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应首先让学生满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应首先让学生满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党的十重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新时期对教育工作的根本性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谁来办、为谁办、如何办等一系列问题。在“为谁办”这个问题上,当前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我认为,教育因学生而存在、为学生而存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应首先让学生满意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也应当是“人民满意”的主体。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党的要求、群众的愿望和社会的期盼。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从整体的、长远的指向来看,是不容置疑的。但“人民”是个集合体,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群众、政府等各个层面的主体,在特定历史阶段和社会条件下,各类主体在教育思想观念、利益诉求等方面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甚至彼此之间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如何认识、处理和平衡这些矛盾,把谁的利益诉求放在首位,这取决于我们坚持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政绩观,体现着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理想情怀和人生追求。教育因为学生而存在,其根本使命在于“育人”、“立人”,在处理任何教育问题时都应把学生的成长发展和人生幸福放在第一位,作为最终的落脚点;同时,教育行业特点鲜明,内在规律性及周期性强,对教育是否满意不能简单地以社会评价为标准,不能单纯定位于家长、群众、政府等主体的满意,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让广大学生满意。在实际优质教育资源仍然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一些家长从自身利益出发,常常是通过自身教育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来对教育工作做出评价。如此“满意度”显然有失公允,不仅不能为教育“把脉”,反而会向社会传递错误信号,影响政府决策。社会满意度的评价更适合运用在对教育行风的考核上,但人民对教育的满意与否不能仅仅以部分人的一时一事之需而定论,应站在全体学生的立场,立足于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从现实的、未来的多个角度对教育进行综合判断和评价。

学生满意的教育应当是过程幸福、前途光明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教育是向善、立人的事业,它的内在本质,是让接触、接近它的人享受到精神幸福,体会到成长力量,展望到光明前途。如果教育不能带给学生幸福、力量和光明,相反让学生感到压抑、苦闷、疲惫和灰暗,那就远离了教育的本真。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天性烂漫,天真童趣,喜欢表达自己切身的感受。我们应俯下身子,仔细聆听学生的声音。他们是否愿意上学,是否愿意上课,是否愿意和老师交流,这真实地体现了他们对教育的满意度,应成为衡量和改进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尺。现实中,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存在着学生喜欢阅读却不喜欢上语文课、喜欢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喜欢科技却不喜欢数理化课等现象,“立人”使命异化为“竞技”运动,沦为机械重复的训练、优胜劣汰的选拔。学生接受教育非但不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反而是一场心力交瘁的苦役。以牺牲学生健康为代价换取分数,以牺牲学生当下快乐换取所谓未来幸福,目光短视,急功近利,与以人为本的教育背道而驰。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终生幸福,我们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转变为学生享受幸福的过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幸福的有用之才。知识的积累不等于智慧。要切实增强立德树人意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教育工作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充满智慧和欢乐的活动,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格、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品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秉性和能力范围内获得充足的发展,从教育这个大家庭走出去之后,成为幸福的、前途光明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打造幸福和谐教育,是我们共同的教育梦想。从本质上讲,各类主体对教育的需求应当是一致的,因为大家都拥有实现幸福和谐教育的梦想。面对现有的教育生态环境,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就要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从教育规律出发,加快教育转型发展,实现“五观”重塑:教育价值观要从社会转型期的浮躁、短视引起的实用主义、急功近利倾向转向立德树人,关注人的发展、人的完善和人的幸福;教育质量观要从片面追求高分数、升学率转向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教育政绩观要从把教育当作工具和筹码、仅仅服从和满足面上的一时之需转向遵循教育内在规律,全心全意服务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教育长远发展;学生培养成才观要从育人模式的标准化、同质化转向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观要从强调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转向注重教学智慧、德性熏陶和人生引领,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选拔懂教育、爱教育的人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系统内各类主体都要带着感情、怀着热情、充满激情地从事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形成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良好环境。教育部门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为学校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学校要更新办学观念,提高专业化水平,实行更加人性化的考核管理方式,把学校建成一个充满爱心、充满活力、充满欢乐的美丽家园;教师要改善与学生的关系,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努力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服务者和引领者。

加强宣传引领,为教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树立“教育宣传也是生产力”的思想观念,理直气壮、自信、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宣传不仅要传递、传播声音,更要沟通、服务和引领社会。有时群众对某项教育工作不满意,大多是由于宣传不及时、不到位,让群众产生了误解。宣传做好了,误解、抱怨就会转化为理解、支持。还有一些同志对教育发表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需要我们用专业知识去引领。比如,对有些孩子而言,也许职业教育就是最适合的教育,最有利于成才的教育。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家长忽视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成才需要,把孩子上普通高中当作家庭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一旦受招生政策限制,不遂己意,就散布不满意的言论。表面上为了孩子,实质上为了自己,长远看不利于孩子成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加强宣传,积极引领,引导家长、社会转变观念,把孩子的成长成才放在第一位。要不断提高教育宣传水平,发自真诚,鼓舞人心,及时宣传教育政策,解读教育规律,描绘教育愿景,让各级领导充分了解我们的主张、思路与措施,促成决策的信心和决心,让社会了解教育、相信教育,让群众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凝聚形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