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育技能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育技能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9至12岁的学生,处在身体成长与知识成长并重的黄金阶段。这段时期,个体形态发育与意识形态养成均需要加以科学合理的引导塑造,体育技能教学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极为关键。如何完善体育技能教学的方法,成为当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技能教学的实践案例

为了锻炼同学们的机体协调能力,尤其是腿部运动能力,在某堂课中展开绳操教学。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这堂课要研究绳子。”

学生:“又是跳绳(窃窃私语、兴趣不高。)”

教师:“我们研究绳子,看看它除了跳绳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

学生:(呈现好奇状态。)

教师:“普通的跳绳方法大家都已经掌握了,那么我们今天来点高难度的——绳操,看看谁能玩出新意、玩出水平。”

学生:我能、我能。(兴趣被调动起来。)

接下来,同学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都想表现出自己的独特创意。为了使学习效果得到提升,教师可以将班级内同学分成小组,并且告知他们,小组成员间可以随便交流,也可以随时向教师发问。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内成员互相研究,互相讨论,相互协作,很快就设计出花样繁多的绳操动作,比如四人组的跳跃过圈、六人组的正面跨跳等。在分组交流研究时,也有的组表现得不是特别好,主要是体现在意见不能统一上,这时教师便可以给出指导性意见,学生便会按照教师的意见正常进行。教师在各组间巡视,及时给予评价点拨,并让学生自我评价,哪组做得最好,哪组还有待改善。通过这种小组协同练习的体育教学方式,学生能够逐步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动作质量、动作方法都有了极大提升。课的最后,我又利用绳子进行放松练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出绳子带来的乐趣,在乐趣中达到体育学习的目的。

二、技能教学实践案例的反思

(一)关注主体意识培养

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所以在课堂中一定要将学生置于主置,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启发下,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从中体验到知识情感与知识技能,将体育学习当作既紧张且愉悦的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材、仔细研讨教法,因材施教,才能让教学效果更加可观。

(二)寓教于乐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同其他文化课教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能够更方便地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享受到自然状态下的身心愉快。对9至12岁的小学生展开愉快教育,显得极为关键,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体育情感的必经之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特征,在教学时采取寓教于乐法(比如在绳操课教学时进行分组比赛),不但能够提升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参与到体育技能学习中来,同教师一道完成教学任务。

(三)情景交融是提升兴趣的源泉

教师是体育技能教学的全程参与者与组织者,在开展教学时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应当竭力用情景交融的办法达到学生参与兴趣激发的目标,拉近同学生的心理距离。比如在上乒乓球课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别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出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真正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来。例如小组对抗的形式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对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有帮助。

(四)体育主动性应当被积极调动

新型教学方法应当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体育技能训练要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训练模式。只有使学生成为活动主角,学生自身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比如前面提到的绳操教学便是如此,如果教师单纯讲解方法,让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的方法来做,是远远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又如在组织进行拔河活动时,教师不自己动手分组,而是让学生自我选择组别,会使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加充分地调动。

(五)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互结合

教学效果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直观表述。原有的教学评价系统更加注意结果分数的高低,对学生综合素质过分忽视。实际上,学生学习能力受制于诸多因素,也表现在诸多方面,且在教学过程中呈动态变化状态。所以在评价某个学生的体育技能状况时,不能只以分数高低做定论。这一观点已经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可,但是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体育技能教学也是如此。我们认为,在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首先就应当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自身能力变化趋势,给以针对性的动态考评机制。要注意结果,更要注意过程,要求生生间横向比较评价,但是更要求学生自身前期与后期的纵向比较评价。

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让教育朝向更为良好的目标迈进,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为了更新观念、促进改革,体育教师必须在课堂内外加大研究力度,让体育技能教学真正发挥作用,为教育服务,更为学生服务,让课堂更有活力,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