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塑“希望之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塑“希望之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历来关心的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重要性。我倾尽自己生命的全部,试图保留下个体生命的记忆。”―― Christian Boltanaki (法国当代艺术家)

日本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由濒临濑户内海的香川县主办,始于2010年,借用当代艺术三年展的形式,2013年为第二届。艺术节邀请日本国内以及国际知名策展人和当代艺术家,根据当地环境制作作品,营造艺术氛围,改善地区面貌,以此吸引国内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通过和岛上居民的交流,发展旅游业,使岛屿经济重获活力。同时,通过激活美丽的大自然和传统岛屿文化的当代艺术和公共艺术,向世界传播濑户内海的魅力。三年来,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以史无前例的庞大规模和高水准的作品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已经成为日本以当代艺术和公共艺术的力量推进地方重塑的标志性项目。

打造“艺术的乐园”

日本濑户内海位于本州、四国和九州之间的腹地,面积约二万三千二百平方公里,有大小岛屿和礁岩三千余座,其中的138个岛屿上共有近50万人居住,每天往返船只近800艘。自古以来,这里对内是日本中部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对外是连接中国和朝鲜半岛的通道,承担着传播和推动新文化的历史使命,孕育出当地人的生活景致与传统风俗。濑户内海在明治维新之后曾被到访的欧洲人赞誉为“世界第一景”,虽不无夸张成分,也足见当地风土魅力。但自近代以来,海洋的价值逐渐为人们所淡忘,其中犬岛和直岛曾是冶炼厂和化工厂的所在,丰岛则被作为工业废弃物的堆放地,其他诸多岛屿也日渐老化,随着人口减少而失去活力。尤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沿岸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海水污染日益加剧,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有专家发出“濑户内海将在十年内成为死海”的恐怖预言。

1987年,日本富商、艺术收藏家福武总一郎从东京回到濒临濑户内海的家乡冈山县。从国际大都市到边远县城,他在感受到巨大落差之际,同时也在巡游濑户诸岛的过程中发现了东京所无可比拟的大自然魅力。他说:“我从内心深处感到了离开东京的幸福。东京有的是刺激、兴奋、紧张、竞争、信息和娱乐,但缺失了‘人’这个关键词。如果没有历史和自然的存在,作为‘人’的关键词也就不存在。”很快,他就深切意识到重振濑户内海活力的迫切性。通过考察,他选择了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对较好的直岛,斥巨资买下一些地块,1989年建成“直岛国际营地”,迈出了他宏伟规划的第一步;随之又联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日本建筑家安藤忠雄,从1992年开始筹划投资岛上的艺术开发,设计建造各种美术馆和装置作品;1997年他又启动了“住家工程”,将无人居住的废弃民宅改造成当代艺术作品,打造艺术海岛的氛围。

直岛面积7.8平方公里,居民三千余人,遗留着江户时代以来的大量古建筑,将当代艺术导入传统建筑是该地区推进的“自然与艺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开始推动的“住家工程”以“利用现有材料,开始零的创造”为宗旨,着手改建历史遗留的古旧房屋,将废弃的建筑空间作品化,改变民众的价值观念,唤起民众的时间记忆和感情怀想,福武总一郎挑选艺术家专门为直岛而创作的“直岛特色作品”从而成为一大亮点。

宫岛达男是第一位被邀请参与“住家工程”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围绕着将时间视觉化这一命题展开,使用二极管电子计数器制作的装置作品以不同速度不断闪现1至9的数字,试图让观众“亲眼看到”时间的流逝过程。他参加1988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时间之海’88》生动阐释了其艺术的三个主题――不断的变化、一切事物关系的连结、永远的继续。1998年,宫岛达男的这一作品在直岛成为永久性装置。他选择了一座有250年历史、目前无人居住的老民宅,将室内原有的榻榻米地面改造成约15平方米的浅水池,在水中设置了125个红、绿、黄三色的电子计数器,计数速度由当地居民根据各自的喜好设定。在静谧与沉默之中,以不同速度变化着的数字令人想起当年曾经在这里生息的家族,以及今天依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直岛由此成为公司总部设在冈山县的贝乐思控股与直岛福武美术馆财团的基地, 岛上还有安藤忠雄设计的两个美术馆“直岛当代美术馆”和“地中美术馆”。地中美术馆是一座半地下建筑,自然和建筑融为一体,俨然是漂浮在海上的艺术绿洲。占地近一万平方米的建筑物采用极少主义风格,安藤忠雄一贯的清水混凝土手法,自然光是主要光源。从莫奈到布鲁斯・瑙曼、詹姆士・特勒尔等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这里被精心布置展示,多家旅馆、餐厅以及草间弥生、杉本博司、蔡国强的室外作品点缀其间,直岛由此被称为“艺术的乐园”。

