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苏州IT产业集群治理结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苏州IT产业集群治理结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苏州IT产业集群存在着模块化网络和支配型关系网络。苏州IT产业基本是两头在外,附加值高的研发和销售部分都在外面。随着产业集群机能的不断提高,系统厂商从全球价值链中段开始升级,苏州IT产业集群本地化趋势正在发展。本文还分析了苏州IT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苏州IT 产业集群 全球价值链 治理结构

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产业集群正逐渐嵌入全球价值链。19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台湾本土IT业因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在苏州一带快速建立新的产业集群。中国台湾地区目前主要的九家大型笔记型计算机厂商均在苏州设立工厂,这带动了上游零部件厂商纷纷跟进。随着中国台湾系统厂商和相关企业纷纷来此设立加工厂,苏州已经逐渐形成以大企业为中心、大量专业化分工协作的配套企业、关联企业和下游企业网络化进驻的格局,并带动了本地一大批生产配套企业的兴起。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苏州IT产业集群

(一)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

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直至消费这一价值不断增值过程的全球性网络组织。Gereffl、Humphrey、Sturgeon(2003)根据交易的复杂程度、将交易编码的能力和供应商的能力将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分为五类:市场、模块化网络、关系网络、控制网络和等级。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演化。在同一条全球价值链上,各个环节可能有着不同的治理模式。

(二)苏州IT产业集群的形成

中国台湾本土IT业因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在第一、二次投资大陆的热潮中主导形成了桌上型计算机及周边产品的东莞集群,在1990年代末期第三次投资大陆的热潮资企业开始逐渐加大在长江三角洲的投资力度并主导形成了以笔记型计算机为产业龙头的IT产业集群。中国台湾地区目前主要有九家笔记型计算机厂商均在中国的苏州设立工厂。

这些台商之间的交通时间约在几十分钟,在苏州地区已形成上下游整合的产业集群。例如,华硕电脑在2000年决定于苏州新区设厂,这带动了十多家上游零部件厂商跟进。中国台湾IT生产网络继在以东莞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之后正在苏沪构建新的高技术生产体系,特别是在笔记型计算机领域更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生产基地,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全球价值链中拥有市场端优势的国际品牌商驱动台商系统厂商进行跨界投资,这在笔记型计算机领域特别明显。系统厂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不对等关系又由于台商为降低制造成本而扩大投资的策略被强化。全球服务意味着维修成本要由台商代工伙伴来负责。至于全球交货的要求基本上是为了达到实时供应市场的时效性,往往需要在具有市场潜力地区设立发货仓库或后段组装厂。然而这通常意味着系统厂商的供应商必须自行吸收零部件以及成品的库存风险,并增加经营的成本。

苏州IT产业集群治理结构

(一)苏州IT产业集群内的多种网络

苏州IT产业集群所嵌入的全球价值链的治理结构为模块化网络。由于标准零部件专用性低,可替代性强,在苏州IT产业集群内,系统厂商与标准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网络治理结构为模块化网络。在整个全球价值链中,供应商处于最低端。供应商要自设发货仓库,从而承担了价格变动的风险。而系统厂商与关键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网络治理结构则为支配型关系网络。这是因为笔记型计算机关键零部件的专用性高,通用性差,系统厂商为了确保其供应,必须和供应商之间建立强关系网络。系统厂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常常对其进行技术指导,甚至持有供应商的股权。其中最明显的为液晶显示器领域。例如,因为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供应对显示器厂能否顺利出货影响很大,所以明基集团将该集团旗下的友达光电的后段组装厂转移至苏州,以就近供应明基显示器厂。在笔记型计算机领域也表现出对重要零部件供应商以投资入股的策略。例如,明硕计算机在苏州厂区内设立印刷电路板厂,以稳定获得该公司笔记型计算机厂和主机板厂所需要的零部件,而包括华宇、广达也或多或少采取类似的投资入股策略,以确保零部件供应稳定而有效率。

随着中国台湾系统厂商和相关企业纷纷来此设立加工厂,苏州已经逐渐形成以大企业为中心、大量专业化分工协作的配套企业、关联企业和下游企业网络化进驻的格局,并带动了本地一大批生产配套企业的兴起。苏州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基础材料、电脑及周边产品的生产基地。

(二)厂商的升级

大部分系统厂商从全球价值链中段的“代工制造(OEM)”逐渐延伸至接近市场端的“全球交货”与“全球服务”。这种逐渐朝向“全球运筹(Global Loglstics)”发展的模式比纯粹的代工制造模式可使台商获取更多的附加值,也与国际品牌商的合作关系更为密切,然而同时风险也会增加。除了品牌行销端仍由国际品牌商掌握之外,其余的设计、生产、采购与服务环节均由台商代工伙伴提供。

部分台商正从纯粹的代工制造转向电子制造服务(EMS),并结合原材料采购。此模式指按照买主或OEM/ODM厂商的委托提供生产所需的服务,没有自主品牌,不负责产品设计,只是专注于提供若干零部件或产品的生产制造服务,如电路板的组装(PCBA),机壳、连接器及缆线的组装、测试等等。部分厂商逐渐演变成为全套服务供应商,兼营维修、运货、零部件采购等。

台资企业的集聚导致其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集聚。三星公司笔记本电脑生产线已全部迁到苏州,苏州将成为该公司笔记本电脑的全球生产基地。三星公司将不再在韩国直接生产电脑,而只是保留其研发、市场和产品设计等部门。明基落户苏州导致14家为明基配套的厂商集体落户吴江开发区的柳胥路。而这些“配角”的聚集又引来高创电子等大型的IT企业入驻。

