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泛读与英语习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泛读与英语习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缺乏泛读项目的教学是不完善的教学。开展泛读项目的英语教学与不开展此项目的教学相比,在其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有着极大的差别。泛读项目对于云南的学生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将帮助他们改变学习动机和态度,提高阅读能力,促进英语语言技能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泛读 作用 英语习得

一、引言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及国际化的过程中,英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必赘述。中国的英语教学自改革开放以来历时30年有余, 各级学校的教师无不为提高教学水平而积极努力,学生们对这门关乎自己前途的课程自然也重视有加,更是勤奋努力。不尽人意的是,大部分苦读英语近10年的中国学生到了大学阶段面对英语这门老课程仍然一筹莫展,可以说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很显然的是,包括初、高中在内的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的中国英语教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收获。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同样要求‘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也兼顾写和说的能力的培养’,各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也都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以云南大学为例,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周学时为6, 其中4学时为精读,2学时为听力。然而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学生失分最多的仍然是占40%的阅读部分。花费大量精力的阅读部分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听、说和写的能力。以汉译英练习为例,学生们在做这样的练习的时候通常觉得难以下手,一下手就出现诸多错误,包括句子结构不符合英语习惯、用词不当、语法欠缺等。对于听和说,学生们就越加倍感头疼。大部分学生对听和说这两门技能都缺乏信心,于是听和说起来难度就更大,就越加感到吃力。笔者就这一大学、乃至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是学生英语泛读量太小,缺乏应有的输入量(input),因而阻碍了中国学生顺利习得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要改变这种‘不喜欢学……怕学……学不好’的恶性循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必要开展英语泛读项目。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为研究蓝本,讨论泛读项目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1]

二、 开展英语泛读的理论基础

英语泛读之所以能解决目前大学英语学习中的这一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的理论依据。

(一)定义

这里所指的英语泛读并不是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中曾经设置、但目前已被取消的泛读课。取消的原因据说是这门课对英语学习没有大的帮助。其实,泛读课并不是没用,而是开展的方法不当。过去的英语泛读课没有真正体现‘泛’的特点,它与精读课的唯一区别大概就在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泛一些,少一些,因此起不到好的作用。仅仅如此的话,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传统的以翻译课文、回答问题及总结课文大意等,这就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的情境和学生的学习动机等问题的考虑。因此,大部分中国学生并没有真正积极的学习动机。以云南大学的学生为例,大部分学生都努力学习英语,但他们并不喜欢英语,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功利性的,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以获得大学本科学位证书。本文中的英语泛读指的是使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富有意义的、有趣的英语材料,教师对阅读活动仅作很少的要求或不作要求,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从被动的、勉强的学习者转变为积极的、有强烈动机的学习者。[2]

(二)英语泛读的作用与特征

世界上很多英语语言习得研究者对泛读和英语习得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Nuttal 于1982年指出,泛读是仅次于把学习者放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的最好的学习第二语言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摆脱以上所说的恶性循环,使他们从弱读者(weaker readers)变成善于读的读者(good readers)。 Elley与Mangubhar于1983年进行的试验证明泛读对英语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成功的外语阅读经历会帮助学习者战胜学习中的失败心理,提高学习动机,即‘感觉自信的需要’(Day和Bamford,2000)。Mason与Krashen(1997)在他们1997年进行的英语泛读试验中这样说道:这次试验最成功而且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试验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进,以前不情愿读的学生现在都变成了渴望读的学生。一些学生在他们的日记中描述了他们对自己的进步感到吃惊。此外,Nation (1997) 的研究也证明了同样的观点。他的结论是:在阅读中取得的成功使学习者渐渐地喜欢语言学习并珍惜他们的英语学习。

因此,英语泛读对英语学习者有以下的益处:

