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众欲望的现实捕捉和隐秘释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众欲望的现实捕捉和隐秘释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甲方乙方》到《集结号》,冯小刚一直沿袭其“为大众造梦”的拍片宗旨,在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百姓心理的精准把握基础上,冯小刚的影片为大众绘制了应景之梦,而影片最终很好地让大众实现了“圆梦”――大众欲望得到虚拟的满足和释放。从《甲方乙方》到《集结号》,可以看到冯小刚在这一商业之路上日渐成熟,进而走向与“主旋律”的融合,从而成为“主流”商业大片的过程。

[关键词]众欲望;旋律;《集结号》

1997年,冯小刚在经历了漫长的困惑、苦闷和抗争之后,终于凭着一部《甲方乙方》走出了人生的低谷,赢来了他电影事业的新起点。《甲方乙方》讲述了姚远等几个无业游民开办“好梦一日游”公司为顾客提供实现梦想业务的故事。影片以轻松、幽默的风格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在电影市场上收获了3330万元的票房。影片的成功使冯小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电影之路,同时开创了中国的贺岁片市场。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故事的创意也成为冯小刚打造电影的一条宗旨。在强手如林的电影界,一向调侃自己是在“大庙外面搭一帐篷”的冯小刚,缺乏学历上的优势和个人经历上的苦难磨砺,却也让他远离了同辈电影人固有的精英情结和学院派风格,比起同时期那些受过良好电影教育的导演能更深刻地领会到电影作为大众艺术的本质和要求,使他得以较早开始以电影为大众制造梦幻的产业化历程。2007年年底,冯小刚拍贺岁片刚好十年,《集结号》上映,立即掀起观映狂潮,顿有一片既出,谁与争锋的味道。面对《集结号》,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专业影评家,均不吝赞美之词。《集结号》被称为“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大片”及冯小刚的成功转型之作。在我看来,《集结号》并不是冯小刚真正意义上的转型之作,从《甲方乙方》到《集结号》,冯小刚十年来打造的数部电影,尽管题材各异、风格追求不同,但可以看到冯小刚为大众造梦的宗旨从来未变。而且,正是因为这一不变的宗旨,使冯小刚能在瞬息万变的电影市场中,面对好莱坞大片的夹攻仍能一路稳稳地走来,历经十年风雨依然能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稳步上升,保住永不赔钱的金字招牌的同时一步步登上新的顶峰。

一、绘梦:大众欲望的现实捕捉

一位名叫魏一帆的美国记者在《南方周末》上撰文,声称不再看中国的电视剧。他说:“我停看中国电视剧,是因为在这些剧本中,我没感觉到任何试图通过写作参与社会的诚意。我想得到娱乐,但是我也想节目告诉我,身为21世纪的中国人,意味着什么。”这位敏锐的美国记者,看到的正是当下中国影视剧最重要的症候:与现实生活的脱节与隔膜。放眼望去,电视剧在帝王戏、伦理戏的此起彼伏中营造大众狂欢的乌托邦,在侦探、悬疑、言情的旗帜下放逐现实;电影大片则在迎合全球市场的名义下,反复在远去的历史场景中上演阴谋与爱情、权力与欲望纷争的虚幻故事。它们在封闭的审美空间中顾影自怜,在高涨的票房/收视率中自我陶醉,而将影视本该具有的一点现实中国投影也剔除了出去。

我想正是这一商业电影氛围和格局,成全了冯小刚。因为他在将电影定位为给大众造梦的同时,始终从一个当代平民百姓的立场出发,深度参与到大众生活进程中去,从而能敏锐地为大众制作出应景之梦。在冯小刚的电影中,可以看到普通百姓10年内所经历的社会热点及内在焦虑,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冯小刚的电影参与了10年市民生活和心理的记录,满足了观众复原现实的幻想(巴赞语)。也正是这一鲜明现实元素的支撑,使冯小刚电影获得了民间草根百姓的追捧,每一部电影总能引发他们的观影热情。lO年中,成功的商业电影中只有冯氏电影是专注现实的,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观众关于真实生活的印象。而张艺谋和陈凯歌们更专注于国外市场,迎合着世界对于中国的想象而生产着国际化形态的电影,和当下国人的真实生活相去甚远,从20世纪90年代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大红灯笼高高挂》到近年来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等大片,莫不如此。而冯小刚电影,却一直依靠迎合本土观众赢得关注和票房。比如《一声叹息》和《手机》因为涉及“婚外恋”问题,引起众多女性的兴趣,甚至有很多女人拉着自己的老公到电影院接受现实教育。《天下无贼》讲述的两位大盗最后被单纯的傻根给感化的故事,背后正暗合了国人诚信缺失的话题。而《夜宴》成为唯一一部口碑较差的电影,也正在于这是一次命题作文,为了迎合大片潮流及国外市场而抛弃了显性现实元素的结果。

