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先重视孩子的感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些天,我在网易看到了一则图片新闻,大概内容是:女孩克劳蒂和家人获邀出席在白宫举行的逾越节晚宴,结果她很不给面子,竟当着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面大发脾气,并死命地趴在地上。站在旁边的奥巴马不仅没有任何不开心,还做足表情举起双手摆姿势和小女孩合照,米歇尔则在一旁笑。
看过这条新闻,不少人也许会认为这个小女孩任性并且目无尊长,敢在这样的场合做出这种“无礼”的举动,实在有失礼仪。如果换成中国家长,也许会对孩子来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批评教育。我女儿在四五岁的时候,遇到不太熟悉的人怎么都不肯打招呼。有几次碰见一位女邻居,女儿都不肯开口跟她打招呼,后来有一次我从这位邻居的表情和眼神感到了她对我女儿的某种看法:这孩子真没礼貌,说严重一点就是没教养。那一刻,我想起邻居十多岁的女儿每次见到我都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这么一想,我一下子就火了,一进家门,就怒不可遏地训起女儿。她被这突如其来举动吓蒙了。
再说回到那条图片新闻,如果大人不及时制止像克劳蒂这样的行为,孩子长大后会不会就成了没有礼貌没有教养的人?在一开始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一下子很难给出确切的回答。但是,当脑海中蹦出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讲述的他自己的一个家庭教育故事时,我茅塞顿开:
多年以前我也犯过同样的错误。我赶回家参加女儿三岁生日的派对,结果刚进门就发现女儿在前厅角落里,挑衅般地抓着所有的礼物,不让其他小朋友玩。我的第一反应是,在场那么多家长都在目睹女儿的自私表现,这让我十分难堪。在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后,女儿依然不肯把玩具给其他孩子。最后我只好采取强硬手段,从她手里抢过一些玩具分给其他小朋友:“孩子们,玩吧。”后来,我才知道,这件事让女儿很受伤。
现在想来,如果我当年能多一份冷静,先带孩子们做个有趣的游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在解除女儿的心理压力后再跟她谈分享的话题,效果就会好很多。
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某些阶段的表现,家长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而不应该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换而言之,当孩子出现反常举动时,我们在如何应对这个问题上,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孩子当时的感受,而不是我们大人自己的感受。
奥巴马没有把克劳蒂“不给面子”的举动当作一回事儿,不仅仅是他顾及自己总统的身份,也是他尊重孩子感受的一种表现。我们做父母的更应该有这样一种胸怀:孩子当众表现不佳时,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要想避免类似尴尬情况的发生,家长完全可以在孩子冷静之后,再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