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区域材料特性 践行课程游戏化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课程游戏化的改革大背景下,区域活动材料作为游戏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势必也要遵照改革精神做一些调整,无论从理念上还是实践上都要有更新。虞永平教授认为,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区域活动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可以玩中学、学中玩的有准备的环境,是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区域材料是决定区域活动是否能满足幼儿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区域材料一定要体现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求。那应该如何调整区域活动材料,以更好地践行课程游戏化,体现一个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呢?下面我将从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谈谈我对区域材料投放的看法。
一、“米中寻宝”中的五次材料调整
第一次:使用筷子,从米中挑出黄豆。大班孩子需要学会使用筷子,有一定的挑战性。
发现问题:价值单一、兴趣不浓、缺乏层次性。
第二次:材料增加绿豆、红豆、记录本(完成后记录学号)。完成后记录学号能激发孩子的操作欲望。
发现问题:兴趣不持久、过于任务性。
第三次:改变记录方式,记录姓名、颗数。这样可以由任务到挑战,由封闭式到开放式,孩子遇到难题不易放弃。
发现问题:数字书写不规范。
第四次:增加数字范例(100-200)。规范数字书写,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要。
第五次:增加计时器,感知时间的长短。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训练心理素质。
该案例可看出,老师一共调整过五次区域材料,每一次投放的材料都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同时也能明显发现问题。老师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一次调整的游戏材料更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孩子的游戏水平也逐渐提高,我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确保材料的安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安全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角材料的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材料既要考虑能够足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又能排除安全隐患。
(二)注重材料的低结构性
很多区域材料里存在许多作业材料和高结构材料,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低结构材料是自由开放式的材料,不设学习目标,活动方式有无限多种可能性,活动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也降低了课程的财力和人力成本。我们应该大量使用随手可取的材料,并且不需要精致的加工。比如,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废旧物品或原材料都可以投放到美工区,孩子可以自主选择,通过涂色、添画、拼接等方式就可以把一个个废旧物品转化为艺术品。再如,建构区的易拉罐、纸杯、鞋盒;操作区的火柴棍、瓶盖、吸管、冰棒把等等,这些材料随手拈来,易收集。
(三)赋予材料一定的情感性
兴趣和情感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材料只有在幼儿操作和摆弄的过程中才产生意义。要力求将幼儿经历过的生活素材和有意义的信息融入在材料中,赋予区角材料鲜活、生动的情感意义。比如,角色区的快递公司,当孩子做真实的快递服务,帮老师快递材料到办公室或快递某种物品到门卫处,这样把模拟的角色游戏真实化,孩子在游戏中得到真实的情感经历,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
(四)考虑材料的多元性
尊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区角材料应包含认知、运动、生活、科学、社会等多元价值。同时,从教育的效果出发,尽可能在逐个游戏中融入多元价值,以充分体现区角活动的意义。比如,大班的角色区,以前我们可能创设较多的是医院、厨房、娃娃家之类的场景。现在我们应模仿现实生活的场景,丰富区角场景。我们可以在角色区添加超市、快递公司、咖啡厅之类的场景,把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搬到区域中,可满足孩子体验现实生活的需要。
(五)巧用材料的替代性
教师们不惜花费太大的代价去寻找材料以支持一个游戏的主题。幼儿经常会使用一种物体去代表另一种物体,幼儿能使用物体、行动语言来代表另外的东西,这就是符号功能。比如在娃娃家中,他们准备打电话,可没有现成的电话,这时孩子就会想出许多办法,用不同的物体代替电话。在孩子寻找代替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这不正体现课程游戏化的自由、自主、创造的精神吗?
(六)重视材料的开放性
封闭式的材料只能教会幼儿正确使用材料,虽然玩拼图和配对游戏没什么不妥,但这些游戏材料都是封闭式的,开放式的材料能使幼儿较少有挫败感,有助于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之前我们都投放了大量的封闭式材料,游戏的玩法与过程都是按照老师预设的目标来的。这样看来孩子已经不是游戏的主人。我们常见的开放性材料有:乐高积木、小块的彩色积木、道具服装、厨房用品、各种拼插材料、黏土、橡皮泥、各式各样的纸张和笔。
(七)注重材料的变化性
材料变化太频繁,对幼儿来说,会应接不暇。材料变化太频繁,对教师来说,工作量太大,劳心劳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在每个区域的参与程度来判断材料是否需要调整和更换。定期更换游戏材料以及增加额外的材料,能激发幼儿对某个区域产生更多的兴趣,有助于幼儿进行多种多样的组合型游戏。材料的变化可体现在变化材料的数量、形状方面,也可以体现在与其他材料的重新组合方面,从而增加游戏层次,满足不同水平孩子的发展需要,延长孩子对游戏的兴趣。比如找影子游戏,许多找影子的材料都是平面的,可以把平面的物体改成立体的图形,由一面变成了六面,增加了挑战性。
(八)材料中渗透规则性
适宜的操作提示、规则提示、整理提示对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和自律会有一定的意义。如七巧板的拼图,是一个操作提示。我们要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发展来拼,走迷宫的玩具有四套玩具那就暗示可以有四个孩子来玩,这就是规则提示,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用提示卡提示,我们的结构游戏还没完成,还要继续玩。提供的各种玩具筐就是整理提示,提醒幼儿玩好以后记得分类整理好。
曾经的区域活动是许多老师不太愿意开展的活动,即使开展了也带有许多任务性,老师都认为这是一件“劳心劳神的、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课程游戏化的改革给我们带来了福音,我们在更新理念、改变行动的过程中真切地尝到了甜头。调整区域游戏材料后,我们的孩子玩得很尽兴,老师感觉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