从《夜宴》到《集结号》,冯小刚再次发力,终于一洗中国大片“花瓶”恶名,打造出被专家称为“有史以来最好的贺岁大片”,正在于这一拍片逻辑的延续和本土化道路的回归。尽管,影片讲述的是建国前后的故事,但影片所讲述的“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的”的主题却使影片成为一部切合时代心理之作。这是一个个人意识苏醒的时代,中国历史上至今还没有哪一个时代像如今这样关注个人的利益和价值,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尊严。从五六十年代举国崇拜劳模到如今对于频繁加班所引发的“过劳死”的质疑和声讨,表明普通百姓的自我生命意识已经开始苏醒。而“每一个有自觉意识的社会主体,都会面临着两种矛盾的思想处境:在意识中知道自己在世界上所处的非中心地位,因为这世界不是为我们某个人而存在的,但在无意识中又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为自我表现寻找安身立命的人生信仰、崇拜对象或效仿信念,因为没有这些信仰我们将无法立于世间”。真实的人性在这一框架中得以展开:每一个人在神圣力量的召唤前最终会选择前行,但在面对血淋淋的战争场面的时候也会有本能的恐惧和退缩;每一个人面对自己所遭受的巨大牺牲都有权利要求应得的补偿,这也是生命价值和尊严的体现。《集结号》中,面对战争害怕发抖的王金存、面对注定的败局假装听见集结号的焦大鹏及罗广田们,和内心脆弱的普通百姓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因而观众能透过英雄们的坚硬盔甲,和他们实现零距离的情感对接。而谷子地对于死去的战士家属应得的二百斤小米的执著争取,也让普通观众的内心有了更多的共鸣。正是在这一时代心理背景上,《集结号》所体现出来的对于个体生命价值的追问和求索才会为普通观众所领悟、所感动,因为这一人道主义情怀触动了普通百姓在这一时代所具有的内心感伤和矛盾。

二、圆梦:大众欲望的虚拟解决

一直以来,冯小刚就认定这样一个电影观念:“电影就是要把人的欲望提出来,然后解决掉。一部影片的灵魂要扣在普通人的梦想、普通人的烦恼上。”这一拍片意旨和好莱坞电影的意旨一脉相承。一方面,电影必须和普通人的生活梦想相关,但同时,作为“白日梦”的电影必须将“它的真实性恰好被削减到最令人满意的程度”,通过对大众欲望的虚拟解决来实现观众的心理期待,正是情节电影的常规叙事逻辑,而冯小刚对电影程式的处理基本符合这一原则:《不见不散》中刘元和李清一起归国;《一声叹息》中梁老师回归家庭;《天下无贼》中最后贼公贼婆回归正道等等。此次的《集结号》依然具有这一倾向。见证了战 友们一个个壮烈牺牲的谷子地,坚持要为战士们讨回公平和正义,开始了他长达数年的申诉和抗争,最后,军区司令部在战士的墓碑前举行了庄严的仪式,宣布承认他们的烈士身份。这一合乎公平和正义的结果必然到来,除了实现影片“正面”表现社会人生的需要,更是遵从商业大片叙事逻辑的结果。因为从观影效果来说,如果没有这一结果,影片后半部的煽情就会失去依托,观众找不到情绪的宣泄口,这也并不符合大众“求全”的审美习惯。

