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唐·卢携《临池诀》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述评]
卢携(?―880年),字子升,唐书法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擢进士第,乾符中累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中书门侍郎,与郑畋俱为李翱外甥,同位宰相,终太子宾客。
卢携著有《临池诀》一篇,又称《临池妙诀》,首叙书法传授源流,自谓得永兴家法,乃“取《翰林隐术》,右军《笔势论》、徐吏《论书》、《窦U字格》、《永字八法势论》,删繁选要,以为其篇”。次述作书用纸笔、认势、裹束、真立行行、草走、上稀、中匀、下密等,为目有八。最后提出“拓、、敛、拒”四字用笔之法及用水墨之法,“水散而墨在,迹浮而棱敛”,是中国水墨艺术特有的效果。笔有软硬之分,纸有刚柔之别,只有了解书写工具的性能,书写时方能得心应手。
[原文]
吴郡张旭言:自智永禅师过江,楷法随渡⑴。永禅师乃羲、献之孙⑵,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子彦远,彦远仆之堂舅,以授余⑶。不然,何以知古人之词云尔。携按:永禅师从侄纂及孙涣皆善书,能继世⑷。张怀《书断》称上官仪师法虞公,过于纂矣⑸。张志逊又纂之亚⑹。是则非独专于陆也。王叔明《书后品》又云虞、褚同师于史陵⑺。陵盖隋人也。旭之传法,盖多其人,若韩太傅辍⑿炖舨亢啤⒀章彻真卿、魏仲犀⑻。又传蒋陆及从侄野奴二人⑼。予所知者,又传清河崔邈,邈传褚长文、韩方明。徐吏部传之皇甫阅⑽。阅以柳宗元员外为入室,刘尚书禹锡为及门者,言柳公常未许为伍⑾。柳传方少卿直温,近代贺拔员外、寇司马璋、李中丞戎,与方皆得名者⑿。盖书非口传手授而云能知,未之见也。小子蒙昧,常有心焉。而良师不遇,岁月久矣,天机懵然,因取《翰林隐术》、右军《笔势论》、徐吏部《论书》、《窦U字格》、《永字八法势论》,删繁选要,以为其篇⒀。《系辞》言智者观其彖辞⒁,思过半矣。倘学者覃思于此,钟繇、羲、献,诚可见其心乎!
第一,用纸笔。
第二,认势。
第三,裹束⒂。
第四,真如立,行如行。
第五,草如走。
第六,上稀。
第七,中匀。
第八,下密。
用笔之法:拓大指,中指,敛第二指,拒名指,令掌心虚如握卵,此大要也。
凡用笔,以大指节外置笔,令动转自在。然后奔头微拒,奔中中钩,笔拒亦勿令大紧,名指拒中指,小指拒名指,此纲要也⒃。皆不过双苞,自然虚掌实指。“永”字论云:以大指拓头指钩中指。此盖言单苞者。然必须气脉均匀,拳心须虚,虚则转侧圆顺;腕须挺起,粘纸则轻重失准。把笔浅深,在去纸远近,远则浮泛虚薄,近则h锋体重⒄。
用水墨之法,水散而墨在,迹浮而棱敛,有若自然。纸刚则用软笔,策掠按拂,制在一锋。纸柔用硬笔,衮努钩磔,顺成在指⒅。纯刚如以锥画石,纯柔如以泥洗泥,既不圆畅,神格亡矣。画石及壁,同纸刚例,盖相得也。
[注释]
(1)张旭:唐著名书法家、书学理论家,生卒年不详,自谓吴郡(今江苏苏州一带)人。智永禅师:陈、隋时书法家,会稽永欣寺僧人。过江:指渡过长江,南朝在江南。
(2)羲、献之孙:智永俗姓王,王羲之七世孙,羲之五子王微之之后。
(3)虞世南:字伯施,唐初书法家,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陆柬之:唐代书法家。彦远:陆柬之之子,唐书法家。文中说,智永得二王家法,传授给虞世南,虞又传给陆柬之,陆传给其子陆彦远,因彦远是卢携的堂舅,故又传法予卢。
(4)携按:卢携的按语。从侄纂:即堂侄名纂。张怀以为纂为虞世南族子。窦U以为纂为虞世南之子。孙涣:卢携说涣系智永之孙,与窦U所言涣为虞世南之孙,显然有误。
(5)上官仪:隋唐时人,唐时官至西台侍郎。张怀《书断中》言其“师法虞公,过于纂”。
(6)张志逊:唐人,工书。
(7)王叔明:不详何人,估计为初唐时人,有人误以为元时画家王叔明(王蒙),大谬。史陵:隋时人,宋陈思《书小史》言其“善正书,笔法精妙,不减欧、虞”。