2010年7月,香川县在日本总务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等政府部门的后援下策划的规模空前的“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拉开帷幕,以期推动荒废岛礁的复兴。福武总一郎获邀担任总指挥,以他为理事长的直岛福武美术馆财团参加了在7个岛屿上举办的首届“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艺术的乐园”直岛在该艺术节上最为瞩目。著名设计家原研哉担任宣传媒体设计总监,成功策划新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的北川弗朗担任总策展人,超过130位国内外艺术家和艺术团体来到现场制作作品。艺术节举办的三个月期间,当初预计游览参观人数将在30万左右,而最终统计结果竟超过94万人次,艺术节旗开得胜,获得了巨大成功。

“艺术向生活开放”

第二届“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于2013年3月拉开帷幕,扩大了举办规模,分为春、夏、秋三个会期,持续到了11月份,举办地点也扩大到14个岛屿和港口。主要内容除了在濑户内海诸岛上的不同地方陈列展示当代艺术作品之外,同时还由艺术家和剧团、乐团举行各种活动演出,并结合当地的传统艺术表演和各种节庆活动,复苏历史积淀,以及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之下濑户内海各岛屿的活力。主办方的宗旨是,艺术节不以单纯追求游客数量为目标,而在于营造更好的环境和作品,在艺术的引领下,不仅让人们在巡游不同岛屿的旅途中邂逅令人心旷神怡的濑户内海风光,也使这个地区重新回复“希望之海”,重新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直岛上除了诸多富丽堂皇的艺术设施之外,由日本当代艺术家大竹伸朗设计的一个名为《I ? 汤》的大众澡堂可谓别开生面,标题的日语读音是英语“I love you”的谐音。“汤”在日语中有“泡澡”之意。日本是一个人人酷爱泡澡的民族,因此“汤”的概念有着广泛的大众基础,“I love you”的谐音既一语双关,又上口好记,可谓人见人爱。大竹伸朗以他擅长的拼贴手法,从外墙到浴室,整座建筑内外布满了他从各地搜集来的形形的物品,从印度尼西亚的瓷砖到北海道性风俗博物馆的石象,从浮世绘春宫画到老电影剧照,令人如同置身奇异的魔幻世界,将波普艺术的手法演绎到了极致。他认为澡堂“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附着自己的兴趣和记忆”。在建造过程中,岛上不少居民还从家里找来各种物品,以自家物件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为荣。今天,这座布满各种奇异符号的澡堂既为小岛增添了活力,也是岛上居民与外界交流的重要场所,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景点。艺术节期间,与笔者同行的几位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就是专程冲着慕名已久的《I ? 汤》而去。

在15平方公里的丰岛上,有两件作品尤为醒人耳目。其一是法国当代艺术家Christian Boltanski的装置《心脏之音档案馆》(Les Archives du Coeur),录制保存了三万余人的心跳声,观者在黑暗的屋里随着灯光的闪灭全身心地聆听振聋发聩的心跳声,感受生命的震撼。而所有参观者都可以在缴交1500日元(约折100元人民币)的费用后,当场录制心跳声,使自己的生命也成为这件作品的一部分。Christian Boltanski是法国的国宝级艺术家,他的作品是对死亡与缺失的永恒主题的探讨。他说:“我历来关心的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重要性。我倾尽自己生命的全部,试图保留下个体生命的记忆。”他曾三度参加新越后妻有大地艺术三年展,在一所废弃的校舍教室里安装巨大的麦克风扩音器,播放心脏跳动的声音,令每一位来访者体验这里曾经存在过的年轻生命。《心脏之音档案馆》是他以往作品的延续和深化,他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建立起人类个体生命之间的联系。

另一件作品是由日本建筑家西泽立卫和当代艺术家内藤礼联手设计制作的《丰岛美术馆》,坐落在大海和梯田之间的一个小丘陵上,外型宛如一滴水珠,约2400平方米的建筑空间内没有一根立柱,无缝成形的天顶上开了两个巨大的圆形天窗,接纳着四季风雨和万千生物。正如内藤礼所描述的那样:“从清晨到傍晚随着自然光线和色彩的变化,以及下雨时淅淅沥沥的水滴,倾听静静的脚步声。我在这里与大地相遇,与自然相遇,与人相遇。”西泽立卫是目前获得有着建筑界奥斯卡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的最年轻建筑师,善于将公共建筑营造出供人冥想的空间;内藤礼的作品也关注于冥想与寂静、空间和时间的体验。如果说建筑体现了西泽立卫的手笔,空灵的造型很好地融入周边的自然,那么,这座美术馆里就永远只展出内藤礼的一件作品。悬挂在空中的细长塑料丝随风飘扬,地上有如活物般的水珠在聚散离合、不停滚动,让观者在静谧中感受以微小的片断为媒介连接更为广阔的生命体验,共同传递出日本传统文化的精华。

