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新农村规划流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新农村规划流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党的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新农村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建设适应当地发展的新村。新农村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关键词:农村 现状 调查 原则 规划 内容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 A

一、农村的现状

在建设规划新农村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村生产力低下

我国农业总体是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基本未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都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农民大都是老、弱、妇、幼。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2.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强

我国城市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农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各种因素,老百姓响应不积极,“六改四普及”难度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

3.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财力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镇、村投入资金有限。

4.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农村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

二.新农村规划的原则

几年来我国展开始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际工作,在工作中很多问题、走了不少弯路,为了避免问题再次出现,对此,提出一些切合新农村规划的原则:

1.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2.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

在村庄规划建设中,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积极性,不搞大包大揽。增加农民对村庄建设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广泛征求农民的意愿,反映农民的要求,保护农民的利益。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

针对各基层村的经济水平、文化素质等情况,实事求是,逐步搬迁。

4.有利发展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规划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体现人性化,通过精心组织,合理布局,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三.新农村规划的内容

近年来,我国就开始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蓝图,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呢?对此,提出一些有助于规划建设相关内容:

1.村庄整治规划的分类

(1)村庄整治规划分为改建扩建型和新建型村庄规划。

(2)改建扩建型村庄:现有一定的建设规模,便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或可能形成较好的对外交通条件,拥有值得保护利用的自然或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并可实施更新改造,村庄周边用地能够满足改建扩建需求。

(3)新建型村庄: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需规划建设的村庄,如移民建村、迁村并点及其他有利于村民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而新建的村庄。

2.村庄整治规划的要求

(1)改建扩建型村庄:应妥善处理新旧村的建设关系,积极推进旧村的改造和整治,合理延续原有的空间格局,有序建设新村,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

(2)新建型村庄:应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用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清新优美,充分体现浓郁乡风民情和时代特征。

3.用地标准

(1)新建型村庄规划,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控制在80~100平方米之间。

(2)改建扩建型村庄规划,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以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根据《村镇规划标准》的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

(3)村庄规划中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绿化及其它用地(生产建筑、仓储、公用工程用地)所占比例:居住建筑用地占55~70%、公共建筑用地占6~12%、道路广场用地占9~16%、公共绿地2~4%、其它用地占5~10%。

4.公共设施规划

布置原则:配套水平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并应与村庄住宅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公益型公共设施适宜集中布置,形成村庄公共活动中心。

5.住宅规划

(1)原则:应以双拼式、联排式为主,积极引导公寓式住宅建设。应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的原则,推广新型节能型建筑材料。

(2)标准:每户宅基地不得超过130平方米。

(3)住宅日照间距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尽可能南北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布置。房屋间距旧村改造不得小于南侧建房高度的0.7倍,新村建房不得小于1.0倍。山墙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2米(属消防通道的还应满足消防要求)。

6.基础设施规划

(1)道路交通规划

主要道路:红线宽度10~14米,建筑控制线16~20米;次要道路:红线宽度6~8米,建筑控制线10~12米;宅间道路:红线宽度2~5米; 主、次道路间距宜为120~300米; 注意配置公共停车场。

(2)给水工程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包括用水量预测、水质标准、供水水源、输配水管网布置等;用水量应包括生活、消防、绿化、管网漏水量和未预见水量。

(3)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规划包括确定排水体制、排水量预测、排水系统布置、污水处理方式等。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75~90%计算;雨水量参考邻近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4)供电工程规划:包括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用电负荷水平,确定供电电源点的位置、主变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确定村庄的配电电压等级、层次及配网接线方式,预留配电站的位置,确定规模容量。

(5)广电工程规划:有线电视、广播网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

(6)能源利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型能源。

(7)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确定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积极鼓励农户利用产生的有机垃圾作为有机肥料,实行有机垃圾资源化。

7.竖向规划

村庄竖向规划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建筑室外地坪规划标高等。

原则: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满足排水管沟的设置要求;符合各种场地的适宜坡度;建筑场地标高应与道路标高相协调,高于或等于邻近道路的中心标高。

8.景观环境规划

(1)原则:重点加强村口与公共中心的景观环境建设,营造标志性景观效果;合理利用特殊地形地貌,形成地方特色;结合民俗民风,展示地方文化,体现乡土气息。

(2)建筑风貌规划:根据村庄整体风格特色、居民生活习惯、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传统文化等因素,确定建筑风格及建筑群组合方式;村庄建筑风格应整体协调统一,并能体现地方特色。

(3)绿化系统规划: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基础,尽量在劣地、坡地、洼地布置绿化,植物配置宜选用具有地方特色、易生长、抗病害、生态效应好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