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不仅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精心布置: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体系,制定法律或纲领性文件,明确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统一规划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以及创设和完善相应的外部环境,从而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关键词: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掌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也是如此。虽然在表面上西方国家没有明确地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是他们在实践中所进行的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讲的思想政治教育。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不仅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精心布置,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基于对战后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教育本质的进一步理解,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予以了重新重视,而且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在1983年美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提交的《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美国人要知道,……为了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和促进共同的文化,特别是对一个多元性和个人自由而自豪的国家来讲,公民教育尤为重要。”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总统在颁布《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时强调,要恢复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培养人才开始,学校必须进行品格教育,必须把美国儿童培养为好公民。“9・11”事件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更为明显。美国教育部根据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于2002年制定出了7年战略规划,特别强调了教育与国家,以及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竞争及反恐战略中的“利益”之间的联系。该规划提出了六大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目标之一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安全环境和坚强品格,建立有利于发展良好品格和公民能力的、安全的、秩序井然的、无的教育环境。

西欧也普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法国1975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明确规定:“普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是“旨在促进儿童的发展,使之获得教养,为从事职业生活及行使一个公民的责任做好准备”。英国是一个深受自由主义影响的国家,在教育的问题上一直主张政府较少参与。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格外关注公民教育,把培养“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在政府规定普通学校的8条基本目标中,有4条是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其他西方国家如日本、德国等也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置于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二、制定法律或纲领性文件,明确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和任务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对这一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往往通过制定法律或纲领性文件加以明确规定。从总体来看,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符合现存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的合格公民。

培养合格公民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共同追求,但是在表达的方式上,各个国家明显不同,有的价值取向比较明确,有的则比较隐蔽。一般来讲,在中央集权政府的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等,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了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方式,具有全国性的教育制度,因此公民教育的价值目标十分明确。如英国作为一个基督教传统的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人民做个好公民,即做一个为教会和国家服务的人。1977年法国教育部在《法国教育体制改革》文件中明确规定:“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自由社会的公民”。日本1947年公布的教育基本法规定:“教育必须以完成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作为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

在联邦制的国家,如加拿大、瑞士和美国等,中央政府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间接的宏观干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或教育机构,是通过学校、州、地区和联邦共和体间的协助合作进行的(澳大利亚是个例外)。这些国家一般没有规定全国性的教育目标,各个地方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因而目标是宏大而多元化的,既强调承担社会责任,又强调培养创造新生活的品质;既努力使个体成为有自立能力、有信心和参与意识的自主公民,又强调“个人为本”,追求“个体的自由和权力”。但是,在这多元的背后不难看出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出发点,这就是不论形式上的明确还是暗含,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规定都是明确的,其本质上都是培养出有修养、热爱国家、积极向上、讲道德、关心国家和创造美好社会的良好公民。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合格公民”的规定,是否意味着西方各个发达国家在目标规定的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性,具有超阶级性、超政治性的特征?不是。虽然各个国家大都把合格公民作为目标追求,但是究竟什么是合格公民?合格公民的内涵是什么?每个国家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进行界定,不同的国家理解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理解也不同。如培养合格公民,使公民具有“完美人格”是战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是“完美人格”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经济恢复时期,浓厚的民族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成了完美人格的突出内涵;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敬爱日本天皇和日本国再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完美人格的合理内涵;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现代化的经济大国,培养可推动国家繁荣的、能力突出的、具有超人力量的日本人成了这一时期完美人格的实质内涵;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国际地位,“只有做一个真正的国际人,才是一个出色的日本人”成了这一时期完美人格的实质内涵。可见,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大都把合格公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从形式上看似乎具有超阶级性、超政治性,但是从合格公民的内涵来看,阶级性和政治性却是显而易见的,各个国家究竟对合格公民作何理解,完全取决于本国的政治需要。在这一问题上,各个国家根本不可能取得共识,这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不仅明确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而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认知能力和思想政治觉悟水平,制定了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在美国,小学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公民品德;中学的培养目标是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承担政治责任;大学的培养目标上升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价值观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在英国,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做人的基本品质;中学是培养学生对国家的了解和热爱社会的责任、对正义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等;大学则是培养学生做个好公民,即教育学生做一个为国家和教会服务的人。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不同的具体目标,使总目标具有了可实现性和操作性,体现了教育目标制定上的科学性,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无论具体目标发生怎样的变化,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现存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的理想公民的这一原则都是不会改变的,体现了较强的政治性、阶级性。

三、统一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内容是目标和任务的具体化,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非常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规划上下功夫。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规划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种是教育内容的高度集中管理。所有的教育内容都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定,各地方、教育机构只负责执行,如法国、日本等都是通过中央政府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行全面直接干预的国家。一种是中央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上提出要求和建议,其他具体内容则由各地方或教育机构自行决定,如美国、英国、德国等中央政府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行间接宏观调控。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了明确规划,而且同教育目标的层次性相适应,教育内容也体现出了较强的层次性和连续性,即使是同一教育主题,也根据人的认识发展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如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小学阶段讲故事、做游戏;中学阶段讲历史,参观博物馆、白宫等;到大学阶段则讲理论。这样便使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人生观由浅入深地渗透到人们的意识中,并不断加以强化,最终达到根深蒂固。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合格公民”上,而西方国家政府对合格公民的理解既包括公民权责的公共方面,又包括私人方面,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丰富,既注重“一般性”,又讲“政治性”;既讲理论传授,又注重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注重知识的掌握,又注重行为习惯、态度、情感、兴趣的培养;既讲本国的传统,又开始注意人类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不仅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规划上也紧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美国公民学》的“改善全体美国人民生活”这一章共分为五课:第一课,简介美国城市迅速崛起的过程、原因、模式;第二课,逐一介绍污水、供水和废物处理、公共交通照明等社会公用事业的难题;第三课,谈城市住宅的难题;第四课,列举城市内部各种难题;第五课,为都市的未来制定方案。课后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一些地区为何成了贫民区?结束贫民区的方法是什么?请学生参加下列活动:社区调查,资料选取和剪贴,个人计划。

