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提琴新秀巩媛: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提琴新秀巩媛: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件白色T恤,一条修身的七分牛仔裤,素面朝天,长发盘起,简洁的装束更突显高挑的身材,眼前这个清新靓丽、自然率真的女孩,让人很难想象她就是曾经在CCTV全国小提琴大赛中获得成年组第二名的小提琴新秀巩媛。

海归老师引入音乐之路

1993年,巩媛出生于山西大同,四岁多的时候,喜爱音乐的父母给她报了小提琴班,五岁时,由于父母工作调动,全家人搬到太原之后,父母又单独请了位老师教她。

虽然在音乐上有着较好的天赋,但巩媛刚开始学琴时也有厌烦情绪,是妈妈的坚持鼓励她不断进步。2003年,著名小提琴家薛伟教授到太原举办大师班,慕名而来的巩媛主动提出要拜他为师。薛伟老师很喜欢巩媛,欣然收下了留学多年回国后的第一个学生。这样一来,学琴的路更远、更辛苦了,每个周末巩媛都要和父母一起坐夜班火车从太原出发,早上赶到郑州薛老师家上课,晚上再坐火车返回,火车上的时间则用来写作业。跟薛老师学习一年后,巩媛萌生了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想法。为了尽快提高小提琴水平,在薛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巩媛的练习强度成倍增加,练习曲一本本地拉,帕格尼尼的随想曲、练习曲等高难度乐曲逐一练习。强化一段时间后,巩媛的琴艺有了飞速提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薛老师,在考学前一个月,把所有曲子的难度都降了下来,布置了全新的考学曲目,这样巩媛再拉的时候就可以胜任了。2006年,巩媛顺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2012年又保送到该院本科学习。

电影插曲突显小提琴魅力

巩媛从小是在妈妈的督促下学习小提琴的,虽然每天都雷打不动地练琴,却一直很被动,

离真正喜爱还有较大距离。直到有一天,她听到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插曲,这段哀婉忧伤、如泣如诉的小提琴独奏(由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帕尔曼演奏)直击她的心灵,让她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小提琴的奇妙。当心灵与音乐实现对接,巩媛发现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记得有一次我在湖边散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一地,那种温暖而又带着些许感伤的意境,让我一下就想到了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的第三乐章。”

曾师从我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的薛伟,上世纪八十年代留学英国,跟随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尼曼教授学习,并成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最年轻的教授。薛伟的演奏秉承浪漫主义的传统,将精神与技术完美结合,音乐敏锐细腻,生动感人,富有灵气。薛伟告诉巩媛,音乐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相较于技术而言,薛老师在教学上更注重音乐,他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成为拉琴的工具。如果学生的演奏和自己教的不一样,他会让学生讲出其中的道理,只要有足够的说服力都会予以支持。这样开放式、民主式的教学,正好对了巩媛的路子,她自己就属于那种更注重练琴效率,擅于用头脑练琴的学生。“如果你练琴时非常专注,每一分钟都充分利用的话,练一两个小时就会很累。” 薛老师说。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对巩媛来说实属不易,但最后的突击必定有速成、快进的成分,导致基本功不够扎实,技术上略显粗糙。幸运的是,巩媛在继续跟随薛老师学习的同时,又在高中阶段遇到了另一位海归老师张提。张提教授曾先后在加拿大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深造,并任教于加拿大北约克音乐学院和多伦多音乐学院。他虽然也是林耀基教授的得意弟子,却在教学上有着另一番理解。他非常重视学生的基本功,教学理性严格,甚至近乎于严苛,他让巩媛从最基础的技术练起,这样的训练恰好弥补了她技术上的欠缺。巩媛说,她很庆幸自己能够同时和两位教学风格迥异的老师学习,一个更看重最终的成品、音乐和想法,另一个精细严谨,一个音一个音地打磨,一首曲子一首曲子地扎实练习。对于巩媛来说,两位老师之间不但没有冲突,而且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张老师的精心调教下,巩媛的演奏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而有了技术上的坚强后盾,薛老师在音乐上的各种要求,也就能更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更好地实现了演奏的音乐性和准确性。

