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小波杂文的张力之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小波杂文的张力之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英美新批评派将“张力”理论引入文学以及后来各学派的引申发展,张力已成为衡量文学作品艺术价值高低的一大标准。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文学张力定义、范围及其审美价值;然后以王小波杂文为例对“张力”进行具体解析,主要以语言张力分析为主,内容张力分析为辅。文艺创作者应积极探索“张力”建构的可能性,使文本更具艺术魅力与阅读深度。

关键词:张力;王小波;杂文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024-01

一、何谓张力

“张力”一词最早见于以艾伦・退特为代表的英美新批评派的主张,艾伦・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中给“张力”下了定义:“我提出张力(tension)这个名词,我不是把它当作一般比喻来使用这个名词的,而是作为一个特定的名词,是把逻辑术语‘外延’和‘内涵’去掉前缀而形成的。我所说的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最初,“张力”只用于对诗作类进行文学批评,后被其他文学批评家引申发展,被广泛用于文学领域内各种文体的批评与解读,成为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术语。

从字面上看,“张力”包括“张”与“力”两个方面,“张”显示了节奏感和律动感,“力”则表明此种律动应具有适当的力道,单从字面上就能感觉到拥有张力的文学作品所充满的旺盛的生命力和引人遐想的空间。

通常建构文学张力,主要是指语言张力和内容张力,就我看来,杂文这种文体更适于张力发挥巨大潜能,具象与抽象的结合,亦庄亦谐、亦此亦彼的文风,小中见大,以实寓虚等都是杂文所独有的。而王小波的杂文以平时的故事隐喻深沉的思想,将自身的自由气质、放荡不羁的性格融入其中,充满着对世事的期望,又不留情面,使人读来十分畅快,且发人深省,张力之美便在其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具体语境下张力分析:王小波杂文的张力之美

王小波的杂文往往天马行空,气势飞扬,跳跃性较强,其语言虽平实含蓄却字字珠玑,铿锵有力,多自嘲、调侃,却充满血泪,严肃深刻,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冲击力。

(一)语言张力

建构语言张力的方式主要有反讽、戏仿、比喻、异质冲撞等,而这些手法的运用能力则是衡量作家艺术技艺是否高超的一大标准,王小波的杂文中随处可见这些手法运用的匠心。其杂文的题目起得就颇有意味,将一些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名称混在一起,寻找它们的交汇点,在啼笑皆非的阐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警醒世人,如《椰子树与平等》、《卡拉OK与驴鸣镇》、《长虫・草帽・细高挑》、《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电影・韭菜・旧报纸》、《洋鬼子与辜鸿铭》等。那张力背后的潜在效应就在王小波的嬉笑怒骂、戏谑幽默的文笔下,逐渐蔓延至全篇,力透纸背,渗入文章的血液和灵魂。

成功的反讽,可以让作者的思想表达得含蓄而完整,让读者在言语的体味中获得既感性又深刻的认识。例如,其代表作《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我 “不顾虚长十几岁”, 对一只猪称兄道弟,在这里,猪不再是寻常意义中任人宰割的畜生,他比人的地位高,比人勇敢,敢作敢为。“按我和他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而相反,“猪兄的镇定让我佩服之极……跑的潇洒之极”,猪比人强,这只猪的勇敢让人汗颜。在强烈的对比中凸显事实的荒唐可笑,反讽意味可见深刻,读者就在这种极端的对立中体验张力效果,足见作者的反讽功力。

王小波杂文中的比喻随处可见,而且往往运用及其恶俗的事物比喻现实中的不良现象,或对历史正统进行解构与颠覆,令人感到新奇,展现了作者肆意的艺术想象。比喻使张力范围不断拓展,而比喻的本体与喻体作为张力的两极,就在此范围内因其共通处相互牵引,又因其连接的不可思议性彼此挣脱,张力效果又因此不断升级。

(二)内容张力

内容张力也是作品张力建构的重要部分,杂文这类文体的内容张力主要通过对历史传统的戏仿等方式来凸显效果。王小波的杂文多消解时间与空间、现实与历史之间的界限,将历史与现实摆在同一时空进行对比,历史已不具备其原有的价值与话语,而是以作者的话语标准重新审视,“类似正剧与悲剧的历史图景化为纷纷扬扬的碎片;在碎片飘落处,显现的是被重重迭迭的‘合法’文字所淹没的边缘与语词之外的生存”,历史被戏仿、颠覆、解构,被浓缩在狭小的文本空间中,各种矛盾冲突就在这狭小的空间里被挤压,挤压越严重,张力就越大。如《积极的结论》对时期所谓“亩产三十万粮食”进行了戏仿。

王小波的杂文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能量,只通过一些简单的故事、平实的语言,却能爆发出巨大的影响力,在90年代产生极大的争议,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顶礼膜拜,这个能量正是文学张力所产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书文.语言张力:平实之中铸灿烂[J].名作欣赏,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