但是,电影的圆梦功能决定了它在本质上只能对大众情绪起到一种抚慰作用,让观众内心深处的欲望在这一隐秘的场景中得到想象性的满足,使现实中的不满情绪得到一种安全的释放,从而再次接受现实安排给他们的位置。《集结号》正是如此。影片的平民化立场以及亲民的主题:“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的”深深地熨帖着一直以来任劳任怨但饱含委屈情绪的大众。一直以来,“牺牲”是贯穿中国人生命成长始终的一个关键词。孩提时代被灌输“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长大后一直被教育要先人后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长长的岁月中,有那么一拨人,历经上山下乡,为集体、为国家付出了他们的青春,人到中年后,却经历着改革带给他们的阵痛,面对着国家的蒸蒸日上和富裕阶层的崛起,他们却徘徊在贫苦线上。而且,随着贫富差距的日益增大,普通国民心中的委屈情绪也在进一步弥漫,冯小刚在此时推出的《集结号》,正适时地让观众心中的委屈情绪找到了一个宣泄口。47名牺牲的战士从有名变为无名,如同沉默的大众一样无助,而帮助他们到处呼号、寻求公平和正义的谷子地,正符合大众心中的英雄形象,凝结着大众的想象与欲望。

但《集结号》终究只是一部商业大片,没有达到“现实主义精品”的高度,也在于《集结号》仍然停留在对大众委屈情绪的抚慰上,而没有进一步在战争、历史及人性这些方面作更深刻的展示与挖掘。首先,在我看来,影片巧妙地将叙事的重点放置到了谷子地为战士寻求正义的艰难过程中,突现的是谷子地的人格魅力而非对于历史中鲜活生命消失的永恒揭示与追问。其次,故事本身过于戏剧化,尤其是剧中设置了“赵二斗”这一形象,成为谷子地的重要依靠。谷子地对战友们烈士身份的追讨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赵二斗的依赖。如果没有赵二斗对其的帮助和爱护,谷子地自己的身份尚不一定得到证实,更不必说坚持到最后;而在寻找原中野部队资料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赵二斗的团长身份,恐怕很难收到有价值的信息(正如影片中赵二斗提到,各军区接到的要求确认身份的信件已经十几万封),而依靠个人的力量在废窑里寻找战士们的遗骸也更是一种奢望。因此,影片的戏剧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谷子地所能达到的直击人心的力量,封闭式的结局而非开放式的结尾也切断了谷子地形象向更为纵深的历史深度开掘的可能,而仅仅是完成了大众感动的初级任务。在这一方面,我想起一部国产片《天狗》,同样涉及人性的执著和道义的坚守,《天狗》中的“李天狗”比“谷子地”更令人震撼。在守护山林的过程中,遭遇来自地方恶势力的巨大压力――先是物质的诱惑:请吃、请喝、送礼、许诺分成;拒绝这一切的天狗之后迎来了一般常人难以承受的挤压:断电、断水、妻子遭受污辱、儿子被绑架恐吓。在这些压力向他步步紧逼的时刻,天狗选择了反抗,没水,天天买可乐,自己挖水;没电,买蜡烛,正是在这一极端环境中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天狗爆发出来的生命力量,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军人的责任感和道德操守。相比于天狗,谷子地的形象还没有达到这一高度,正是因为谷子地的处境更为幸运,他在追寻正义的过程中,事态的发展一次次地让他看到自己离胜利的曙光近了一步,最后谷子地的胜利是步步推进的,水到渠成的,因而具有大众梦幻版本的特征,而《天狗》是现实版本的。《天狗》所展现出来的社会现实和天狗在孤独中抗争的经历已经超越了影片最后的结局,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结尾已经不重要了;而《集结号》却必然要让谷子地去完成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影片最终需要这一准大团圆的结局来完成抚慰大众情绪,实现大众梦圆的功能。

三、释梦:大众、主旋律立场中的利益“共谋”

