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灯诱虫量的稻飞虱发生动态特点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灯诱虫量的稻飞虱发生动态特点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龙山县2006―2014年灯诱数据资料分析结果显示,该县白背飞虱种群数量上升,白背飞虱在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的数量平均比例达74.0%,形成数量优势种群。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年度间各月种群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6―7月白背飞虱种群占优势,白背飞虱在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的数量平均比例达88.8%。8月褐飞虱种群占优势,褐飞虱在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的数量平均比例达74.8%。年变动趋势表明,白背飞虱已成为主导稻飞虱混合种群变化趋势的关键种群。

关键词 稻飞虱;灯诱;虫量;发生动态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150-02

Study on Occurrenc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Rice Planthopper Based on the Number of Light Trap

HUANG Zeng-fu PENG Qing-fu

(Longshan County Plant Inspection Station in Hunan Province,Longshan Hunan 416800)

Abstract The results of light trap data analysis in Longshan County from 2006 to 2014 showed that,white-backed planthopper population in the County rosed,white-backed planthopper in rice planthopper population on average proportionate to the number was 74.0% and formed a number of dominant population.Variation tendency of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and brown planthopper population each month in the year was basically the same,from June to July,the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population dominated,and the number of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in rice planthopper population on average proportionate was 88.8%.Brown planthopper population dominated in August,and the number of brown-backed planthopper in rice planthopper population on average proportionate was 74.8%.Annual trends showed that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had become a dominant hybrid rice planthopper population trends of key population.

Key words rice planthopper;light trap;number;occurrence dynamic

龙山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09°13′~109°46′8″、北纬28°46′7″~29°38′4″之间。年平均气温15.8 ℃,年平均降雨量1 357.1 mm,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非常适合一季水稻生长发育,使得龙山县成为湘西州产粮大县和袁隆平院士超级稻百亩攻关示范点。全县常年水稻播种面积1.5万hm2,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稻飞虱主要指褐飞虱和白背飞虱2 种,是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也是影响龙山县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害虫之一。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是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1],常在水稻生长期混合发生危害。龙山县常年稻飞虱发生面积0.978万hm2,造成产量损失39.47 t。水稻前、中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稻飞虱的变化特点是白背飞虱迁入早,种群数量上升,6―7月白背飞虱种群占优势,8月褐飞虱种群占优势,稻飞虱大发生频率增加。2007年7月下旬褐飞虱大量发生,集中危害,百丛虫量达3 000只以上,造成局部通火成灾,失收面积133.3 hm2,稻谷损失1 000 t;2012年5月白背飞虱大量迁入,百丛虫量达5 000只以上,造成大面积坐蔸死苗,死苗面积66.7 hm2,稻谷损失750 t。稻飞虱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虫情测报灯监测稻飞虱的始见日、早期迁入量是预测稻飞虱在该地发生情况的重要依据[2],为了从数量上揭示这种变化特点,对龙山县2006―2014年稻飞虱灯诱资料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虫情灯位于湖南省龙山县华塘乡螺蛳滩村,大田作物为1年2季,水稻为单季夏秋作物,常年在4月上旬播种,5月上旬移栽,8月下旬收割。

1.2 试验方法

采用佳多牌(JDA0-Ⅲ)自动虫情灯作为监测工具,用20 W黑光灯作为诱虫光源。虫情灯安装固定在高600 mm、长1 500 mm、宽1 100 mm的水泥基台上,虫情灯的上方加装边长2 000 mm的正方形遮雨棚,安装在成片稻田中央,远离其他光源。开灯时间为每年3月20日,关灯时间为10月16日,每天开灯时间由虫情灯自动控制,每日灯灭后,将诱得的稻飞虱成虫取回鉴定,并记录白背飞虱、褐飞虱的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6―2014年白背飞虱、褐飞虱种群数量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在9年中白背飞虱种群在稻飞虱混合种群所占比例平均为74.0%,白背飞虱种群在稻飞虱混合种群所占比例达70%以上的年份占66.7%。如2009年白背飞虱种群在稻飞虱混合种群所占比例高达95.4%,2013年白背飞虱种群在稻飞虱混合种群所占比例低至55.2%。说明了白背飞虱种群数量在稻飞虱混合种群中占优势,成为数量优势种群。

