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耳朵大有福》:平民贺岁喜剧话语的建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耳朵大有福》:平民贺岁喜剧话语的建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贺岁喜剧片的发展,中国贺岁喜剧片的类型与风格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其中张猛的处女作――平民贺岁喜剧片《大耳朵有福》就是一个喜人的收获。这部作品立足于“真实性”、“小人物”和“生活底幽默”这三个视点而较为成功完成了平民贺岁喜剧话语的构建。

[关键词]平民贺岁片;喜剧;话语

以创造喜剧性人物和背景,以产生笑的效果为特征的喜剧片作为一种类型电影有各种各样的亚类型:讽刺喜剧,抒情喜剧,功夫喜剧,戏曲喜剧,音乐喜剧社会生活喜剧、鬼怪喜剧等。随着近几年来冯小刚拍摄的贺岁喜剧的大受欢迎,使得喜剧家族中又添上一种独特的中国式喜剧品种――贺岁喜剧片。然而,作为建构这种贺岁喜剧的冯小刚从《夜宴》一片开始转型,致力于向中国式的大片靠拢,在拍出了第一部大片《夜宴》后,今年推出了他的第二部,也是第一部贺岁大片――《集结号》。冯小刚的这些大片已经由先前的贺岁喜剧风格完全转型为一种悲剧风格。虽说冯小刚没有拍贺岁喜剧片,但是贺岁喜剧片作为中国观众的一种期待片种已经在中国电影生产线中,在中国电影观众中生根开花结果了,不时有港澳台以及大陆的许多电影制片厂在延续着贺岁喜剧片的制作路子,不时有多部赶在中国新年之际推出的贺岁片以此来娱乐充满祥和喜庆氛围的春节观众。同时令人惊喜的是在新年的贺岁档期所推出的贺岁喜剧片中,也日益在呈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多样化景象,而非以往那种一股脑儿跟风制作的雷同化风潮。比如,值得一提和一看的2008年贺岁喜剧片《耳朵大有福》就显示一种独特的平民贺岁喜剧风格。本文将以此片为个案,并把它放置于中国贺岁喜剧大家族这一语域中来谈论这部贺岁喜剧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

一、借“真实性”建构独特的“喜剧域”

在本文看来,一部喜剧片的话语建构实际上主要离不开两种基本的原则:一种是“真实性”原则,一种是“假定性”原则。一般来说,大部分喜剧样式都是以“假定性”作为建构自己喜剧氛围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以一些极度想象性或富有传奇性色彩的题材为主” ,例如,香港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中国大陆冯小刚的贺岁喜剧。对于“假定性”在建构喜剧话语中的功能,冯小刚直言道:“我拍的电影,都是假定性很强的故事,与现实生活挂点儿钩,表达普通人的梦想” 。所以,我们看到从第一部贺岁喜剧片《甲方乙方》中的“好梦一日游”;《不见不散》中的一对有情有意的异国单身男女好事多磨,见面必倒霉;到《没完没了》中的讨债人与欠债人的女友合谋跟无赖的欠债人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大腕》中那场荒诞无比的“comedy funeral(喜剧葬礼)”。冯小刚的贺岁喜剧片正是依靠上述那些“假定性”很强的、有别于生活常态、新奇新鲜甚至荒诞可笑的故事情节建构起一个独特的“喜剧域”,来达到让观众开怀大笑的喜剧效果。

而作为平民贺岁喜剧片的《耳朵大有福》则同冯小刚的贺岁喜剧有较大的差异性,这首先表现在作为导演的张猛基本上是遵循着一种“真实性”的原则去建构出他此片的“喜剧域”。可以说从选材、改编到拍摄以及演员的表演都至始至终地体现出对原生态人生生活境况的一种还原。也就是说,这是一部根据纪录片改编的电影,导演采用写实手法拍摄出充满了市井味,底层气息的生活境况,所以从开头到结束,那轻微的晃动的摄像机、脏乱恢恢的环境背景以及演员自然态的表演,一起看来都是那么的真实。