面积不过0.5平方公里的犬岛只有六十余人居住,这里曾是著名的花岗岩采石场,还遗留着1910年代废弃的铜冶炼厂,相关部门已经计划将这里作为工业垃圾场。福武总一郎在邀请当代艺术家柳幸典和建筑师三分一博志将冶炼厂遗址改造成美术馆之后,2008年又力邀著名策展人长谷川子担任艺术总监,并由她推荐获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妹岛和世担任设计,展开以“世外桃源”为主题的犬岛“住家工程”,通过将废弃的民居改造成空间作品,彻底改变了小小犬岛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面貌。长谷川子认为:“艺术与日常生活应该是无限的近距离,要使这里成为来访者和当地住民交流对话的场所。”她曾经与妹岛和世一道为获得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工作了6年。长谷川子说:“那是以‘开放式美术馆’的理念,打破传统的象牙塔般的美术馆空间概念。这次是加入当地的自然元素,作为其次的步骤,我感觉是‘艺术向生活开放的第二个版本’。”

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不仅有着众多令人瞩目的作品,而且商业运作也十分成功。艺术节期间除了增开轮渡航班和岛上巴士之外,作品和展览设施的参观门票是艺术节的主要收入来源。每个岛屿的参观通票价格为4500日元(约300元人民币),如果是选择性参观,单独售票的价格在300至2000日元之间(约20元至150元人民币),以丰岛美术馆为例,单独售票的入场券为1500日元。在巨大的经济投入之后,不断衍生的作品也产生出源源不断的回报。应运而生的还包括住宿、餐饮、交通等一系列旅游产业,不仅使濑户内海地区的民众亲身感受到艺术节所带来的切实利益,也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机制,为以艺术的方式重塑地区经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新的艺术契机

先后担任“新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和“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两大艺术盛事总策展人的北川弗朗指出:“毋庸置疑,国际艺术市场的风向对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始终有着重要影响,但艺术也有其恒定不变的本质,那就是如何妥善对待与自然、文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一艺术的存在方式。”因此,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不同于都市的美术馆空间,展示的不是单纯的美术作品,而是在废弃屋和大自然中展开,作品如同从特定区域的地下生长出来一般。也就是说,这些作品只属于这里,而不是可以任意复制到其他空间或展览上,由此孕育出当代艺术新的展示形式和公共艺术新的可能性。此外,不同于普通户外艺术展的最大特征还在于,许多作品不是一次性地随艺术节的结束而被拆除,而是作为地区公共事业的一部分,成为当地的永久设施,形成独特的公共艺术景观,因此,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就考虑到了作为公共设施的功能和自身建筑形态的完善。

21世纪以来,当代艺术日益趋向于重视艺术家、作品场所、观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已经摆脱西方后殖民思维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诉求,日益探索新的发展空间。公共艺术在为大众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创造出更好的理解途径的同时,广大民众也日渐从正面回应并积极参与当代美术向日常生活的贴近。从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上就不难看到,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与自然、环境共生的理念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主题。许多作品不仅体现出后现代艺术普遍反思、回归的心态,也促使当代艺术向公共艺术转化,成为推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力量之一。从美术史的角度看,公共艺术产生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自1960年代出现开始,就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在大众文化崛起的今天,积极寻找艺术与生活进一步融合的空间成为当代艺术家共同的心愿。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正是以新的角度重新判断当代艺术在现实语境下的方位,重新界定当代艺术之于日常生活的作用。同时,当代艺术家的参与也更深刻地体现出对地方重塑的关注,他们的作品既具有敏锐的国际视野,又蕴含着淳厚的本土情怀,给公共艺术带来新的活力。

毫无疑问,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有赖于诸多国际顶级艺术家、建筑家、设计家和策展人的加盟,极大地提升了这一项目的含金量。但该艺术节并不是单纯以名人和众多人数参与取胜的艺术嘉年华,而是通过长年的不懈努力,向时代展示一种理念――重塑那些正在被遗忘的乡野,珍视并联结地球上每一寸土地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今天,对环境危机意识的觉醒、对资本主义伦理观的质疑、对非城市地区的关注等动向,与对农业问题重要性的日益重视正在共同形成新的艺术契机。正如福武总一郎所指出的那样:“艺术要引导大众,艺术自身不是主要的。艺术要激活和焕发出自然和历史的优长,以此和大众产生互动,即引发感动和某种感情。这不是单纯的观赏,应该具有提升观者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这才是艺术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