2.2 2006―2014年4―8月白背飞虱、褐飞虱种群数量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白背飞虱种群活跃在5―7月,且集中在6―7月,种群数量占优势,白背飞虱种群在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的数量平均比例达88.8%,如2007年7月白背飞虱种群数量达75 207只。2012年5月白背飞虱种群数量达66 263只,白背飞虱危害期有提早至5月的趋势。8月白背飞虱种群数量下降,褐飞虱种群数量上升,如2013年8月白背飞虱数量达16 783只,而褐飞虱种群数量高达43 664只,是白背飞虱的2.6倍。说明水稻前、中期以白背飞虱种群为主,后期以褐飞虱种群为主。因此,稻飞虱年度间各月种群的变化基本一致,6―7月白背飞虱种群占优势,8月褐飞虱种群占优势。

2.3 2006―2014年白背飞虱与褐飞虱迁入时间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约88%的年份白背飞虱灯下始见期比褐飞虱早,提早天数最长的是2008年和2014年,达46 d,只有2009年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灯下始见期持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白背飞虱比褐飞虱迁入早。

2.4 2006―2014年白背飞虱主导稻飞虱混合种群的变化趋势调查

应用图解分析法[3],对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稻飞虱混合种群的年度数量消长作图(图1)。可以看出,整个稻飞虱种群数量的年度波动受白背飞虱的年度数量变化影响大。白背飞虱的种群年度数量与混合种群年度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白背飞虱种群已成为支配稻飞虱混合种群发展趋势的关键种群。

2.5 2006―2014年8月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种群数量调查

从表4可以看出,8月白背飞虱种群在稻飞虱混合种群所占比例平均为25.2%,而褐飞虱种群在稻飞虱混合种群所占比例平均为74.8%。如2006年褐飞虱种群在稻飞虱混合种群所占比例高达90.9%,而2014年褐飞虱种群在稻飞虱混合种群所占比例低至51.6%。说明水稻生长后期白背飞虱种群数量下降,褐飞虱种群数量上升,褐飞虱成为数量优势种群。

3 结论与讨论

龙山县2006―2014年灯诱稻飞虱数据显示,白背飞虱迁入早,种群数量上升,成为优势种群。白背飞虱、褐飞虱混合发生危害水稻,稻飞虱在水稻上危害时期为6―8月,危害期有提早至5月的趋势,水稻前中期以白背飞虱种群为主,且集中在6―7月;后期以褐飞虱种群为主,集中在8月。稻飞虱为害呈明显双峰型,前、中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前后发生均重,发生面广,危害重。防治上要压前控后,尽量减轻后期防治压力。龙山县水稻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褐飞虱主害代危害盛期为8月上中旬,结合7月下旬至8月上旬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防治,选用长效药剂如吡蚜酮等防治稻飞虱,可基本控制8月上中旬褐飞虱危害。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成虫都具有长翅型和短翅型2种虫态[4],龙山县虫情灯诱到的稻飞虱虫态全部为长翅型,而稻田则存在长翅型成虫和短翅型成虫并存的现象,所以灯下所表现出的种群数量动态并不能全面地反映稻田里实际的发生动态,而且灯下种群数量容易受到虫情灯故障、天气等其他条件的干扰。因此,在开展稻飞虱虫情预报时,要结合田间调查资料,充分了解稻田稻飞虱种群发生动态,同时利用生物统计等方法对稻飞虱田间种群发生动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稻飞虱发生变化的原因除水稻品种、生育期外,还有气象因子和化学防治等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稻飞虱的发生及作用多大,需要在以后的调查研究中不断探索。

抗褐飞虱的某些杂交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较差[5],推广某些抗褐飞虱的品种可能使褐飞虱的生态位让位于白背飞虱,致使白背飞虱数量上升。氮肥用量的增加以及气候变化,也有利于稻飞虱的生长繁殖[6-9]。

4 参考文献

[1] 许均祥.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罗举,傅强,陆志坚,等.测报灯下褐飞虱及其两种近似种的数量动态[J].中国水稻科学,2010,24(3):315-319.

[3] VARLEY G C,G R GRADW ELL.Key factors in populationstudies[J].J Anim Ecol,1960,29:399-401.

[4]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5] 朱麟.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比较[D].广州:中山大学,2000.

[6] 胡国文.稻飞虱近年发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M]//中国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285-286.

[7] 温冬梅,金道超,杨洪,等.灯光诱集白背飞虱种群的发生动态及变化规律[J].西南农业学报,2012(2):474-478.

[8] 张润杰,陈海东,康华春,等.从灯诱数量看稻飞虱种群动态的特点[J].广东农业科学,2000(5):40-42.

[9] 林泗海,黄添基,傅成业.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灯下种群数量动态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2012(10):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