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考中成语的正确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考中成语的正确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考点分析

成语运用题在中考中属必考题。考查成语一般采用选择辨析题型,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的恰当与否。这就对考生了解成语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了。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二、考点要求

成语的复习,一是要注意积累的“量”,二是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质”。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高度重视积累。首先对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各册教材附录“现代汉语词表”中的成语及课文注解中的成语,要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其次,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纳,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再次,要注意积累报刊及其他课外读物中一些正确使用成语的例句或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病句。

2确切掌握意义。首先,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的成语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并不一致,往往是通过引申或用本义作比喻而产生的整体意义。如如坐春风、江河日下等。其次要注意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了解成语的出处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成语主要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名句和口头俗语。比如:汗牛充栋、望洋兴叹、目无全牛、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东施效颦、请君入瓮等成语,如果不溯其本源,简单地照现代意义去理解,就会弄错成语的含义,导致误用成语。

3仔细辨析差异。不同的成语,感彩和适用范围等常常不同,不理解这一点,就会导致成语运用不当。像始作俑者、趋之若鹜、乐不思蜀、无所作为、大放厥词、罄竹难书、弹冠相庆等,运用时就必须辨明它们的感彩。像良莠不齐、巧夺天工、凤毛麟角、萍水相逢等,使用时就必须弄清它们的范围。

辨析成语时,尤其要注意辨析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例如:“风流云散”与“烟消云散”是对象的不同;“妄自菲薄”与“自暴自弃”是程度上的差别;“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是褒贬的不同;“洞若观火”与“了如指掌”是侧重点的不同

4巧扣语境选用。使用成语,就表明成语是处在一种“动态”之中的。巧扣语境,就是要对上下文的内容有清楚的理解,只有理解上下文的内容,才会知道所用成语的语境意义是什么。可以说准确地把握了上下文,死死扣住语境,巧妙地联系语境,也就找到了解答成语运用题的钥匙。

三、了解成语使用的错误类型

在文章中,成语误用现象较多,了解成语误用的类型,对正确使用成语、增强辨析能力是有益的。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

1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就要出差错。(病因:成语适用对象搞错了)

①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此用于“人”,适用对象错误)

②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适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此处错用于自然物)

③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洗心革面”是指“彻底改悔”,往往用于犯有过失或罪行的人)

2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

①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

③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

3不合语境,不分轻重。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轻重失调或断章取义。

①刚一起跑,我班的胡艳艳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后起之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大词小用)

②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体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ZZ(Z]哀鸿遍野[ZZ)]。(“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用在本句中程度过重)

③他听到小鸟在欢叫,[ZZ(Z]心悦诚服[ZZ)],不愿意离开这里了。(心悦诚服是指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

4褒贬色彩不当。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①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用作褒义词了)

②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坏东西”,此误将贬义词用作褒义词了)

③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