十年一觉电影梦,这一个梦,对于冯小刚导演来说,也许正入佳境。作为当代商业电影导演中的元老级人物和造梦高手,《集结号》以超高的票房彰显其品牌实力的同时,也为他商业路途中树立了新一座里程碑,成为冯小刚商业片和中国大片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标志,在我看来,首先是对于电影这一大众之梦更为细致、细腻和精致的描绘和构建,他已经从对于大众欲望的浅白书写进入到对于现代人更为隐秘欲望的细腻把握和传达。《甲方乙方》作为第一部贺岁电影,故事直白,“好梦”尽管真切但不关百姓痛痒,主要是为了博人一笑。到了《手机》、《天下无贼》时,影片涉及当前国人金钱欲望膨胀及社会诚信缺失的现实,但仍未突破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表层关注,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集结号》则是第一次将视野投射到社会大众的心理层面,不但潜在的关注了当前社会责任、道义失落、伦理失范的现实,进而对社会大众心理层面上的共同情绪进行了细腻的梳理,从中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支点,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撬起了大众感动这一桥梁,因此,在《集结号》中,尽管不再有冯小刚影片中标志性的幽默情节以及精彩台词,但依然好评如潮。其次,影片在主题上也由浅入深,掘进到更深刻的思考层次。一直以来,冯小刚调侃自己的电影是“两个基本一个追求”,即“故事主题基本瞎编、台词基本调侃,主题追求肤浅”,以情节的有趣和搞笑来取悦观众,同时粘贴上一个肤浅的主题,算是对“主旋律”和电影审查制度的回应。因此,以往的电影往往让观众感觉到主题的虚假和浅薄。而此处《集结号》中,冯小刚一改以往对主题的轻描淡写处理,摆脱了纯粹为主题而主题的人为升华套路,体现出以主题取胜的重大追求,努力去达到形象定位和主题内涵、故事情节三者的高度统一,从而使《集结号》体现出与以往国产大片不同的精良品质。影片在强化战争大片真实而惨烈的战争场面、充分营造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更将着墨点放置到了个人在战争中所遭遇到的巨大的牺牲及人性的尊严上,从而彻底走出了大片内容空洞主题无聊的误区。

编剧刘恒曾谈到,《集结号》在影片里要反映两个悖论:一方面,是在强大的钢铁战争机器面前,人的生命极其脆弱;另一方面,就是在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之下,一个人可以忍受生命的痛苦而无所畏惧。这一视角,在冯小刚电影中,是前所未有的,使影片获得了深广的思想解读空间。这一隐性悖论的存在是编剧的智慧所在,而冯小刚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将重点放置在揭示、探时这一悖论以及质疑战争的合理性,而是点到之后轻轻绕过,着重展现了47名个性各异的战士鲜活生命的消失及为他们争取公平的艰难经过,将主题导向了“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的”这一更具现实性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影片主题走向了对主旋律电影的呼应。表面上来说,谷子地是一个个人化色彩的英雄,他与脸谱化的官僚结构发生的冲突为他增添了民本色彩,但是,谷子地所追求的正义和公平却是在主旋律意识形态效用许可的范围之内,而47个战士最后战胜自我、走向牺牲,也符合主旋律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价值选择。这一主题的设置使冯小刚的商业电影从边缘化位置走到了中心位置,在成功地实现了对大众的取悦的同时也获取了“主旋律”的支持,这一手法在我看来是符合现实中国文化意识形态境遇的一次成功商业突围,是向好莱坞制片机制学习的成功案例。冯小刚通过对大众欲望的深度提炼,从人性的角度诠释了“主旋律”的内涵,终于使自己的商业电影与中国当下的文化环境实现了深度对接《集结号》成为当下的主流电影,也表明冯小刚的商业电影及中国大片真正走向了成熟。

在大众和“主旋律”的“共谋”中,在中国这一片有着特殊军人情结的国民中掀起的观影狂潮中,听到来自所有媒体和评论家对于《集结号》一致的赞歌时,我仍感到一丝不安。在史无前例的高调褒扬中,我走进电影院,但我并没有收获如期的感动与震撼,而影片略显平庸的艺术态势也让我觉得它难以承受如此多的赞誉,而有人将他看做是向《国殇》致敬的作品,也有些夸张失度。冯小刚在全国各地宣传时冯小刚反复强调这是一部有诚意的电影,而我看到更多的是来自商业的诚意。不容否认,《集结号》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也是一部符合“三元合一”倾向的作品范本,但这一成功更多是产业意义上的,而不是艺术和思想层面的跨越。在这一方面,作为专业影评人和文化学者的集体失语,让我有些忧心忡忡,不管怎样,我们应该有更多更为理性的声音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