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筷子设计中的和谐设计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筷子设计中的和谐设计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筷子是中国传统器物发展至今的经典设计之一,筷子设计中的功能、形态、取材等方面都蕴含着中国传统造物的和谐设计观,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现代社会,人们对于产品文化内涵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和设计文化,并将它们运用到现代的产品设计之中。

关键词:筷子设计;和谐设计观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054-01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主张人的生存活动“应天之时运,承地之气养”,提倡人与自然须处于和谐融洽的状态中,这种“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对我国的造物观念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始终将顺应天时与地气作为造物的基本原则,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种和谐的造物设计观不仅是中国传统设计思想,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器物的设计无不体现着和谐设计观,而其中最具代表性、延续性和经典性的器物当属中国传统食具的筷子。筷子是现在的俗称,古籍史书称其为“箸”,据考证,中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已有四千余年。筷子是中国传统器物发展至今的经典设计之一,充分体现着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并从功能、形态和取材各方面鲜明地体现了和谐设计观。

一、筷子功能中的和谐设计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追求“人、物、天”三者的整体和谐,体现在筷子的设计中就是人、筷子、环境三者的和谐。筷子看似个纤细而简单的器物,但筷子是最简单、距离最短的搬运工具,在筷子的使用功能中蕴藏着大智慧。筷子在使用功能中的和谐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筷子自身的和谐性。筷子的形态是由其使用功能所决定,所以筷子必须是由两根在形态、长度、粗细和材料上取得一致的棍状物组成。筷子在使用方式上没有主辅之分,在使用者操作筷子时必须使筷子的运转和谐一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才能实现筷子的夹物功能,使筷子本身在实现其使用功能上取得和谐统一。

其次是筷子使用时与人的和谐性。筷子是人的辅助进食器具,它的基本功能有:挑、插、夹、搅、扒、摆、捞等,主要由大拇指、食指、中指间的相互配合,加之以无名指和小姆指的辅助来完成进食的。在使用筷子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是五个手指的运作,还需要手掌、手臂、肩胛相互间的协调来完成。如此简单的两根筷子,其使用时却涉及到了身体的多个部位,促进了人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运作,这也便是筷子实现其功能时与人的和谐统一。

筷子设计中的形、色、质的设计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从而充分地必须符合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使筷子与人之间取得充分的和谐。筷子的功能实现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物、物与物的和谐为原则,达到对人性的关怀,这是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具体表现。

二、筷子形态中的和谐设计

筷子的形制是由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一致的棍状物组成,一端较粗另一端较细。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其长短、粗细、结构都有了一定的规范,即现在的首方足圆的造型规范。形态虽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和谐设计造物观念。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方地圆的传统思想,传统器物的设计中融入了“尚方”、“尚圆”、方与圆和谐统一的造物观念和审美观,这种哲学思想也对中华民族传统造物艺术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筷子造型中方与圆的完美结合,正是这一思想的完美体现。筷子首方足圆造型最为巧妙的地方在于方与圆过渡的中间部分,过渡得自然流畅,使得筷子的整体造型精巧、美观、和谐,这也是中国 “天人合一”传统审美原则的图形案例显现。

筷子首方足圆的形态加强了筷子的使用功能,首方的形态可以使筷子平稳的放在桌面上,不易滚落;执握时正好握在方的棱角之间,加大了手与筷子之间的摩擦力不容易滑落,便于使用,并且也便于制作者在方头上刻字雕花;圆头的形态使进食时筷子不会伤到口腔和舌头。筷子形态的发展也一直遵循着“以人为本”、“和谐”的原则,一直努力追寻人工与天工的完美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和谐共存。

三、筷子取材中的和谐设计

筷子的设计在材质和加工工艺上始终贯彻着《考工记》中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四大原则。这四大原则是中国传统设计中重要的美学观点和参照标准。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取之于自然,融之于自然,筷子的材料都是取自于自然,同时也是选择的绿色材质,正是崇尚自然的完美体现。

现在使用普遍的材质是竹和木。因为竹木制成的筷子不仅纹理美观,而且对人体健康有益。更重要的是这两种材质是现在广为推崇的绿色生态材质。这也符合了贴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原则。《考工记》中记载,制作优质产品必须遵循四个原则:天时、地气、材美、工巧。所谓“材美”,是肯定人对材料、质地的选择性,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旨趣去主动的辨认材料对象的美质。筷子的材质选择正是人们在大自然中寻找优质的美质,是材美这一原则的充分体现。

古人所谓的“因材施艺”、“适材加工”,即人虽然不能左右大自然,但可以在认识大自然的前提下,主动的“制天命而用之”,而筷子设计中的材质的运用也是讲究环保、和谐,体现出了中国自古以来追求的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四、结语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和谐设计观无疑对中国传统器物设计具有重大的影响,体现这一设计观念的传统器物也有很多,在中国众多的传统器物中,筷子仅是中国众多传统器物的代表之一,而它也是最典型的器物之一。现代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提高,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和丰富多彩的新思想不断地冲击着现代设计理念,人们对于产品文化内涵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和设计文化,使中国设计走在世界前列。能体现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器物还有许多,有待我们去发掘和研究,从中总结出中国传统造物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和文化内涵,并且将它们运用到现代的产品设计之中。

参考文献:

[1]刘良佑.中国器物艺术[M].西安:雄狮美术,1976.

[2]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刘云,刘定鸥.筷子春秋[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4]蓝翔.筷子三千年[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5]蓝翔.筷子古今谈[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

[6]王琥.设计史鉴: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研究(文化篇)[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7]杨阳.古今筷子设计琐谈[J].视觉空间,2008(05).

[8]张成材.从“箸”演变到“筷子”的初步考察[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04).

[9]周阳明.筷子的设计文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