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咸红杰:演戏说理送和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咸红杰:演戏说理送和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灵性引路苦学戏

出生于清凉江畔交河镇三里庄的咸红杰,一记事就喜欢上了评剧。5岁那年,泊头市青年评剧团在团长曹连生带领下到三里庄唱大戏。咸红杰觉着《墙头记》里,那些潇洒的长袖、漂亮的头饰、俊秀的眉毛,无论什么都是那样的稀奇俊美。

如果咸红杰的人生里天生就有深厚的评剧土壤,那么母亲的哼唱是一颗种子,《墙头记》就是一场及时的甘霖。直到7岁,咸红杰才知道自己喜欢的东西叫评剧,并能跟着父母哼上几句。父母见她对评剧着迷并充满了灵性,11岁时,送她到泊头市文化馆评剧班学习。咸红杰姐弟7人,一家人种着18亩地,经济紧巴可想而知,可是无论想什么法,父母都会准时为她凑足每月18元的学费。

学戏苦,特别是基本功。每天凌晨4点起床,跑到清凉江边喊嗓一小时;5点半练功:吊腿、拖腿、正腿、骈腿、小蹦子、空顶、前后桥、走台步、跑圆场等;9点在文化馆练唱、走身段;下午3点,又是那一套腿功。3年,天天如此。

“唱戏的腿,说书的嘴”。扳腿时,3个老师一齐上,一个压着一条腿,一个按肩膀,一个扳另一条腿。咸红杰含着泪挺了过去。再学起戏来,老师说她有灵性了。

1989年,在泊头市国庆40周年晚会上,15岁的咸红杰崭露头角,她代表泊头市青年评剧团表演《花木兰巡营》。泊头电台特别为她录制了《三看御妹》《刘巧儿》片断,选送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凤霞一边听,一边对秦皇岛评剧团的刘奎中说:“这丫头唱得好,大有前途。”

1992年,芒种节。咸红杰正在地里割麦子,一个邮差在地头上喊她:“咸红杰,你的信,北京来的。”在咸红杰的人生中,1992年6月24日是最重要的日子。一大早,咸红杰去北京见新凤霞。从此,听话、努力、文气的咸红杰深得新凤霞赏识。新凤霞不仅手把手传授评剧,还特意为她起了艺名“小凤霞”。她每年在老师家住三四个月,贴身跟着老师学习评剧。一学就是6年,直到老师去世。

送戏下乡推文化

1996年冬,咸红杰开始在剧团挑大梁。咸红杰知道,剧团要生存,跑台口最关键。2014年7月,剧团正式挂牌为“小凤霞评剧团”,在沧州乡村接连唱响精彩大戏。

从去年9月份开始,剧团在沧州送戏下乡,目前已在沧县、青县、献县、黄骅、沧州市新华区等地演出300多场,观众达40多万人次。

在献县郭庄镇,有个能容纳3000名观众的大舞台。剧团在这里一唱就是10天。78岁的王秀森老人,每天都坐在第一排,带头喝彩鼓掌。戏曲强烈的现场感带给这位老戏迷不一样的感受――“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新凤霞演出,这下新凤霞的关门弟子把《花为媒》送到了家门口,唱得真是好啊!”

去年冬天,剧团在黄骅市吕桥镇官地村演出,当戏唱到《花为媒》“洞房”一折时,天公不作美,雪花飘起,风也紧了。在几乎露天的“化妆间”里,演员们穿着单衣换装,演员的贴鬓都已冻成冰,双手也冻得有些僵硬。可是一轮到上台,她们脱下大衣露出戏装,依然铆足了劲儿,把最美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多年来,剧团的足迹踏遍京津冀一带乡村。剧团的牌子一度挂到了天津市东丽区张贵庄,一挂就是7年。每当夏季剧团不忙的时候,她们就到18个社区免费演出,深受欢迎。剧团走到哪儿,一些戏迷就跟到哪儿,还编出了顺口溜――“不图名,不图利,专为百姓唱大戏!”

为了贴近群众,剧团年年排新戏。“我们奉献给观众的戏要接地气儿,用戏曲的形式带去文明新风,为和谐社会尽微薄之力。”咸红杰说。

妇唱夫随和谐家

1999年11月,在阜城县大白乡大白村,一天一场戏,一唱就是10多天。当时,咸红杰怀孕7个月了,仍披着几十斤的大靠,走马趟子,散了戏,打个保胎针,去个心病。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临产前四五天才不上台。

孩子生下来,没出满月,咸红杰便又上台了。没空管孩子,儿子一直带在剧团里,刚满百天人们就喂孩子鸡蛋,直到现在孩子看到鸡蛋就反胃。儿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都是妈妈唱到哪儿,儿子就放到哪儿上几天幼儿园,流动入学,频繁更换学习场所,直到小学二三年级情况才基本稳定下来,也因为从小经历了一些磨难,儿子14岁就考上了天津第100中学,如今也15周岁啦!

咸红杰的老公本身也是剧团成员,对她的倾情付出还算支持,但双方老人一度不能理解她,2009年,红杰父亲去世时,是一个大雪天,剧团正在汉沽看财村演出。当唱完戏的咸红杰晚上11点多从天津赶回交河时,却没能与父亲见上最后一面。母亲最终被咸红杰的执着打动了。

目前,小凤霞评剧团正根据“沧州好人”周汝珍的故事,创作评剧《紫花丁》。咸红杰说:“沧州是我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回家乡汇报演出,希望能为推动家乡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责编/张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