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书法创作中的音乐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书法创作中的音乐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在《书议》中写道:“书是无声之音。”这是中国古代书论中第一次将书法同音乐相比。艺术之间是相通的,与书法最相近的艺术莫过于音乐。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如同一曲美妙的乐曲,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文以书法艺术为着眼点,结合钢琴艺术,着重从三大方面来阐释书法创作中的音乐性

一、节奏感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云:“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作者对形象的情感,发抒自己的意境,就象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节奏是构成_件书法作品和钢琴作品的第一大基本要素,缺失节奏感亦就丧失了艺术的灵魂。

速度是影响节奏最直接的因素。孙过庭《书谱》中谈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刊以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孙过庭这些比喻点明了书法创作时速度掌控的重要性。书写真、行、草、隶、篆各体都讲究速度的,区别在于真、篆、隶较之行、草的速度要缓慢些,变化幅度要小些。书法艺术的生命在于创作时的轻重缓急,换言之,作品若没有了速度,那就失去了活力,最终不能打动欣赏者,不是一副好作品。

在钢琴艺术中,速度则关系到整首作品的风格和基调。自从有了节奏术语,在钢琴作品中,都会在乐谱的开始处标记着速度术语,表示整首乐曲的基本速度。(见图)

首先,不同时期的作曲家对速度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即使同样都标记着Allegro,不同作曲家心目中也有不一样的速度。比如莫扎特时期的Allegro和肖邦时期的Allegro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属于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其次,当今不同的演奏家演奏同一首作品,也使用了不同的速度,他们心目中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速度,结果会导致相对不同的演奏风格。

力度也是影响节奏的因素之一。速度、力度皆不可或缺、不可分离的,速度的疾徐中伴随着力度的刚柔,在力度中体现着速度的快慢。如米芾的《蜀素帖》,提笔线条较细的相对而言落笔速度较快,在米老娴熟的技法下,无论运笔的速度如何,都能保持线条力度的稳定性和高质量,将书写时力度的刚柔融合得较为完美。

同样,一个好的演奏家,一个优秀的乐团,他们创造的音乐一定具有非常神奇的张力,直接体现的就是力度的变化。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是必须有起伏的,否则就会令欣赏者乏味。比如中国最伟大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乐曲由磅礴的气势奏出号子似的动机,描述了船员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与惊涛骇浪进行一场生死搏斗,随后引出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表现了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顽强拼搏,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激流汹涌澎湃的黄河形象再次出现,中段突然出现了一段气息悠长的美妙旋律,仿佛艰难险阻的斗争中见到了胜利的曙光,音乐更加充满自信。最后音乐又回到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紧张情景中。整首乐曲需要非常强烈的对比,这些对比必须依靠演奏家强劲的指触和委婉优美的触键来完成力度悬殊如此明显的乐章。

在行草书中,无论是单字结体还是整篇章法,都是有起伏,是立体的,非平面的。书写时节奏的抑扬顿挫,使作品产生一种跳跃感和生动感,他们像一个个音符,在跳舞、在行走。就像唐代孙过庭《书谱》,每个字的造型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即使是相同的字,处理方式也不同。图中只是选取了《书谱》的局部,但这五行字足以表现空间的跌宕起伏、顿挫波折、高低错落,极富变化。

钢琴奏鸣曲在音乐中是一种比较庞大的曲式,基本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呈示部是作品的开场白,是故事情节的起始,随后出现展开部,预示着矛盾的出现,激化。最后在再现部矛盾得到最终的解决。整个过程必定要经历高潮和低谷,从而使整个作品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二、时空性

从时空关系来看,书法和钢琴都是时间和空间的体现,但有所侧重。书法较之钢琴更具有空间性,而琴声的发出是建立在流动的时间上的,在一定的时间里展现作品的特点。书法的点画组成线条,线条组构成汉字,每个字有他特定的空间,这是我们视觉感官可以感受的到的。每一件钢琴作品也都有他特有的线条,只是这个线条是无法用肉眼看见的,因而音乐中的空间更具抽象性。就像“永”字,他的八个基本笔画的结合构成了他的字内和字外的空间。书法别是行草书的中轴线是通过学习者的理解后可以用笔描绘出来的线条,如王逸少写的《兰亭序》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第一行的中轴线构成了作品第一行的行气,同时形成了该行字两边的外轮廓线和空间,随着行数的增加,逐渐形成了行与行的空间,生成了整篇的章法。

巴赫是钢琴演奏中最难演奏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有多声部的特点,有时候两手需要演奏多于两个,甚至高达四五个声部,他们是互相独立、不受干扰的线条,每一条旋律线都必须具有歌唱性和各自独立的特点,只有这样,音乐才具有立体感,就像一个建筑物,具有时空性。也许这和巴赫时期巴洛克风格建筑有一定的关系,除了华丽的外观,还需要壮观的内饰。

三、心手合一

无论书法还是钢琴,都需要作者发自内心,即自然、真实地流露内心的情感。这些思想情感都是通过手来传达的,当然,这是建立在技法娴熟的基础上的,是贯穿习书、习琴者整个艺术生涯的,所谓“书不离手”“琴不离手”也。

在学习书法中,读帖是非常关键的。经典法帖上记载着书者传递给我们的全部信息,需要我们一步步扎实、耐心地去消化吸收。每当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字帖,也就开始了由浅知走向精通的过程。通过每天坚持不懈地练习,加强手对笔的掌控性,把贴中所见的笔法、字型、章法布局熟练于心,牢记在心,用心体会书者当时的创作心境,思之于心,最终达到技情合一、心手合一。学会了法则与模式后,就要转向创作实践了,在创作者落笔之前,应对这个刨作成竹于胸,心中早已构思完全,用谙熟的手上技法将其一一展现出来。从你的心灵深处发出,从身体部件――手的运动中获得视觉效果。

音由手出,乐由心生;书由手出,情由心发。

沈尹默《书法论丛》云:“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是的,书法和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习书者可以学习音乐演奏,使其作品更具有歌唱性,使书者的作品具有音乐史诗般的张力,深度和立体感。

注释:

1.贝多芬铜琴奏鸣曲第一首.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P.197.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P.164.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

[2]《书法赏评》黑龙江书法活动中心.2011年05期.

[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

[4]沈尹默《书法论丛》.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3月.

[5]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8月.

[6]孙过庭《书谱》.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7月.

[7]米芾《蜀素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12月.

作者简介:

高晓莎201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硕士研究生。先后获得多次全省乃至全国的书法篆刻奖项,如:西泠印社第五届篆刻艺术评展篆书优秀奖、首届国际艺术界一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精品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