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沟里的生态实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沟里的生态实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张文波看来,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修复,不应仅仅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复绿、注水和造景,来实现视觉上的还原,而是更加深入地探寻各种自然事物内部之间的关系,使“生态系统”更有效地恢复持续运行,特别是以人类为关键要素的生态系统。

在百度中输入“门头沟桃花谷”,你会搜索到各式各样的游记帖,一张张艳丽的图片展示着桃花谷的怡人风景,然而很少有人知道,6年前,这里还只是一大片废弃的采石场、小煤窑,“翻天覆地”的改变源于这里进行的一场生态修复实验。7月初,本刊记者跟随生态人类联合会理事长张文波的脚步,走进门头沟王平镇韭园村的桃花谷,带您探访这里“另类”的生态实验。

生态房里冬暖夏凉

进入桃花谷的深处,四栋通体白色的别墅小楼就映入眼帘,每一栋都由楼体和楼体延伸出的阳光房组成,这些就是张文波带头设计的生态房,我们走入其中一栋一探究竟。韭园村梯田式的山坡上有一大片郁郁葱葱的葡萄地,楼就建在这片葡萄地前,地上两层,低下一层,门口矗立着直径约为12米的太阳能收集器,成为整栋楼的电力来源。

一进大门,阳光房内两片约莫20多平米的菜地分布两旁,张文波告诉记者,每栋生态房一年大约可以提供1000斤的菜,足够一家三口食用,而种菜所需的水、肥等全部来自我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

生态房有一整套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一来,可以下渗净化生活污水;二来,自然降落的雨水也不会被浪费,由此菜园子的灌溉用水就全解决了。而蔬菜、作物的肥料则来自于来自于日常生活垃圾和排泄物的有机分解,这得益于房内一个神奇的无水厕所。

无水厕所,无需水来进行冲洗,只要在使用完后朝洞口投入一些干草即可,整个厕所没有丝毫异味,这其中的奥秘就藏在地下室的分解柜中。

透过分解柜透明的玻璃隔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最外侧有一层类似土壤的细密颗粒。张文波解释说,这些是已经分解完成的物质,可以作为阳光房作物的种植基质和有机肥。而里层则是配备好的分解质,混杂着干草的排泄物或生活垃圾就是直接进入到这里进行分解。分解质共三层,包括一层菌群层、一层锯末和一层蚯蚓,因为蚯蚓也是分解厨卫垃圾的高手,整个分解过程中非常清洁,无臭不生虫,只不过辅料层要定期更换。

张文波说,经过五年的调查统计,160平米的生态房可实现每天处理三公斤的人体排泄物和可降解的生活废弃物为有机肥,能很好地帮助降低日常生活中废弃物排放。

走访生态房时恰值正午,门头沟的室外温度达到了35℃,然而一进屋内,顿觉凉爽宜人,温度计显示仅为27℃,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屋内并没有任何空调设备。

张文波说,经测量在没有能源供给的情况下,当室外温度为40℃时,生态房室内温度可保持在28℃左右,室外温度零下10℃时,室内温度可保持在8℃左右,而这冬暖夏凉的秘密就在于房屋的设计。

与普通房屋用砖块、石头、钢筋混泥土等墙体材料不同的是,生态房的墙内竟然是秸杆。“我们从河北运来很多农民废弃的麦秸,经过防腐、防潮、防虫、防燃处理后填充到墙体内,做成了这种草墙。”张文波解释说,草墙是会呼吸的,室外空气,经过草墙净化过滤后,缓慢进入室内,屋里即使不开窗,人也不会觉得憋闷。这种设计在保持温度的同时,还能带走屋内的潮气,五年过去了,生态房的墙体依然光洁如新,没有任何剥落和发潮的迹象。

除了会呼吸的墙体,生态房还有一套“空气循环系统”,包括一个简单的温度调节器,以及10来根连通地下室和地上两层的管道,这个系统能将地下室内冬暖夏凉的空气和地上的室温空气进行交换,使整个屋子的空气循环流通起来,从而达到有效调节气温的作用。

造价只有每平方米2500元左右

与国外动辄几百万的造价不同,由于建材多取自自然,这些房屋的建造成本并不高,目前平均每平方米仅2500元左右,如果不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就只有1500元左右。张文波表示,如果将来推广了,规模化建设,成本还能再降。

