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护理干预在眼球摘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应用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5-0157-02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眼球摘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9例因各种原因需要眼球摘除的患者,入院后手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心理调查测评,根据调查存在的心理问题,对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各阶段的焦虑、抑郁心理进行护理干预,出院前2d复查SAS及SDS得分,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由(57.3±11.6)分和(58.7±11.8)分降为(41.4±7.2)分和(41.9±7.6)分(P
【关键词】眼球摘除;焦虑;抑郁;护理干预
Discussion of application result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eyeball extraction patient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psychological.Dai Xiurong,Li Guohong,Zhu Yan.(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gshan state,Sichuan 615000)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 application result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eyeball extraction patient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psychological.Methods:59 patients needed to extract eyeball were tested and assessed using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after being admitted to hospital and before operation.According to a survey of the existenc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operative,post-surgery,was discharged before the various stag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care f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Two days before the discharge review SAS,SDS scores,and compared with the prevention.Results:After the adop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patients from(57.3±11.6)and(58.7±11.8)fell to(41.4±7.2)and(41.9±7.6)(P
【Key Words】Eyeball extraction;Anxiety;Depression;Intervention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眼球摘除是对眼球外伤或眼球疾病导致视功能及眼球外形恢复无望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手段,眼球摘除后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和视力,也给患者心理造成极大的打击和伤害。2005年1月~2008年11月,眼科收治因各种原因需要眼球摘除患者59例,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心理,通过护理干预后,取得较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者59例,其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20~69岁,平均39.5岁,职业:农民35例、工人20例、其他4例。其中外伤性角膜穿孔32例(32眼)、角膜溃疡致眼球摘除19例(19眼)、眼球萎缩8例(8眼);右眼28例,左眼31例。
1.2 方法
1.2.1 测评方法:59例眼球摘除患者入院后至手术前(干预前)、出院前2d(干预后),采用Zung分别于1971、1965所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1]和抑郁量表(SDS)[2]进行心理学调查,患者在了解填写方法和每条含意后自行填写,文化程度低或无文化的患者,由有经验的护理责任组长逐条念给病人听,让患者做出评定后,帮助患者填写,待自查结束后,分别将SAS及SDS中的20个项目各项分数相加,即得粗分,然后通过公式转换,y=int(1.25x),即以粗分乘以1.25后,取其整数部分为标准分(index score,y),以SAS及SDS评分≥51分为界,即SAS及SDS≥51分者定为焦虑、抑郁。
1.2.2 护理干预方法:由护理责任组长或有经验的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的测评结果,以及产生焦虑、抑郁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心理干预,重点针对青年患者和女性患者,尤其是眼球外伤所致眼球摘除的患者,实施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各个阶段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2.1 手术前护理干预:当患者被确诊需行手术摘除眼球时,对手术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常处于强烈的趋避冲突中,即希望手术能减轻痛苦,又害怕手术改变了自己的容貌,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视功能及面部致残的打击,心情极度恐惧、紧张、焦虑、抑郁,针对病员的这些情绪,护理干预采用:①稳定患者情绪,同情、尊重、关心、理解患者,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选择适当的谈话内容与贴切的语调,讲解手术的理由和手术方式。②应用行为控制技术,缓解患者术前焦虑,减轻心理负担,指导患者学会放松和深呼吸练习能够有效地对抗焦虑,是减轻术前焦虑和术中痛苦感的最常用方法。③向患者介绍手术摘除眼球后,可以二期手术植入义眼座后再装上义眼,这样可使患者外貌基本恢复。④现实说法,向病员及家属介绍患者中的强者,使他们能够相互沟通,让患者及家属解轻心理压力,消除焦虑与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2 手术后的护理干预:眼球摘除改变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毁容而害怕面对社会及家人,因此容易出现焦虑、烦躁、自制力降低,表现为失落、绝望、抑郁、哭泣等。针对患者术后情绪低落、形体缺陷所致的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干预方法:①心理支持疗法:从病情、年龄、职业、经济和家庭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心理故障的因素,制定护理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干预。②术后疼痛干预:鼓励患者运用术前训练放松技术减轻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减轻疼痛。③亲切安慰患者,关注患者主诉,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面对现实、面对人生,向患者介绍生活中外表缺陷,同样取得成就的人物,如残运会上的健将、名人等,帮助患者做好眼球摘除致残的心理转变和适应,使患者能够坦然面对眼球摘除术后的未来生活,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术后治疗护理。
1.2.2.3 出院前的护理干预:患者经过治疗,面临出院,将面对社会人群,对周围人群中的异样目光,患者常产生强烈的孤独、寂寞,变得沉闷压抑,惧怕他人歧视,对一切冷淡麻木、敏感多疑,容易歪曲理解别人的意思,认为自己成了残废人,影响以后经济收入、前途、工作、婚姻、学习和社交活动等。针对病人这些导致焦虑、抑郁的心理因素,护理干预采取:①采用劝解、启发、疏导、保证等方式进行个别心理干预,以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同情。②调动家庭和社会支持力量,督促家属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可缓冲各种重大生活事件对病人的打击和影响,淡化心理刺激[3]。家庭和社会对患者的关怀和态度明显影响疾病的预后。③让家庭成员与病人面谈,安排病人的未来生活,以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从而减少病人的负性情绪,促进早日康复。
1.2.3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
2 结果
59例眼球摘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见(表1)。
病员经过手术前、手术后及出院前心理护理干预后,评分同干预前比较,经t检验,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焦虑是人们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给自己造成危险的重大事件或需要自己做出极大努力去应对某种情况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与不愉快的情绪反应[4],抑郁是由现实或预期丧失引起的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情绪[5],两者都属于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对病人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焦虑、抑郁情绪无论在正常人群综合医院,还是精神病院中都是十分常见的,因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本组讨论中,眼球摘除是导致焦虑、抑郁的直接原因,眼球摘除后,直接影响患者面部形象及视功能,高度致残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尤其是青年患者及女性患者,认为自己“被命运捉弄”、“是一个没有用的人”、“我死了,别人会生活得更好些”、“我的生活没一点意思”,认为自己被生活所抛弃,加上社会上异样的目光,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孤独、寂寞感,沉闷压抑、郁郁寡言。眼球摘除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治疗效果。本组观察中,病人经过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明显降低,说明在病人入院后、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各个阶段,针对病人存在的焦虑、抑郁心理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减轻焦虑与抑郁症状,提高眼球摘除致残的心理转变和适应能力,激励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观,正确认识疾病和自我护理的康复能力。
4 结论
眼球摘除手术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是比较突出的,针对眼球摘除高度致残给病人引起的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及时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起着药物难以取代的作用,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中,护士应注意自身形象,贴近病人感情,注意个体化和认识能力的实质转化,方能达到预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继国,盛秋鹏.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0~101.
[2] 张理义,袁国桢等.心理医生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65~375.
[3] 蒋继国,盛秋鹏.现代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35.
[4] 蒋继国,盛秋鹏.现代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36.
[5] 蒋继国,盛秋鹏.现代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37.
[收稿 2009-01-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