确实,电影几乎达到了一种用流水帐似的同步叙述方式与现实保持同步,用冷漠中的“零度叙述”来避免拍摄者个人主观感彩或理念预设的侵入,以达到对“生活原生态”的保真度。所以,从电影的情节角度看,从影片的第一个移动长镜头所对准的光荣退休字幅开始,一直到结尾的同样一个在运动中拍摄下的骑着自行车,唱着革命歌曲的王抗美长镜头,就很琐碎、很片断和很细节化地展现了主人公在退休的第一天所面临的种种来自于生活的、婚姻的、爱情的、家庭的、亲属的、朋友的、等等烦恼。这种烦恼是从王抗美参加完单位为他们退休人员组织的欢送仪式,然后抱着光荣退休的匾回家开始的:先是为还躺在医院里的媳妇送饭的时间到了,还未及设计退休第一天的生活,便骑上他那辆破车奔向医院了;出了医院,他兴奋的骑着破车在街上游荡,穿行在人群中,琢磨着自己的打算,他就这样开始了第一天的退休生活。在这一天里相继走访了一元擦鞋厅;蹬倒骑驴的人力车夫;二人转小厅里的朋友;浴池里退休的老干部;刮脸妇女;小卖店店主……同时,也插写了和朋友喝酒,给一位老朋友送去了一盆自己最喜欢的花,去看父亲等细节。但是,面对自己女儿和姑爷来到后便开始闹别扭,面对二儿媳妇招来一群人在打麻将,不顾老迈父亲的吃食,他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想和二弟说说但又无能为力……面对闹别扭的女儿和姑爷,王还来不及探讨自己的想法,姑娘和姑爷就打了起来……最后王在和自己舞伴曲终人散后,骑着车一路唱着长征组歌,仿佛身边没有其他人存在,仿佛忘记了一切不如意的事情……王大耳朵就这样度过了退休的第一天。

可见,导演张猛正是以非常冷静地写实手法,通过退休者王抗美一天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琐事来造成一种令人震惊的喜剧效果。

二、借“小人物”建构独特的“喜剧域”

与冯小刚在一系列贺岁喜剧片中所描绘和塑造的一群生活“悠忽”、个性自由、性格张扬的活灵活现的青年男女形象不同的是,张猛的《耳朵大有福》把镜头对准的是一个非常普通和老实本份的退休老职工。虽说王抗美光荣退休了,也能够享受在小店店主眼中看来很值得羡慕的退休金以及退休后非常安逸的自由的生活方式。虽说王抗美的儿女生活条件都还好,自己妻子的住院医疗费可以报销。但是,我们从影片所记叙的王抗美一天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来看,其实,王抗美也主要被作为一个来自生活市井层中的非常真实的“小人物”的形像来塑造的。所以这片子,虽有喜剧大腕出镜,演的却是小人物的命运,不仅不喜,而且还有些悲!看过之后,心里会有种淡淡的苦涩。也就是说,导演是借助于“小人物”的身份来建构平民贺岁喜剧的“喜剧域”。

一方面,这部影片充分利用小品电视剧喜剧明星范伟从《刘老根》到《马大帅》再到《看车人的七月》所饰演的“小人物”角色形象的深入人心。范伟塑造的这些“小人物”老实,善良,朴实中不乏狡黠,常常闹出弄巧成拙的笑话以及“妙语连珠”的东北方言。另一方面《耳朵大有福》中的“小人物”王抗美则基本上还是一个无论思想观念还是行为举止等方面都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小人物”形象。范伟所饰演的主人公王抗美,是沈阳铁路局宣传队的一名职工,在单位勤恳工作40年后,终于在这一天光荣退休。本不富裕的小家庭一下子少了一半的收入,老婆生病住在医院,女儿婚姻亮起红灯,抱了四十年的铁饭碗没有了,下一步该如何生活?故事就从这里展开去,全片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范伟退休后第一天生活的“流水帐”式记录:因为离开了大半辈子的工作岗位,他有种失落,更有些不安,骑车闲逛的他先后遇到了小卖部老板,“电脑算命”的姑娘,擦鞋店的妇女,蹬倒骑驴的车夫,甚至被骗到一个传销点,险些被抓;还去应聘了一家娱乐场所,准备登台表演革命歌曲……但正如他在唱“长征组曲”时高音怎么也上不去一样,他发现了自己处境尴尬……。全篇着力渲染的只是一种压抑又怅惘的情绪。范伟的表演很精彩、很朴实。真正演活了一个平凡“小人物”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活现了一个平凡得像水龙头里的自来水的年过中年的男人从退休的那一刻,不得不开始去体验儿女的婚姻危机之恼;面对工伤的申请、面对自己想获得一份工作、面对父亲饮食没人照顾的无奈;面对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妻子的甘苦;面对刚踏进网络商务聚集地就被以进行传销活动而审问的尴尬。看看主人公眼下的生活吧!要照顾生病住院的老伴儿,要为儿女操心,要为老父尽孝,贫穷吗?是的,可还不至于困苦;艰难吗?是的,可是还不至于活不下去。活着?却是一种说也说不出的滋味。这就是“小人物”的后半生。所以,电影在着力塑造作为一名退休工人的小贫民生活方面,显得很真实,很亲切,也有些无奈。同时,影片又非常客观地闪现出“小人物”王抗美身上那种蕴藏着的积极的乐观主义生活情调。所以即或王抗美有许多的不如意和不顺心,也还是要乐观的面对生活。比如片中有不少引人发笑的对白,在街头“电脑算命”那段:“多少钱算一卦?”,“3块”,“光算后半生1块5行不?”,“3块不讲价,赠送形象设计一份”, “那……先设计形象还是先算命?”,“先交钱!”。而最为精彩的一笔还是王抗美在医院面对大夫逗劝妻子的那段台词:“晚上水产,中午肉禽,早上,肠、花生米、鸡蛋,跟宾馆一个标准”,“家里条件多好啊! 乐观点,愁也一天,乐也一天,不乐多冤啊”。

