,而要采用书面、口头多种形式综合考查。如朗读能力、思辨水平等并不能通过书面考试来测得。③题型应确立以主观试题为主,侧重评价学生阅读后的体验、感悟和阅读中的技能水平,以便考生发挥创造潜能。

2.3 注重阅读指导。

2.3.1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但是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讲代读,以分析代欣赏,在文本分析过程中,过分注重自己的讲,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读书要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3.2 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研究词句、语言和修辞,体味语句的本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阅读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取新知和能力的乐趣。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顺着学生读出的感受:“春天是新生的娃娃。春天是美丽的小姑娘。春天是健壮的小伙子。”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道“春天是娃娃,是小姑娘,是小伙子,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请说出理由。”(要求: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着重突出自己的感受和领悟,说说喜欢的原因。)这下可热闹了,有喜欢新生娃娃的,有喜欢美丽的小姑娘的,有喜欢健壮的小伙子的。我让学生们一一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并在书批注。如:喜欢娃娃。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满是新的。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让人们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又是为了让人们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2.4 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语文老师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学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之后,让他们学会仿写,并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本子,记下课外阅读中的理解感悟,积累下阅读中遇到的优美文辞,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组织学生定期交流赏析。平时要注意督促检查,让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只要学生有了习惯,通过一年或几年的训练,就一定会积累下丰富的素材,下笔流畅、妙笔生花。如:教学沈从文的《端午日》时,在学生体验、感悟了赛龙舟的精彩场面之后,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或看过的拔河赛的场面,并用几句话写出拔河赛的紧张、激烈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