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甘肃省岷县寨上大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甘肃省岷县寨上大型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寨上金矿床位于礼县-岷县金矿带上,受区内次级隆起构造转折端或背斜构造倾伏端、不整合面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内F 5 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为本区的导矿和容矿构造。金矿化具分段富集规律,应在各富集段中寻找平行矿脉和深部找矿。

关键词:地质学;寨上金矿;控矿构造类型;成矿规律;构造控矿模式;成矿预测

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矿床位于西秦岭印支期造山构造带中,与李坝金矿床和鹿尔坝金矿床一起构成了著名的西秦岭岷礼金矿带。

1 地质背景

寨上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属于西秦岭海西褶皱带北亚带西段。 区域上存在一个 NW 向古生代隆起区 。围绕隆起区断裂及其边缘断裂、以及东部花岗岩体群,分布有一系列的金矿床(点)。寨上金矿产在卓洛-扎麻树背斜西端,该背斜为区内次级隆起构造。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泥盆系中上统、二叠系下统及第三系。目前矿区已发现矿脉 23 条,矿体则分段富集于矿脉之中,已圈定的矿体达 17 个。据矿脉分布特点,可划分为南、北 2 个矿带。北矿带分布在背斜北翼,倾角相对较缓,一般在 40~50°。南带主要分布在核部区,倾角相对较陡,一般 40~80°。

2 矿区构造

2.1 背斜构造

卓洛-扎麻树背斜是一个区域性的背斜构构造,长约 30 km,宽 3~6 km。是一个不对称的NWW向倒转背斜。背斜北翼的地层比较缓,北倾,40~50°。核部地层陡,总体上北倾,但倾角陡,70~80°。枢纽产状 290°∠5°,轴向产状 290°∠70°。

2.2 断 裂

矿区内规模大的断裂构造主要有 6 条,总体展布方向为 NWW-NW 向(图 1) ,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局部地段发现有近直立 SN 向的断裂构造。按走向分为 NWW 和 NW 向 2 组。F 5 是矿区内最重要的断裂构造,分布在矿区中部,沿泥盆系与二叠系之间不整合面发育。该断裂走向NWW向,倾向北,倾角 60~70°。出露宽度大,达几十米,断层泥发育。断裂破碎带中矿化和蚀变发育,已知矿脉均平行于该组断裂,分布于其两侧。所以推断该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为本区的容矿构造。

1-第四系;2-第三系红层;3-下二叠系砂板岩;4-上泥盆统板岩;5-中泥盆统板岩、灰岩;6-矿体;7-矿脉;8-逆断层;9-断裂;10-推测断裂

2.3 不整合面构造

矿区最老的地层为泥盆系,其上直接覆盖了二叠系,两者之间缺失石炭系地层,显然为不整合面构造。该不整合面为规模较大的构造薄弱面,F 5 断裂则是在此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形成矿区最主要的控矿断裂。

3 构造控矿规律

寨上金矿区构造复杂,既有褶皱构造,又有断裂构造。构造多期活动,相互影响。即有独特性,又有继承性。各种构造均对区内金矿化形成起到了直接或接间作用。理顺区内各种构造对寨上金矿化的控制作用,搞清规律,对认识矿床形成和找矿至关重要。

3.1 容矿断裂

主要分布在背斜构造的倾伏端,是一套沿F 5 断裂两侧左行斜列分布的断裂构造系统(图 2) 。

1- F 5 断裂;2-金矿脉及编号

3.2 含矿构造类型

根据容矿断裂特点,分为构造破碎带型和断裂型两种容矿构造类型。

3.3 容矿断裂(矿脉)

寨上金矿容矿断裂顺层发育,容矿断裂是受板岩与砂岩界面控制。岩性界面控制了矿脉的主体部位,南矿带岩性界面控矿特点没有北矿带清晰。

3.4 金矿化分段富集

富集段是构造转折膨大部位。一般为构造由 NW 向转向近东西部位。北矿带各富集段大致存在等距性分布,距离为 500~700 m。矿体分段富集于含矿构造破碎带中,单个矿体具有向西侧伏的趋势;不同矿脉之间的矿体具有 NNE成列的特点。

4 构造控矿模式

控矿构造系统的发育不仅受区域应力场控制,而且还受区内基础构造、围岩性质控制。在寨上矿区乃至整个西秦岭地区,后者显得尤为重要。早期的不整合面、不同岩性的接触界面是控矿构造发育的最有利部位,形成的含矿断裂规模大。而岩性单一的围岩中的含矿断裂则相对窄。含矿围岩岩性的不均匀性影响控矿断裂的形成。同样受力作用的条件下,岩性差异性比较大的砂板岩岩层比较易破碎,形成含矿构造破碎带。容矿断裂继承了围岩的产状。根据上述认识,建立了寨上金矿床地层-构造控矿模式(图 3) 。

F 5 不整合面断裂是矿区主要控矿断裂,既是含矿构造,又是导矿构造。南北矿带沿其两侧分布,各自继承了围岩的产状。矿脉沿不同岩性的界面分布,主要发育在板岩地层一侧。整个矿脉系统在平面上则是呈左行斜列分布,是压扭性构造作用的结果。寨上金矿区成矿后构造活动强烈,使目前看到的含矿构造呈破碎带状。

岩性控制了矿化类型,板岩和千枚岩等细碎屑岩类作为含矿主要围岩,是本区细粒型矿化(卡林型矿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而隆起区和次级隆起区岩浆的相对活动,则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部分物质来源。

5 成矿预测

(1)预测纳纳牧场沟两侧的 21 号和 11 号脉矿体(21-1 和 21-2 矿体)可以连成一体。在纳纳牧场沟两侧地表被剥蚀覆盖强烈,建议在 24 线施工钻孔,对 21 号和 11 号在沟下部矿体进行控制。

(2)在纳纳牧场矿化富集段中,预测存在9号和10号脉矿体。

(3)在19号矿脉的北侧寻找平行的矿脉。

(4)王足路民采点与酸茨坡民采点的矿化可以连成一片。应在两个民采点之间的山坡上布置钻孔工程,控制两者之间的深部。

(5)在寨上河西矿段和纳纳牧场矿段之间进行工程控制,使这两个矿段的矿化连为一片。

(6)在矿化富集段进行深部找矿,特别是原矿体没有封闭的深部找矿。

(7)沿矿带斜列方向找矿。北矿带向西,南矿带向东,如 32 号脉东部、41 号脉东部。

(8)沿F 5 不整合面断裂找矿,F 5 断裂规模大,找矿前景也大。

作者简介:李春生(1968-),男,工程师,长期从事金属矿床地质找矿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