当影片最后,王抗美用发泄式的跳舞和深夜大街上高歌来回敬生活给予自己的重压,避开了“悲剧”的氛围,将影片导向了观众乐于接受的“喜剧”结局时.这与其说是主人公的乐观天性使然,不如说是导演的美好愿望。确实,作为一部有意义和价值的贺岁平民喜剧电影,在娱乐人的同时也要给人希望的,生活永远是五味杂陈,有喜有悲,生活中的艰辛,也许没有人帮助你,你还是要坚持下去,仍要歌唱面对面前的坎坷。所以,我们才能够看到影片很明亮的结尾。当我们不过于苛求该片能够获得象那些依靠对生活进行过多艺术加工的所创造出的浑身皆是笑料的喜剧人物形像时,反而使我们能够明白“小人物”角色的定位使该片成为一出非常地道的平民贺岁喜剧片。

三、借“生活底幽默”建构独特的“喜剧域”

幽默是喜剧之成为喜剧的一个重要元素。虽说不同的喜剧会展现不同的幽默品格,但基本上可以走两条路子:一种是走“艺术底幽默”的路子;一种是走“生活底幽默”的路子。对于依靠“艺术底幽默”的喜剧片而言,一般会注重对来自生活中的幽默元素加以有意识的铺排与夸张,比如人物的表情的夸张,动作夸张、甚至事态的夸张上下功夫,使幽默的格调很鲜明。比如,冯小刚的贺岁喜剧片就是沿袭着其惯常的京式幽默、京味语言、生活化搞笑、明星汇聚、丑星葛优的喜剧套路。这些套路在被加以银幕视听化时,都被夸张化了。比如,其银幕中的京味语言就已经不是生活中的京味语言,而是来自于原作本――王朔作品中一种被加以“大杂烩”化的混杂体语言。而对于依靠“生活底幽默”喜剧片而言,导演一般着力地挖掘生活当中的一些具有喜剧元素的细节,在这些细节上着力地营造。所以这类喜剧片的幽默也是“出自于事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来的”。由是观之,《耳朵大有福》走的就是后一路子,在这部电影里,导演不是刻意去追求表面的笑料,而是注意从生活的深处和人物的心灵中去发掘幽默与可笑之点。比如,影片描写王抗美误入传销团伙和检查官的对话那段:刚进去跟着扭了几下,就被抄了,老范接受问话: “参加多久了?”,“40年了”,“没问你工作,问你传销多久了”,“刚进来就被你们抓了”,“谁介绍你来的?”,“我老伴病友的女儿,告我是做 网络商务,我寻思着网络不犯法,商务也不犯法,谁知道这俩加在一起就变成犯法的事儿了。

实际上,这样充满幽默色彩的语言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可见《耳朵大有福》不是依靠演员夸张的表演,不是依靠充满滑稽搞笑的动作或情节,而是落实到人物生活中的语言层面,从人物的言语中闪现出充满智慧的幽默火花,而让观众得以会心的一笑,真正做到了该幽默处则幽默。同时,由于《大耳朵有福》更多的是透露出导演对于代表弱小者、不幸者的“小人物”的一种同情和宽慰,而使得影片所博得观众的笑中带点酸味,是含泪的微笑,所以其幽默是寓庄于谐的幽默。

总之,《耳朵大有福》虽然邀请了著名的小品电视喜剧笑星范伟加盟主演,但是由于导演张猛走的是一条平民喜剧片的路子,一切立足于平民视角和平民情感关怀,就使得有许多观众看完这部贺岁喜剧片后觉得大失所望,有观众认为片子冠以喜剧之名总觉得很不地道。 有的观众说从头到尾都没笑出来,片子结束时大家都觉得很累。失望的原因之一是认为本来以为会是一部很搞笑的电影,延续范伟一贯的搞笑和幽默风格。但是看完之后,有点不知所谓,总觉得似乎难以开怀大笑,而是显得异常沉重。这实际上也正是这部平民贺岁喜剧片的“喜剧域”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秋雁,张江艺・实话贺岁片[J].电影新作,2002,2.

[2] 彭涛・冯小刚贺岁片喜剧话语的建构[J].电影艺术,2005,(1).

[3] 牺牲,《耳朵大有福》讲述底层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来自搜狐娱乐社区[OL]/20080104/n254457038.shtml 116K, 2008-02-16

[4] 王锦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史[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276.

[作者简介]傅明根,男,(1968―),江西人,广东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影视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