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物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指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物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指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本文论述了问题教学法的过程,问题提出的重要性,生物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方式,以及教学中应把握好问题的几个“度”――难度、角度、梯度、广度、精度、密度。

关键词: 生物教学 问题教学法 问题形式

教育本身是一个探究过程。通过教育的过程,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不只是观察到的事物的简单报告,还是由原始材料缓慢地、试验性地累积而成的知识体系。这些原始材料、资料产生于有计划的观察和实验。这些实验和观察的计划是根据问题而制订的,这些问题又产生于我们对先前知识的总结而得来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同其他人一样,也会犯错误。总结性概念要受到问题解决的效果的检验,并通过检验不断得到修正和更新。

我认为问题的提出是这个探究过程的关键,如果我们将这种方法运用于教学就是所谓的问题教学法。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一文中曾说:“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再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做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做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这段理论概括,与我们对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在客观上是相吻合的。因此,我们对问题教学法本身可以作这样的界定: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生物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生物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应当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对生物课本产生疑虑、提出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才算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优秀教学。“问题教学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个性、创造性为目的。因而,在教学实践中,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最关键、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就是问题的提出。其核心是设置问题情境。

问,是思维的起点,探索的开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这与宋代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一语不谋而合。课堂提问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出色的课堂提问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启发思维和实现教学目标等作用,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出色的课堂提问可以使“一脸疑团”的学生“豁然开朗”,也可能把“一潭死水,波澜不惊”的被动局面转化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闹场面。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设计问题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事实性问题。例如: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有哪些细胞器?这类问题比较简单,只要作出描述、判断,把事实说出来就可以了。显然这属于低水平问题,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中的知识,却不会灵活运用。还有一些“是与不是”,例如:抗体的化学本质是不是蛋白质?酵母菌是不是出芽生殖?这类只要记忆就可以回答的问题,不宜多用。二是启发思考性的问题。如在讲“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你连续磕带盐瓜子时,口腔和唇的黏膜有什么感觉?为什么?(2)新鲜的鱼用食盐腌后不变质,为什么?(3)家庭养花,一次施肥过多,为什么会引起花卉萎蔫?显然这类问题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经过思考、分析、综合才能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高品质思维。这类问题属于高水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中,应多应用这类问题。

为了让提问真正成为探究式教学的灵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度”:(1)选择好问题的难度;(2)选择好问题的角度;(3)安排好问题的梯度:指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4)处理好问题的广度;(5)探究式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研究好问题的精度,调节好问题的密度,提问要适度、适时、适量,使课堂提问发挥最好效果;(6)控制提问的进度。

总之,课堂提问在新课程理念下有了新的内涵。课堂提问效果的优劣,不在于问题的多少,也不在于问题有多难,而在于问题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否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高水平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运用教学技巧,对问题回答作出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探究意识,提高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