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校训遣词用语的文化意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大学校训遣词用语的妙处在于精短形式表达背后丰厚的文化意蕴,在于句式、词源、语法的独特选用与远避雷同,与此媲美的必然是大学精神的独特诠释与全情表达。以大学校训为线索,类比西方大学和我国大学校训的雷同的大学文化渊源,梳理世界大学理念演化脉络,针砭当下转型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提出建构属于新时代中国大学的校训文化体系的内涵要素和基本原则。
[关键词] 校训 西方大学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校训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于校中公见之地以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辞海》释义),它是学校着意建树的应然之风,就是对学校价值信仰、办学理念和精神传统的集中概括。校训是大学精神文化的书面语言表达形式,难以磨灭大学的时代与社会烙印。从简短精悍又千差万别的遣词用语中,我们便可以发掘出其中蕴含的独特思想品位与丰厚文化意蕴。
一、彰显西方大学理念的价值取向
1930年,以创办普林斯顿高级研究中心闻名的弗莱克斯在《大学》一书中,开宗明义就标举出“现代大学的理念”中“研究”对大学的重要,肯定“发展知识”是大学重要功能之一。由此可见,大学学术共同体的基本性质。其内涵有三:其一,大学以学术价值作为基本取向;其二,大学价值取向上是自由的;其三,不受任何世俗社会价值取向的制约和影响。这种传统的精英式教育理念浸润出一批世界一流名校,追求一种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即一味地追求对少数优秀人才的重点培养。按照这样理念建设的大学就是所谓的“象牙塔”,负责培养有知识修养的公民和从事专门研究的学者;以这种理念为内涵的大学校训大多无外包括追求真理和学习知识的内容。如英国哈佛大学的“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伦敦大学经济学院的“探知并了解事物发生的缘故”,加州理工学院的“真理使人自由”;美国耶鲁大学的“真理、光明”,芝加哥大学的“提升知识,以便充实人生”;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坚持真理”,等等。
和欧美等地相比,我国大学起步甚晚。中国现代大学基本上是横向从欧美移植,而不是纵向从古代继承。洋务运动兴起,西学东渐,这一时期新办的西式学堂,开设的外语、军事和电信等西学的门类日趋丰富,成为近代中国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启明星。有专家认为,这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端。20世纪初,全国官私均兴起了办学高潮,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六大高师为代表,以西方大学理念为模板,中国大学从始出便进入最早的黄金时代。作为舶来品的西方大学理念必然反映在中国大学校训的字里行间。中山大学和湖南大学等皆以“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入其校训。包含“学”义素的词语――“博/崇/好/勤/重/励/笃+学”等,也都顺此理列入。
二、秉承中国传统的多元杂糅文化观念
德才兼备的“君子”在中国社会历来被看做是典范人格,这与上述西方大学理念南辕北辙。君子之德体现在鞠躬尽瘁,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君子之才体现在学以致用,用自身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文化崇尚的是一种实践理性,不空开各种知识药铺,炫耀五花八门的思想、思潮,基于此,大学培养的是具有术业专攻并且道德至上的大师。这种大学理念势必助长知识分子与社会的融合,要打破传统的“象牙塔”,使大学成为政府社会的“智库”。因此,以这种理念为内涵的大学校训多与国家与社会的需要有关,强调实践工作和服务奉献,强调个人品格和道德水准。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上海财经大学的“经世济国”等都是这样的例证。
清华大学的校训就非常典型的。“自强不息”一词出自《易经•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自1914年冬天的梁启超先生的演讲,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并把此卦辞作了如下的诠解:“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子世犹舟之航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顺风而后帆,登岸无日矣。”梁启超开掘出相当广泛而深邃的君子人格境界和品格内涵:志向、忍耐、坚毅等方面。另外,“厚德载物”一词出自《易经•坤卦》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涵盖宽厚、朴质、包容、内敛、淡定等多重解说。只言片语间,无尽的只有中国人才能彻悟的智慧昭然于胸,化为激励青年学生的精神追求。
东北大学和厦门大学校训的第一句都是“自强不息”(前者的第二句为“知行合一”,后者的第二句为“止于至善”),都是与之一脉相承的思想反映。如此君子品格视野的词库一跃进入校训用语体系,如义素“实、诚、仁、义、忠、勇、敬、德”等架构起庞大的中国传统人格殿堂,企图以此对大学精神作本土化置换。
三、转型期复杂多变的社会镜像
学者金开诚在2003年《中华读书报》撰文指出,作为长期在北大学习和工作的北大人,竟不知道北大有什么校训。是蔡元培最初主张而广为人知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莫衷一是。无独有偶,山东大学2002年修改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校训,改为“气有浩然,学无止境。”一项针对国内256所高校的调查显示,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使得部分校训在师生中的认同度降低,感召力不足。
教育的功能定位首先是个性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潜能。那么,校训作为新时期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体现出时代文化精神,即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性塑造人的灵魂、培养人的思想。兼顾知识传授、思维训练和品德修养、服务意识,进一步凸显敬畏生命和关怀他人的大爱情怀。雪莱有诗说道,“爱的需求或力量一旦死去,人就成为一个活着的墓穴,苟延残喘的只是一副躯壳。”
全国第四届现代学校制度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会上,南京赤壁路小学的校训“做最好的自己”就很好的反映了这一教育理念并值得大学借鉴,其语出李开复的同名励志类图书。该校训的突破之一,是捕捉到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即教育的影响力最大地发挥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定位,找准自己位置做到最好,就是幸福与成功。突破之二,是破除了了我国校训的一般遣词用语模式,即以骈偶词组表达多重思想内容;创造性使用单句句式表达某一个突出理念。突破之三,是力避传统校训遣词用语来源,撷取当代名人畅销书用语表达个性教育理念。突破之四,是力戒对称美学窠臼,大胆摆脱便利悬挂的建筑等外界条件的制约。
21世纪的大学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校训,作为一个符号,将被一代一代的教师和学子们传递下去,伴随着事业的兴旺发达。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虽然难以权衡大学的质量水准的高下,但可能即使离开,还铭记在心。
参考文献:
[1]陈功江.校训:大学个性化之彰显.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
[2]李成先,徐辉.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高等教育研究,2005,26(6).
[3]陈鸿.论西方大学理念的演变.发展,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