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虽然相当广泛,但其核心是政治教育,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如美国,虽然由于各地方自行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道德和宗教教育方面的政策比较宽松,但是在政治教育内容方面美国政府却是相当严格的,采取了许多“硬性”的行政措施,如对学校教育计划中政治科目的设置,美国以法律的形式严格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果学生的历史课不合格不能毕业。美国教育家尼古拉斯・马斯特指出:“像教育这样起如此重大作用的社会事业是不被允许在某一政体下任意游荡的,拥有权力和影响的团体和个人在必要时刻,将会尽最大努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构建一个体系,并使课程设置符合自己的特殊需要。”

四、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反映了国家、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它的实施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而且需要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因而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是政府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利用法律手段强制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保证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首先是从法律上入手进行强制。如法国1989年颁布了《教育指导法案》,对政府、社会团体、家庭在青少年公民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权利义务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美国政府认为,凡是一切具有道德教育职能的组织或部门,如国会、州府、政党、教会、传媒、学校、企业、社区、家庭,以及学生管理、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等,都与学校一样,负有道德教育的职能。1990年代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不但对学校提出了要求,而且要求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比如社区,该法要求其把校长、教师、学生、企业界、官员、新闻界、医务界与社会服务机构、公民与宗教团体、执法机关、成年监护人和友好邻居组织起来,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除了制定社会力量参与的总体上的法律以外,还针对每种具体的社会组织制定了运作法规。

(二)利用财政与税收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思想政治工作。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组织,由于工作性质的限制,其经费对政府的依赖性相当大,因而财政支持就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引导社会团体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手段。近年来,西方国家政府正不断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

(三)加强对全社会思想教育的管理和监督。除了法律、则政、政策支持以外,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还采取了相应的管理监督措施,从正反两个方面保障教育力量作用的发挥。为了使监督管理能够落到实处,一些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如法国在1989年颁布了《教育指导法案》,根据这一法案成立了“教育高级委员会”,负责青少年的公民教育工作,统一领导社会力量对公民教育的参与。在美国,为了加强对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的指导和协调,建立一些大学或跨地区的全国联盟;为了加强管理和监督,各州都设有对于非赢利机构进行管理的组织。

(四)建立合作机制,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为了防止各种教育力量的互相扯皮,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非常重视建立各种教育力量的合作机制,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如为了达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力配合,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近年来进行教改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制,创建学校与家庭伙伴关系模式。美国是较早提出并建立该模式的国家,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六种学校协助家庭和社区参与关怀学生的途径与框架模式。

1.加强亲职教育。学校支持和帮助家庭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帮助创造家庭环境。家庭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和对孩了的期望。

2.拓展沟通渠道。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就学校的课程计划,以及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

3.组织家长自愿服务。改善学校培训与活动计划,吸收更多家庭作为志愿者或观众参与到学校或其他地方的活动,包括为学校教育及其组织活动筹集资金,提供道义方面的支持。

4.协助家庭辅导。学校为家长提供在家参与孩子学习活动的信息建议,以帮助家长更好地辅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或组织其他与学业有关的活动。

5.参与学校决策。通过各种学校委员会和家长教师组织等,使家长作为参与者关心学校的决定、管理和倡导各种活动。

6.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协调社区内的各种企业、机构、文化的和民间组织、高等院校及其他社区群体,为家庭、学生和学校提供各种服务和资源,让学生、家长与教师能够为他们所生活的社区做出贡献。

总之,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对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潜能得到了有效开发,学校、家庭、社会组织一起形成了系统化、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五、创造完善相应的外部环境。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创造和完善相应的外部环境,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在环境建设方面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美国政府非常注重创设一个“美国主义”的宏观情境,从联邦、州到市县、乡镇各级政府都不惜巨资,建有各种各样的博物馆、纪念堂、历史遗址、名人故居等。这些场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载着美国的历史和文化,承担着传播美国精神的义务,无疑是美国向其国民包括青年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因而,在美国虽然看不到各种政治性的宣传口号和标语,但体现“美国精神”的文化载体却无一不在暗示人们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使置身其间的人潜移默化地受其价值观念的影响。除了硬件设施以外,更主要的是软件环境的创造。美国政府通过一些具体的社会政策,使美国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自觉地树立起美国政府所倡导的价值观。比如美国学校的招生政策充分体现了平等的理念,学生录取,特别注意在种族、文化、经济等背景上的多元统一,在每一处学校都是多种族的,白人、黑人、亚裔、墨西哥裔……各个族裔的学生友好地相处在一起,看不出任何隔阂。再如美国没有退体年龄限制,招工时不许问年龄,只要胜任岗位就可以聘用。就是因为如此,在美国经常会出现空中小姐变成了空中大妈、一些残疾人工作不会受到歧视,60岁以上的人仍然在工作的情况。这种工作权利平等的就业政策久而久之必然使人们产生平等的意识和理念。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有力地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了社会价值观的总体认同,在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和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根本差异,但是这并不排除在一些具体做法上的互相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采取的某些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有效做法,对于我们党和政府改进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戴艳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高书国.21世纪初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特点评述.世界教育信息,2004.

[3]赵健.英国国家课程:《关于目标和价值的观点》.外国教育资料,2000.

[4]张人杰.教育学文集・法国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梁忠义.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与教育――战后日本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

[6]薛海宁.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及启发.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