1.使学习者接触英语的机会大量增加。Bell (1998) 指出,学习者接触所学语言的量对于他能否获得新形式的语言输入非常重要。他进一步指出泛读恰恰是这样一种以习得为取向的 (acquisition-oriented)学习方式,它为学习者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接近大量的第二语言书面材料,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Wilkins (1972) 也提出相同的观点,他认为:‘通过泛读,学习者… … 接触到在第二语言的自然语境中的词语,逐渐地,这些词语对于学习者也会象对于讲本国语的人一样变得有意义。’这一点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中国的学习英语的语言输入环境很弱,学生除了课本和有限的英语课之外,很少有其它机会接触到英语或说英语的本国人。只有增加语言输入量,通过长期的训练,学习者才能逐渐增强语感(linguistic sensibility),解决英语语言习得之根本问题,促进英语习得。[3]

2.有利于改善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如上所述,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学习英语多出于被动心理,而泛读给学习者带来重要影响的方面就是其学习态度。Geoffrion L. D. 和Geoffrion O. P.曾就语言学习者的态度方面进行过很多研究,他们(1983)指出,改变学习者学习态度的东西有三样:恰当的材料、能够激起兴趣的读物以及他们把阅读作为功能性手段获得信息的环境。泛读恰恰是满足这些条件的学习形式。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不再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任务,而是一种乐事,是自己获得信息的一种宝贵工具。泛读这种学习形式的目的是使学生从阅读中找到乐趣,获得享受。成功的泛读经历会使有着不成功英语学习经历的学习者的挫败感减轻,增强学习信心,改善学习动机,使其进入‘多读――理解力增强――喜欢读――读得更快’的良性循环圈(Day和Bamford,2000)。

3.有助于其它语言技能,如听、写、说的能力的提高。泛读在这些技能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Stotsky(1983)、Krashen(1984)、Hafiz和Tudor(1989)、以及Robb和Dusser(1989)在他们的试验中都证明了泛读对写作技能的促进作用。Nation(1997)、Day和Bamford(1998)通过试验也指出,泛读在外语能力的其它技能,如听、写和词汇的获得方面有相当重大的意义。泛读是帮助学习者提高词汇的有效途径。通过重复接触相同模式的字母、词以及相同模式的词语搭配,学习者将更快、更精确地处理这些信息,从而能够促使自己发展‘视觉词汇’(即能够被自动识别的词汇)。Nagy和Herman(1987)在进行了试验之后指出,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大多无效,一种能达到明显效果的方法就是让学习者大量阅读他们感兴趣的书。[4]

三、怎样开展泛读项目

把泛读融合到英语教学中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把泛读设置为一门单独的课程,但是课堂时间的利用却与传统泛读课截然不同。在这样的课堂上,时间不是用来给学生进行阅读的,阅读应该由学生在课外完成,课堂时间主要用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监督。这样,教师可以跟踪掌握学生的进度,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地为他们提供帮助。课堂活动包括就所读的内容进行简短的发言,达到交换信息的目的;学生向全班同学朗读读书概要,使信心较差的学习者战胜用不熟悉的文字来解释所读的内容的心理;以及面谈,即教师单独会见学生,对他们的进度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行记录,并提出建议和给予相应的帮助。[5]

(一) 建立班级图书馆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自己的阅读材料,也就是说,学生的阅读材料可能各不相同。学生在读完一份材料后自行挑选下一份材料,或者与班上其他同学进行交换,这样,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换也可以节约项目资金。[6]

(二)挑选阅读材料

要让学生做到广泛阅读,关键取决于他们所读的内容。以云南大学学生的阅读材料为例,学生过去的阅读材料的主要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尽管课本里的课文都经过挑选以适应学生的年龄,但是做不到把个体学生的兴趣考虑进去。不管个人兴趣如何,学生读的内容都是相同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阅读材料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挑选泛读材料的标准以简易为出发点。目前中国学生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即不愿意读简单的读物。教师和学生都容易陷入到一种阅读教学的误区中,认为不经历阅读的痛苦,阅读技能就不会提高。然而,这些难度太大、索然无味的读物通常极大地挫伤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使学生陷入越读越怕――越来越不喜欢――越读不好的恶性循环中;另外,泛读读物缺乏真实性。这里所指的真实性指的是产生于自然情境的语言,而不是为了教学目的而在语言及内容方面经过专门设计的材料。笔者认为,泛读材料应该具有吸引力并贴近学生的生活,泛读项目提供的读物应该是令人愉快的。然而,目前云南大学学生使用的阅读材料却达不到这些要求。这些教材包含的大多是过时的材料,虽然也有很多关于西方人生活和习俗的文章,可以起到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由于远离学生现在的生活,因此无疑不是有趣和令人愉快的。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性质相异的内容就较难理解,同时还会影响他们的阅读积极性。[7]

