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主观性阅读题失误例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主观性阅读题失误例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主观性试题在中考中比例逐渐增大,尤其是主观性阅读题,题型多,题量大,分值高,是阅读中的一个重头戏。然而,在分析考生们的试卷时不难发现,主观性阅读试题的失误是考生语文成绩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其失误,是多方面的,现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马虎粗心,或丢三落四,或添油加醋。

例1:“据说,PMI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较大剂量的甲基叔丁乙醚。”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此题有两问,第一问应先回答“不能删去”,第二问再回答不能删去的原因,原因分三步来回答:一是先解释“据说”在句中的含义,即“‘据说’是引用别人的话,不一定是真实的”;第二点再说明删去该词后对原句的理解有何影响,即“去掉后,此观点就成了客观事实,与原意不相符”;第三步还要说明用上该词后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即“用上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准确性。”

粗心的考生在答题时,有的根本就没有回答第一问,直接从第二问作答;有的在回答第二问时,要点不全面,丢三落四,因而失分。

例2:文章画线句中的‘大多’一词为什么不能去掉?

这是只要求作答一问的题,有些考生只按常规思维,先回答“不能”,再解释原因,多此一举,也有可能因审题不准而失分。

此类失误还很多,如“联系实际,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面对失败的。”作答时不联系实际;“文中结尾有这样的话‘生活就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为自己储蓄幸福’。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悟。”作答时只谈感悟,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第二,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例3:结合你所学过的陶渊明的其他作品,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考生在该题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没有结合学过的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或是结合了作品,但作品中并没有体现“不慕荣利”看法(如《桃花源记》);二是回答的并非考生本人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而是五柳先生自己“不慕荣利”的思想和表现。

例4:假如董生处在当今社会,你对董生又有何建议?(《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有的考生这样作答:我建议董生为朝廷效力,用自己的知识才干造福于黎民百姓。这些考生在审题时,就没有看清假设的前提――“处在当今社会”,因此在回答的时候,既没联系当今社会“改革开放,重视人才,知识强国”的现实,也没有把董生将要服务的对象落到“国家、社会、人民”之上,从而闹出笑话。

第三,不善概括,抓不住重点。

例5:本文(《五柳先生传》)表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文章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的文字集中在第一段,只是些性格的外在表现,有些考生只是引用了原文中的一些句子作答,没有归纳提炼,这样回答抓不住重点,语言罗嗦不简明,且条理也不清晰。经过提炼后正确的答案是: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第四,文体不清,用语不当。

中考阅读中一般都要涉及到三大文章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其出题的类型、角度、侧重点不尽相同,有些同学混淆了不同文体的特点。

例6:第3段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说明文《北京的园林》)

有的考生在第一个空格内填上“举例论证”(正确的答案是“举例子”),第二个横线上填的是“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正确的答案是“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的特点”)。显然,这些考生把三种文体的特点杂糅在一起,张冠李戴了。也就是说考生把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与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混为一谈,分不清说明文是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记叙文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文章的主旨。

即便是同一类型的题,在不同文体中回答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同样是用词的恰当,但体现的是记叙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说明文语言的科学准确性,议论文语言的逻辑严密性。

第五,找不准答题的立足点。

例7、文中第2段李先生“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请你根据上下文揣摩李先生此时的心理活动。

仔细推敲题目的要求可看出,题意是要求答题者以自己的身份去推测李先生的心理活动,所以作答的时候只能用第三人称“他”或“李先生”,不能用第一人称我、“我们”。要用第一人称的话也只能用“我认为李先生他心理想……”的形式。此类题的失误关键是没有找准答题的切入点,没有选好角度。

第六,不注意具体题型的行文模式。

主观性问答题中,行文语言要通顺、简明、准确、得体。有些问答题应顺应问句顺水推舟而答。如:“假如董生处在当今社会,你对董生又有何建议?”应用“我建议董生……”的模式作答;“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我们周围开满人性的美丽之花?”应用“我认为……”的形式入题作答。另外,作答时过于俭省,如“……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生活中你是愿意做鲜花,还是做绿叶呢?说说理由。”有的考生对前两问只回答了四个字“同意,绿叶”,虽然答案没错,但过于简单。

第七,信马由缰,随心所欲。

并非所有的主观性试题都可以由考生随心所欲地发挥。做阅读题时,应注意千万不能脱离阅读语段,不能与文段中作者提出的观点、揭示的中心、提倡的看法、做法相悖。

例8、读完文章,无论是“我”还是那对夫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丽。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人慨叹世风日下。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我们周围开满人性的美丽之花?

记叙文语段《轻点关门》讲述了一对夫妇为了老人的身体健康,请求邻居们出入时轻点关防盗门,最后向邻居行重礼致谢的故事,揭示了邻里之间互相体谅、真诚相处的人性美。有的考生在回答上述问题时提出“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公民道德规范教育”,显然,这不是原文作者所提倡的,也不是出题者考察的意图所在。原文作者提倡要以“礼”服人,以德感人,从自身做起,与人友善,换人真诚,共育人性的美丽之花。

总之,主观性阅读题的失误是多方面的,只有在平时训练中多总结失误的教训,然后才能在以后的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