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师是演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师是演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老师是一个多面的角色,时而是“父母”,时而是“朋友”,时而是“法官”,时而是“裁判”。但在课堂上,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演员”,这个演员要吸引每一个孩子的注意,要让每一个孩子认可,实属不易,这里面就需要老师的机智。

关键词:老师; 多面角色; 课堂机智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46-001

我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因自己的机智,使得课堂上常有意外的惊喜。

我上课时,习惯于倾听孩子的声音,习惯问他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以此来引发孩子们的主动思维,补充我备课中可能忽略掉的东西。这样一来,课堂中便常常会有让我意想不到的问题提出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便是课堂的机智问题了。因问题不同,使用价值不同,我的处理方式也不相同。

一、有些问题可以作为课堂环节承接所使用

记得在学习《分式》一节时,学生在探究总结出分式的概念时,立即提出了一个问题:“分式的概念中只限定了分母中含有字母,但对分子没有做特别说明,那么是不是分式呢?”这正是接下来的其中一个环节“分式值为零”所要处理的内容,学生的这个问题让环节的过渡水到渠成。我立即舍弃了原先的设计,决定采用学生的问题进行过渡。我让学生先自行判断,再小组讨论,意见仍不同意,我进行了适当的点拨:“读作?0做被除数有何特点?”学生很快达成了共识,顺利的引入到分式值为零的问题。

这样的上课场景在课堂上时有发生,当我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时,我便会作为下一环节的过度。学生每每听到我夸张的表扬:“你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值得全班来研究一下。”总是热情高涨,又怎会对数学没有兴趣呢?

二、有些问题可以作为课堂的提高题目

记得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一节时,用几何意义验证完公式(a+b)2=a2+2ab+b2时,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a+b)2=a2+2ab+b2可以根据图形来验证,那么(a-b)2=a2-2ab+b2能否也用一个类似的图形来验证?”虽然这些内容也都是孩子们必须掌握的,但毕竟这个验证有一定的难度,在第一节的新课中我并未打算涉及。现在孩子提出来了,而且很有代表性,我立即决定将此问题作为了课内的提高题目,在准确利用公式计算完毕后进行探索,还有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了(a+b)2与(a-b)2的关系。这样经过孩子自主探究得到的结论既加深了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又发展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让孩子有成就感,以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增强学习兴趣也是我放手让孩子提问的目的之一。

三、有些问题可以作为拓展延伸的探究作业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一节时,在学生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推导并时,学生提出“既然(a+b)2是一个公式,那么(a+b)3,(a+b)4,……(a+b)n是不是也有公式呀?有没有规律?还有(a+b+c)2是不是也有公式?”公式(a+b)n的展开要用到组合的问题,这是高中才能学习的,不在初中阶段的课堂研究,但是对于学生的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益的。同时,公式展开式中的系数关系也就是杨辉三角形,这也是课本中的一个阅读材料。于是,我在肯定了学生的问题之后,将这个问题作为了当日的小组探究作业,第二天利用课前2分铃再来收集、处理、点拨结果,此时再将阅读材料呈现,学生也找到了依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推导、探究、思考的过程,对知识印象深刻,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因为课堂上的放手提问,学生们习惯了随时提出问题。作为老师,在备课中没有想到的问题很多,学生提出的也未必都是有价值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快速甄别,作出判断。对于一时无法判断的问题,我从来都是如实相告,课下与学生一起研究,我一直认为老师未必一定强于学生,谦虚好学也是为师者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