教师在开展泛读项目时必须在材料选择方面就以上问题,即学生的兴趣、材料的难度及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在建立班级图书馆时,可以对传统泛读材料进行大的改进。杂志、报刊文摘、小说以及从英特网下载的文章都可以作为泛读读物。电脑可以在泛读项目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因为这一最先进和最有效的工具可以为语言学习提供最新的和趣味性强的材料。为了增强阅读中的娱乐性,班级图书馆还可包括多媒体资源,如录像带、光盘、电影光碟等。[8]

(三) 转变教师的角色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扮演的是‘布置任务者’和‘提问者’的角色,这通常只会给学生造成压力。在泛读项目中,教师的角色应改变为‘帮助者’。例如,通过与学生单独进行谈话并提供帮助,教师在学生眼里的形象不再是‘检测者’。在恰当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朗读书中的一个段落、一首诗歌、或者一篇报纸上的文章,这样,教师的角色就演变为阅读者的榜样,一个阅读团体――一个共同进行英语阅读活动、使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并分享其快乐的群体就诞生了。[9]

(四) 监督学生的泛读活动

在泛读项目中采用的是‘监督’一词,而不是‘测试’,这是因为泛读活动应该在‘没有测试或分数的压力’的情况下进行(Davis, 1995, 329)。测试违背了泛读这一‘快乐阅读’的基本条件――为读者创造一个没有压力的阅读环境。泛读活动本来应该由学生自行控制,而不应该成为教师强加于学生的必须完成的任务。然而,由于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教育体制习惯于通过分数来判断学习的效果,加之如果对学生活动完全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如一些学生较懒惰,有些学生由于水平较差而不能完全正确理解所读的内容,因此,为了保证泛读项目的有效进行,检测是必要的,至少是在项目的开始阶段。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监督的方法应当包括定期和学生会谈,这是和让学生回答书面问题同样有效的方法,同时教师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学生的进度;另外,就所读内容写读书报可能是最适合于监督中国学生的泛读活动的方法,中国学生不太情愿口头表达,习惯于书面练习。写读书报告在完成检查学生泛读活动的目的的同时,还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所用的语法和词汇,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练习的机会,有利于促进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Anderson,N.(1999). 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 Boston, MA: Heinle & Heinle.

[2].Bell, T. (1998). Extensive reading: Why? And How? I-TESL-J, 4, (12), 1-6. Retrieved March 23, 2002, from

[3].Cortazzi, M. & Jin, L. X. (1996).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 Language Teaching, 29, 61-80.

[4].Davis, C. (1995). Extensive reading: An expensive extravaganc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49 (4), 329-336.

[5].Devine, T. G. (1986).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Inc.

[6].Day, R. R. & Bamford, J. (2000). Reaching reluctant readers. Forum, 38 (3), 1-9. Retrieved March 23, 2002, from http://exchanges. state. gov/forum/vols/vol38/no3/p12.htm

[7].Garbe, W. & Stoller, F. L. (2001). Reading for academic purposes: Guidelines for the ESL/EFL teacher. In M. Celce-Murcia, (Ed.),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pp. 187-203). Boston, MA: Heinle & Heinle.

[8].Hafiz, F. M. & Tudor, L. (1989). Extensive read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skills.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43(1),4-11.

[9].Nuttall, C. (1982). Teaching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