(三)苏州IT产业集群本地化趋势

苏州1T产业基本是两头在外――IT产业价值链上附加值高的研发和销售部分都在外面。随着产业集群机能的不断提高,苏州IT产业研发的本地化趋势正在发展。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例如松下电器、爱默生、三星、摩托罗拉等30家世界500强企业开始在苏州设立独立的研发机构。这是因为与东莞相比,苏州地区人文环境较好、文化积淀比较深厚,具有更强的发展后劲。与此同时,某些从事契约制造的模块化制造商也开始走上品牌建设的道路。明基原来只是代工,生产Acer品牌的产品。借助Acer的品牌知名度,明基电通集团已经成为一家世界上重要的研发与制造电脑周边外设和通讯产品的跨国公司。2001年12月,明基决定发展全新自

有品牌Benq,成为独立运作的全球行销品牌,从而兼作代工和品牌。

这些大型企业的落户带动了当地大批中小型配套企业的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和鑫电器、新海宜电信、安固电器、智能配电、南大光电、天华超净等。同一类产品在多个开发区都有生产厂家。例如电路板的生产,在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沪士电子、耀宁电子、南亚电路析公司等,在苏州工业园区则有日东电工等企业。因此,各企业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使得这些企业不得不将更为先进的产品的生产业务外包给当地企业,从而加快了技术外溢的速度。正是产业集群网络的这种即竞争又合作的优势,促进了苏州IT产业集群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的本地化。

因为FDI的进入会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进入产业集群。合作伙伴中既有上下游的生产配套的外资企业,也有相关的服务行业FDI的进入。以昆山为例,它之所以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台资及外资企业的集聚地。与早期的台资制造业进人和后期外资企业和台资服务企业的跟进密切相关。从2001年开始,中国台湾的银行、证券、律师、会计师、人力资源中介服务业已开始在昆山设点:中国台湾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致远会计事务所2001年底在昆山设立公司;中国台湾中华人力资源顾问管理有限公司2001年9月在昆山合资成立了“大华”公司;作为大陆首批获准设立代表处的两家银行之一的中国台湾彰化银行也在昆山设点。与投资者长期合作的银行、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物流公司的随后跟进,客观上改善了产业集群的融资环境和服务环境,进而提升产业案群所在地区吸引FDF的竞争力。

苏州地区跨国公司致力于本土化,他们采用当地厂商所生产的物料和零部件的比重逐渐提高,并提拔本土人员充实中高级管理层。企业高层及中层的技术、管理部门都启用了本土人员。许多跨国子公司的副总经理都逐渐本地化,但总经理一职几乎都由公司总部委派。这是由于浙江、江苏等地,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之地,同时也是中国较早开发的区域之一,其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较高。随着人员在各个外资企业之间流动,各家厂商逐渐有了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原本的人际网络及生产技术也逐渐扩散。跨国公司的员工与本地企业的员工存在一定的交流与合作,尽管大部分属于非正式的交流,但这一趋势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完善,正在得到加强。

在苏州IT产业集群中,大型外资企业之间主要是竞争关系,很少存在合作关系,而大型外资企业之间同中小型外资企业之间则存在合作关系。很多跨国公司与区内的供应商存在一定的交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产品设计和生产上保持有效的衔接和不断的改进。而大型跨国公司之间很少有合作交流,彼此激烈竞争。

在苏州IT产业集群中,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跨国公司与区内的中介机构存在一定的交流与合作。例如美国的霍克复合材料公司每年都参加区内由美商会制造分会组织的行业协会活动,每次的座谈会都有许多业内企业参加,并就某一业务议题进行讨论。中介机构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交流与沟通。

与传统的跨国公司内部化优势相反,苏州IT产业集群的跨国公司在生产规模上并非一味地追求扩张,而是在全球价值链的某些环节倾向于外部化,将比较成熟或的生产环节外包出去,并主动促进和拓展外包网络的形成。推动代工企业的发展,因为这样有利于跨国企业聚焦核心能力、增强市场反应灵活性、降低经营成本与风险。跨国企业大多有外包行为。而且大部分外包给了区内的企业,包括区内的跨国供应商。本地企业也逐渐成为跨国公司的网络成员,例如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将机壳等零部件的生产外包给本地企业东胜有限公司。

苏州IT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苏州IT产业集群实证分析来看,产业网络已基本形成。但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苏州IT产业集群中的本地企业成长相对滞后,缺乏自生力量;其二,跨国公司大多将苏州视作生产基地,研发活动尚不多。跨国公司在苏州开展的研发活动层次较低,较高层级的研发活动往往在母国进行。

(二)政策建议

第一,政府应设立创新基金,促进研发活动。政府对本地企业的研发支持,能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在产业集群中,研发活动和技术进步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本地企业研发水平的提高又可提高产业集群的根植性。

第二,要预防跨国公司带动产业集群整体迁移,造成产业空心化。虽然跨国公司整体性投资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跨国公司带动上下游协力企业整体性迁移,当地的经济立刻就会陷入困境。失去了系统厂商的运筹、协力的当地企业相关的设备、人员投资就会陷于无用之地。

第三,地方政府在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同时,应以同样的力度吸引相关的内资企业。扶持当地企业可以减少企业流动和产业集群空心化的风险,扶持本地经济发展还会在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取得很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杨友仁,夏铸九跨界生产网络的组织治理模式一以苏州地区信息电子业台商为例[J].地理研究,2005(2)

2 任胜钢苏州产业集群与跨国公司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