但他并不着急推广,“现在还只是处于试验阶段,还需要尝试更多的可能,以提供更多的选择。”接下来,在房山等京郊地区,张文波还将试验其他种类的生态房。“主要是尝试其他不同建材的保温性能,已经用了草、泡沫板、纤维板等,还会尝试实木板、复合板、岩石保温材料、无污染石棉、泥土和草混合的新型砖材等。通过更多的居住实验,收集节能数据,供之后规模建设时参考。”张文波说。

其实,建设生态房的想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时就在美国出现了,现在在全球日益流行,成为了时尚。

“生态是一个时髦词汇,生态房可能在全世界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在资源日益稀少枯竭的大环境下,这一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对于张文波的生态试验房,北京林业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科教授郭建斌给予了这样的肯定。

深山沟试验生态修复

建立生态房只是张文波进行的生态修复试验之一,从2005年开始,在市科委项目资金的支持下,门头沟区就开始了对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门头沟原本是北京市的重要能源基地,由于采煤、采石、采砂和山区樵采放牧及不适当的旅游活动等,造成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服务功能也不能正常实现。张文波带领的团队一直坚持多层次的生态修复理念,包括水系、植被、产业、人居环境、人文环境和种群的修复等6个层次,使门头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在桃花谷,随处可见盛满雨水的“积雨池”,池内夏季的储水可供使用至第二年初春时节。张文波介绍,他们还根据流体力学等专业原理设计修复了水路,避免了在雨季发生泥沙滑坡的危险,而对于植被修复则通常采用“仿制”的方法,即依据现有的植被类型和分布进行修复。在土壤的修复过程中,也避免使用杀虫剂等化学药剂,尽量使用具备本地菌群的客土,使其能最健康地融入到现有的土壤中来。

桃花谷原来有废弃的小煤窑、小灰窑、采石场共7座,入口地段就堆砌着散乱的石堆,被采石炸开的山体也显得十分狰狞。张文波说这一段特意没有做修复处理,保持它的原样就是为跟里面的修复区做对比。经过近六年的修复工程,如今的桃花谷已经是山清水秀,成为市区居民感受自然的郊游好去处,不少雪雁也选择在这里栖息繁衍。

“鬼谷洞”悟出的生态理念

除了本职的生态修复工作,张文波还会经常带着一些环保志愿者或户外爱好者去野外探访,其中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山上的鬼谷洞。

“洞穴是我们祖先最早的住所,在山洞中感受人与自然的联系最为亲切,我的很多想法都是在洞中受到的启发。”午后,记者跟随张文波来到这座山洞。

从外表看,郁郁葱葱的山体中嵌入一个巨大的拱形木窗,与周围的植被融为一体,甚是壮观。走近一看,则是别有洞天,这拱形窗户背后竟然藏着四层小“楼”。

比起电影《非诚勿扰》中海南的树屋,“鬼谷洞”显得有些简陋,张文波说,他们特意没有做过分修葺,重在保持山洞最天然的状况,尽量不去破坏原有结构,这也是张文波“师法自然”生态理念的来源。

在张文波看来,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修复,不应仅仅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复绿、注水和造景,而是更加深入地探寻各种自然事物内部之间的关系,张文波称之为“师法自然”的生态修复理念。利用这种方法完成生态修复后,大自然能够自行进行新陈代谢而不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修复成果。

师法自然是最高层次生态修复

“师法自然的多层次生态修复目前只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部分应用在门头沟的生态修复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比如我们认为其最高层次是生态城市的设计与建设。”在张文波看来,目前的所有试验都将指向未来生态城市的打造。

生态城市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在上个世纪70年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就被提出了,但是在近些年才逐渐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在国外,生态城的理念早已投入到应用之中,例如在生态环保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德国。

在德国的德累斯顿、海德堡等城市都开展了生态城建设,这些城市靠太阳能电板或风力发电系统发电,以马粪作为沼气池原料,每家庭院都要挖截留雨水池,整个城市输入和输出是绿色环保的。

郭建斌指出,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迫切需要我们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新型生态城市可以说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我们可以从试验示范区做起,在确保整个环保运转、回收利用体系的稳定性之后,在城乡结合部、郊区等地进行一定面积的推广,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社区、生态园谷,让一部分收入相对较高的人或者绿色达人率先走在生态环保的前面。”郭建斌说,“中国城市的生态改造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不仅需要政府的扶持、房地产商的投入,更需要每一个市民都能参与到绿色环保的队伍中来,只有全民的意识提高了,像张文波这样的环保工作者所进行的生态试验才能顺利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