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先学后教”背景下“语文自学”步骤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先学后教”背景下“语文自学”步骤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学是实施“先学后教”的前提,也是最难突破的关卡。学生的自学程度决定了课堂展示的效果。教师要实现课堂的精彩纷呈,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良好的自学策略不仅要能解决知识上的问题,还要能为课堂展示提供良好的范本,即自学的步骤就是课堂展示的程序。这样,学生的展示就会更有目标和方向,课堂主体意识就会更加明确。笔者根据课堂展示基本程序中的检测生字新词、概括主要内容、品读关键词句、拓展感悟提升、领悟表达方法,把语文自学分为五步骤,分层实施训练策略。

一、理解生字新词

在小学阶段。字词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在不同的年级占有不同的地位。学生在遇到生字新词或不理解的字词时一般都选择查字典。查字典是最常用的释义方法,但费时费力。其实,理解字词的方法很多,如联系上下文法、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法、联系生活实际法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利用20分钟或一节课时间列举各种释义方法。如第六册《翠鸟》一文中,“鲜艳”可用联系上下文法,“锐利”可用近义词法。“疾飞”可用比喻法:《妈妈的账单》一文中,“报酬”可用举例法,“如愿以偿”可用联系生活实际法,“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可用演示法;《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休克”、“输血”可用举例法,“竭力”可用分解字义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提升理解字词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语言的运用水平。

二、概括主要内容

阅读一篇文章,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三年级起,教师就要开始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并要让学生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实践中发现,中年级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往往是长篇大论,或是断章取义;高年级学生虽然能控制好篇幅,但也常常不得要领。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策略,如题目扩展法、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联法等。一般而言,不同体裁的文章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可用题目扩展法,《养花》可用摘录句段法,《景阳冈》可用取主舍次法。同一篇文章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概括方法,如《舍身炸暗堡》可用题目扩展法、要素串联法,《跨越百年的美丽》可用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联法、问题回答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展示时要对学生说出所运用的方法,如“我是用题目扩展法概括主要内容的。课文主要讲……”这样,学生在自学时就会更加注重学法的积累与运用,最终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终身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品读关键词句

新课标对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提出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学生对文章的品读越深入,课堂展示就越精彩。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小短文,训练学生品读文章的能力。

1.找关键词句。要品读文章,首先要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小学生往往很难准确找到关键词句,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判断关键词句的基本特征,一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二是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或富有哲理的语句。

2.紧扣导学问题。在布置预习时,教师可以设计省时又高效的导学问题,如围绕本组单元目标、课前导读及课后习题设计,或直接把文中的问题作为导学问题,基础问题以1~2个为宜,使学生自学时,围绕问题就能找到关键词句,使品读不偏不倚。

3.品读策略训练。教师要教给学生常用的品读方法,如抓住文眼品读法、对比品读法、联系上下文品读法、联系生活经验感悟法、想象感悟法、理解修辞品读法、演示品读法等。在同一篇文章中,品读的方法往往是交错使用的,但每一篇文章中都有比较突出的品读方法。如品读《十六年前的回忆》可运用抓住文眼品读法。从“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体会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这种力量使他表现得无比坚强、沉着;《晏子使楚》可运用对比品读法,体会楚王、晏子和楚国大臣们笑的不同含意:《燕子》可运用联系生活经验感悟法,来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场面。此外,理解修辞品读法在学习中屡见不鲜,演示品读法易于理解,在此不一一列举。

四、拓展感悟提升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研读。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感悟文本所塑造的形象,进而把握蕴含于文字之中,寄托于形象之上的文本主旨,让学生享受阅读,感悟生命,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得到品德的提升、人格的完善。”感悟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自学第三个步骤中,学生在品读关键词句时已经对文本有了初步感悟,但因被分解而缺乏整体性。因此,在品读全文后,对文本要总结反思。整体感悟提升。感悟文本的主要方法有生活中感悟、迁移中感悟、综合性学习中感悟等。

1.生活中感悟。感悟文本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是生活中感悟,即将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用自身的已有体验,联系生活、设身处地感悟。如在自学《祖父的园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他们和家人一起参加劳动的情景,说明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又如在自学《掌声》时,转换角色想想假如自己就是小英,同学们给我第一次掌声时,我会怎么想、怎么说。

2.迁移中感悟。文无写法,但有定则。每一篇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阅读过程中,运用类比的思维方法,联想过去学过的相似或相关的文章,把阅读感受和阅读方法迁移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在迁移中发现、感悟。如在学习第十册《草船借箭》时,基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所限。较难产生感悟,但可联系前一单元学过的《晏子使楚》,在迁移中感悟时代背景下的人物性格特点。

3.综合性学习中感悟。“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有机整合,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教师让学生自学《一个村庄的故事》,根据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设计手抄报,也可开展社会调查,感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深刻意义。

要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除了在实践中尝试运用各种策略外,还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养成阅读、写日记、参加实践活动、搜集学科信息的习惯,在日积月累中提升文本感悟能力。

五、领悟表达方法

前四个步骤主要是了解文章作者写什么,而这个步骤则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怎么写,悟出写作方法。“写作本位”的读写观提出,读完一篇文章,阅读教学才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这就是使学生学以致用,就是要让学生把从读中学到的用在文章写作中:让他们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想说出来,或者写出来。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和它们各自包含的基本表达方法。如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描写方式有人物、环境、场面描写等。教师要让学生抓住最有特征的写法。如第十册教材中。教师让学生自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等三篇描写人物的课文时,领悟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及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自学《白杨》时,领悟借物喻人的写法,了解文章是如何写出物的特点,再由物的特点联想到人的性格品质。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让学生定向,自己的教学必须定向,增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少做无效的劳动。”学生依法自学,教师则要依学定教。切莫再“贪恋”讲台,或是刻意引导学生按自己既定的“教学思路”走,让学生“自学无展示之席”。教师要大方让出讲台,让学生按自学“五步骤”有条不紊地展示自学成果,使讲台成为他们探求知识的舞台,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作者单位福建省大田县教育局课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