比赛带来舞台演奏的快乐

得益于两位老师的倾情传授,巩媛的演奏集沉稳大气、细腻柔美于一身,高音甜美明亮,极富穿透力,低音浑厚温暖,荡气回肠。

2011年,巩媛作为获奖年龄最小的选手,一举夺得中央电视台全国小提琴大赛成年组第二名。这是巩媛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也是给她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巩媛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是那种在舞台上能超常发挥的选手,虽然她也很渴望登台,可由于自己的大赛经验不足,所以一上台又总感到特别紧张害怕。参加CCTV全国小提琴大赛,巩媛只是为了给自己一次锻炼的机会,并没有多想名次的事情。也许正因为没有思想上的包袱,再加上准备得比较充分,她在比赛中一轮比一轮拉得好,最终拿到第二名可谓实至名归,而她也在比赛中看到了自己与金牌选手之间的差距。面对比赛成绩,巩媛感到兴奋的是站上舞台表演的那种感受,“那是我

第一次正式登台表演,我很享受台下观众静静聆听演奏的那种感觉。”

很多年轻音乐家都把比赛当作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径,但巩媛不这样看。虽然首次参赛就取得了上佳的成绩,但巩媛说她并不喜欢比赛,“音乐是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解释各有不同,因此并不适合用来竞技,而且我属于比较慢热型、被动型的,不是那种比赛型、发挥型的选手,还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比吧。”巩媛轻轻地挥了挥手,微笑着对笔者说。

相较于比赛,巩媛更喜欢纯粹的舞台表演――开音乐会。2012年,她入选中央音乐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按计划要求每个学期都要举办一场音乐会,而她的第一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已在自己的家乡成功举办。

除了独奏,巩媛还很喜欢重奏,特别是四重奏,“四个弦乐之间的那种和谐与纯净特别有魅力,令人为之陶醉。”高中时,她曾和几个同学组建了一个很不错的四重奏组,并获得了上海海顿音乐节重奏比赛优秀奖和少年鼓励奖(2009年)。可惜上大学以后,重奏组中有人离开了学校。但是对重奏的喜爱,让巩媛在大学又有了新的合作伙伴,2013年,她和手风琴专业的田佳男一起成立“Balin-vioyan”组合,并在当年连续获得第五十届德国科林根塔尔国际手风琴比赛室内乐组第一名和第六十六届加拿大手风琴世界杯大赛室内乐组第一名。田佳男是巩媛在附中时就非常要好的同班同学,两个人在音乐上的想法非常接近,而且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很出色。这样的跨界合作,让巩媛对音乐又有了很多新的认知,包括对新作品的接触和对新音色的追求,“我们俩既相互靠近,又保持个性,在交流与碰撞中迸发出新的艺术火花,仿佛出现了第三种声音,那种感觉真的很神奇。”

一般来讲,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女孩都比较感性,而巩媛既有对音乐天然的敏感,又不乏理性的思考能力。虽然还仅仅是一个大二的学生,但她已经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规划。附中时,她也有过想当一名演奏家的梦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自己和自己所从事的演奏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相对于表演而言,她觉得自己可能更适合教学。“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那些特别优秀的演奏家大都有着极好的天赋,我在这方面很难与他们相比。另一方面,天资好的人拉琴,很多东西都是自然天成、与生俱来的,而我则是脚踏实地一点点摸索过来的,很清楚学琴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办法。身为老师既要知道目标是什么,又要能够帮助学生一步步达到那个目标,因此老师的头脑一定要非常清楚,而且肚子里也要有真才实学才可以。”明确了职业方向,巩媛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上大学以后,学校在管理和要求上不像附中那么严格,更强调对自我的管理和要求。巩媛说:“不进步就是退步,我很恐慌自己安于现状。”因此本科毕业以后,巩媛想到国外读研究生,一是想去感受一下西方古典音乐的人文环境,二是想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小提琴演奏理念和方法,“相对于亚洲人来讲,欧美国家的人拉琴声音更厚实、更大气。”

巩媛是在父母的选择和坚持下学习小提琴的,她说如果不拉小提琴,她可能会去当医生或演员,前者严谨理性,而后者可以体验到多种不同的人生。这看似充满矛盾的两种职业选择,恰好说明了巩媛的性格中兼具理性与感性,而两者的对立与统一,正是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所需具备的。

小提琴新秀巩媛: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

特别人物

巩媛和薛伟教授合作协奏曲

巩媛和田佳男在加拿大获奖

特别人物

巩媛与恩师张提、田佳男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