(8)韩太傅辏杭春幌,开元至贞元年间书画家。徐吏部诰:徐诰,字季海,唐书法家,越州(今浙江绍兴)人。颜鲁公真卿:颜真卿,字清臣,唐著名书法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魏仲犀:工书,师张旭,唐玄宗时官襄阳太守。
(9)蒋陆:唐玄宗时人。野奴:蒋陆的堂侄。
(10)清河崔邈:唐书法家,得张旭笔法。褚长文:生卒年不详。著有《书指论》一文,见《新唐书》。韩方明:唐代书学理论家,著有《授笔要说》一篇。皇甫阅:唐宪宗时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
(11)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刘尚书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12)方少卿直温:生卒年与事迹不详。贺拔员外:生卒年与事迹不详。寇司马璋: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李中丞戎,李戎,唐元和、长庆年间官忻州刺史,以草隶著称。
(13)右军《笔势论》:王羲之《笔势论》,共十二章并序,系为其子所谈笔势的文章。徐吏部《论书》:徐诰的《论书》一文,是用来教育子孙的家训。《窦U字格》:应为窦蒙《字格》,附在其弟窦U《述书赋》后。
(14)《系辞》:孔颖达疏“系属其辞于爻卦之下”,用以说明《易经》的基本意义、原理、功用、起源用筮法等。彖辞:用以说明卦名、卦义和卦辞。孔颖达疏:“彖辞统论一卦之义,或说其卦之德,或说其卦之文,或说其卦之名。”
(15)裹束:装束,指结字,即字的点画安排和形势布置。
(16)奔头微拒:指大指向上端略微推举。奔中中钩:指中指向中钩住。
(17)h锋体重:h锋,指按笔。h,按也。体重:笔体重浊。
(18)衮努钩磔:衮,一种点的写法。努,即弩,竖画的写法。钩,即笔,钩的写法。磔,即波,指捺笔的写法。
[译文]
吴郡张旭说:自从智永禅师过江,楷法也随着渡过长江。智永禅师是王羲之、王献之的子孙,得到世传的家法,用来传授给虞世南,虞又传给陆柬之,柬之又传给他的儿子陆彦远,彦远是我的堂舅,因而又传授给了我。不然,怎么能知道古人所说的内容呢。(卢)携按语:智永禅师的堂侄纂及孙涣都善书法,能继承家法。张怀《书断》说上官仪师法虞世南,超过纂了。张志逊又与纂同类。这就是说楷法不仅仅专于陆柬之了。王叔明《书后品》又说虞世南、褚遂良的老师是史陵。史陵是隋朝时的人。张旭传授书法,大概有很多人,如韩辍⑿熠尽⒀照媲洹⑽褐傧等,又传蒋陆及堂侄野奴二人。我所知道的,又传给了崔邈,崔邈又传给了褚长文、韩方明。徐诰又传给了皇甫阅。皇甫阅以柳宗元为入室弟子,刘禹锡为受业弟子,说柳宗元不应允他为伙伴。柳传方直温。近代的贺拔、寇璋、李戎等人与方直温都是有名气的人。所以,书法不是口传手授而能明白的,没听说过。我愚钝蒙昧,常有心学习书法,又不遇良师,岁月久了,性灵昏昧,因而取《翰林隐术》、右军《笔势论》、徐诰《论书》、窦蒙《字格》、《永字八法势论》,去冗选精,而成此篇。《系辞》中说,有智慧才能的人观阅彖辞,思考领悟就过半了。假如学者深思于此,那么便可真正理解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思想了。
第一,用纸与笔。
第二,识笔势。
第三,结字。
第四,真书如站立,行书如行走。
第五,草书如奔跑。
第六,字的上部稀疏。
第七,中间均匀。
第八,下部紧密。
用笔的法则:推大指,按中指,收食指,抵无名指,令掌心虚如握鸡蛋,此为大要。
大凡用笔,以大指节外置笔,令笔转动自由灵活。然后向上头微拒,向中中钩,笔的推拒不要太紧,无名指靠住中指,小指抵住无名指,此是细节要点。都不过是“双苞”,自然指实掌虚。“永字八法”论道:用大指与食指捏住笔杆,用中指钩住,这就是“单苞”。然必须心平气匀,粘在纸上就会轻重失去准则。执笔高低,在于离纸远近,离纸远则浮泛虚薄,近则按锋笔体重浊。
用水墨的方法,水散化而墨存,水迹浮在墨线之外,非常自然。纸坚硬就用软毫。使转提按,全在笔毫。纸柔软则用硬毫,点、竖、钩、捺,书写自然在于运指。纸笔皆硬则如以锥画石,纸笔皆柔则如以泥洗泥,既然不圆润流畅,那么精神品格也就没有了。所以,工具的刚柔,应以自然相合、得心应手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