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会“作画”的文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会“作画”的文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字可以用来作画吗?当然可以了!许多高明的作家就是善于用语言来“画画”的。

古诗里的“画儿”

唐代骆宾王写了一首《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读后你的眼前一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趾掌划起清清的水波。又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难想象这样一幅画面:近处是弯弯曲曲的小路,远处是重重叠叠的山峦,到处都被雪覆盖着,白茫茫的一片。在苍茫的江面上,漂浮着一叶小舟,一位渔翁披着蓑,戴着笠,正坐在船头,悠闲地垂钓。再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我们看到的画面是:黄昏时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远远望去,是绿油油的叶子。荷叶丛中,几只白色的沙鸥正在栖息。突然,一只迷路的小船驶进荷塘,打破了原有的宁静。那几只沙鸥,听到喧闹,“哦”的几声,扑腾腾一齐飞向天空。这是一幅灵动的,充满生机的画面。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古诗里有画,现代文也可以用文字来作画。

静态的“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笔下的《荷花》。你瞧,荷叶、荷花、花苞描摹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就如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彩画一般。

动感的“画”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这是五年级课文《灰椋鸟》里的片段。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动态感十足的群鸟归林时的情景。作者先摹其“形”――灰椋鸟飞回时的样子,再摹其“声”――灰椋鸟归林后的鸣叫,画面层次分明,有声有色。

“慢镜头”的“画”

著名作家朱自清在一篇回忆他父亲的文章中有一段着力描写父亲买橘子时过铁路的情形。“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而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将朱自清的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过程描摹得细腻而生动,如同电影中的慢镜头一般,浮现在我们的眼前,画面上那父亲清晰的背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同学们,用语言来“作画”,你学会了吗?用你的眼睛细致地观察,用你的心灵敏锐地感受,你也能成为用语言“画画”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