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社会管理 提升百姓福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社会管理 提升百姓福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农场小城镇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八五五农场场直地区已聚集人口1.2万人。如何满足百姓不断变化的诉求,农场党委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考验。如何实现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统筹发展,推动农场各项事业迈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面对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被提升至更加重要的位置,摆上了农场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在服务和管理中有序地满足百姓诉求,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顺应群众新期待、满足群众新需求,为百姓打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2012年,这个农场党委做出了符合农场实际发展的决策--对接百姓诉求、梳理解决诉求、提升百姓福祉。

“五访”便民沟通 对接百姓诉求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百姓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八五五农场党委建立起与百姓对接最简单、最快捷、最高效的沟通渠道和诉求表达平台。出台了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实施方案,设立领导干部接访工作日,采取“五访”工作法化解矛盾。

“五访”就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一是定期接访,每星期二、星期四,各由一名副场级领导接访,每月由农场党政主要领导接访一次;二是带案下访,农场领导亲自带领相关部门到责任单位进行现场办公和听证,深入到问题突出、矛盾纠纷多发的重点单位推动问题解决;三是疑难约访,对人有约见某一领导的,办可予以安排。对疑难复杂问题,责任主体不明确或处理意见难以落实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主动预约特访;四是专题接访,对一个阶段、一个方面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要进行专门接待,涉及面广的可以召开农场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解决;五是网上接访,在农场网站开辟专栏和场长书记信箱,由办每天在网上解答群众诉求。

在做好“五访”工作的同时,建立了领导干部接访“接案包案,一包到底”制度,即:农场领导对所接待的初访案件,要做到一包到底,一案一清,案结事了。对未化解的积案按照农场领导包案制度的要求,重新明确包案责任制,按照“四定五包”即:定领导、定人员、定措施、定期限,包案件调查、包解决问题、包教育疏导、包案结事了、包稳控管理原则实行一包到底直至问题解决。

“五访”工作法拉近了百姓与领导之间的距离,让百姓诉求可以零距离表达,有效地化解了矛盾。农场民生网站设立了党建、新闻、文化、供求信息、群众诉求站等十几个专栏。在诉求站里,群众有问题可以直接在网上留言,有的当天即能得到办同志的答复,最多答复时间不超过七个工作日。网站建立后,很多居民都形成了有事没事上网站看看的习惯,“民生网”已经成为农场职工表达意愿的有效渠道。同时,这个农场还建立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将综治办、武装部、610办、办等部门力量进行整合,实行社管中心与、司法等部门合署办公,方便职工诉求。

“完善”三大体系 梳理解决诉求

这个农场通过梳理百姓诉求和深入调研,将百姓诉求归纳为社会保障、土地承包、房屋拆迁、涉法涉诉、矛盾纠纷五大方面。针对不同问题,农场科学系统地对百姓诉求进行梳理,通过完善就业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三大体系,创新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管理三大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诉求。

完善“三大体系”,这个农场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服务上下工夫,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将社会建设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

农场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中,建立健全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支持各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职工就业,打造全民创业经济区;创新就业援助机制,加大对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力度,农场建立了二次就业和职工子女初次就业机制,每年农场一有空岗就安排一定人员二次就业和职工子女初次就业。近两年,全场公开招聘二次就业人员175人,初次就业人员65人。招聘各类大学生就业60余人。

构建以人为本、覆盖城乡、分布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任务。这个农场党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全财政对九年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全面实施“两免一补”,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对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每年都有计划地资助贫困学生就学。 2010年以来,这个农场先后投资700余万元对学校教学楼、宿舍楼、食堂进行了装修改造,更新了学校实验室设备、办公桌椅、学生课桌等教学硬件设施,电脑室、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电视、DVD、多功能电教柜等一应俱全。建设警务室40平方米,配备了6名校园保安。硬化小学教学楼及宿舍楼前后场地10000多平方米。2012年又投资数万元兴建塑胶跑道。

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这个农场在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上,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8年5月,按照总局及分局卫生局文件精神要求,完善和理顺了农场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变,由原来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意识转变为社区内所有人群的健康服务意识。经常开展义诊、健康咨询、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传单等宣传活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群众5500户,13120人,为全场每一个居民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家庭健康档案,通过门诊上报、健康体检和入户随访的形式筛查出慢性病患者,重点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预防和管理治疗工作。对育龄妇女、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残疾人进行系统化管理。

以实现和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职工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这个农场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筑以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广场为主体的公益性文化设施网络。 为社区、管理区配置方便群众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和设施。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职工文化生活。

三年抓城建设让八五五农场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三年共投资2.89亿元新建住宅楼22万平方米,拆除平房2.7万平方米,整体搬迁2331户,圆了贫困职工的住楼梦,城镇化率达到80%,道路硬化103公里。

创新“三大机制”——八五五农场将创新源头治理机制、动态协调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在社会建设基础上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源头治理机制。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确保决策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提高依法治场的能力和水平,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强化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职责,形成讲秩序、负责任、守诚信、重包容的社会新风尚。

动态协调机制。加大社会矛盾排查预警调解工作力度;打造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加强对流动人口和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创新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确保虚拟社会文明健康发展。开展街面巡逻、城乡社区防控、区域警务协作、虚拟社会防控等,组成夜间“流动警务室”。

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危机预防机制;建立应急统一指挥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判、现场指挥、依法处置、舆论引导能力;建立专群结合的应急救援机制,实现多部门、多元化协调联动的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新格局;建立和完善应急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公共突发事件日常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健全保障机制 提升百姓福旨

近年来,这个农场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管理实际的新办法,在不断尝试中提出以网格化建设、集成化服务、信息化管控和系统化推进等发展路径,推动创新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网格化管理。探索构建由农场、社区、管理区、作业站基础网格构成的四级管理服务体系。集成化服务。这个农场将在场区设立功能齐全的行政服务中心,将涉及百姓民生的多个行政部门整合在一起,实行联合办公,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部门分割为打包服务,让群众不跑冤枉路,不花冤枉钱,办事儿“一站式”搞定,诉求“一站式”解决,为群众办事提供“一条龙服务”。信息化管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重点人群、社会治安等重点部位和领域中全面引进信息技术,提高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在反应、管控、处置上体现及时、快速的要求。

为进一步提升职工群从幸福指数,这个农场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成立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由农场场长书记任主任,农场副职领导任常务副主任,相关部门领导任副主任,下设58个覆盖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在专项组构建上,他们有社会矛盾化解、思想道德文化法制建设、公共安全、应急处置、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等10个专项组,进一步扩大了管理覆盖面。

社会管理工作涉及的领域广、部门多、任务重,在实施工作目标责任制中,这个农场对具体的目标任务做了分解,确定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要求部门深入一线、点面结合,协调要及时细致、全面到位。调度要具体翔实、科学研判。研究要抓住要害、总结提升。年末,农场综治委将组成考核验收组对各单位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打分,排出位次,进行表奖。

社会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这个农场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积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充分发挥各单位、部门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的自身优势,履行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发挥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的桥梁纽带、服务平台作用;发挥好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形成社会管理人人有责、社会管理人人参与、社会管理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举全民之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发展。(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