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章主要阐述了幼儿园教学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探究如何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创设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背景;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6-0086-01
当前,幼儿园的课程大多以主题的形式来体现,将幼儿置身于主题背景下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和自主构建知识;更有利于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幼儿在活动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表达形式;也更有利于教师针对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细心观察的同时适时点拨,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
一、环境创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然而,目前一部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只注意环境创设的单向作用。主要表现为一些幼儿园的指导思想与创设方法不是从教育幼儿的角度出发,较多的是停留在幼儿园环境整洁、有序、美观上。主要是为了装饰,完成布置任务,只追求外在的形式,而不注意发挥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主要表现在内容都比较简单、零散,缺乏整体布局意识,给人一种不平衡、不系统的感觉。例如,只注重物质条件的提供,不注重教育过程对环境利用的需要进行创设,这种片面的环境布置极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3.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表现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忽视幼儿园内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藏的作用,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4.环境创设只注重成人的提供,忽略幼儿的介入。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往往由成人“自编、自导、自演”,很少让幼儿参与,只是让幼儿充当教师布置环境的观赏者,机械地接受成人的安排,这样的布置过程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环境创设者对幼儿园环境和教育的理解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忽略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缺乏对环境创设的研究和创新,则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创设环境呢?
二、变装饰性的环境为富有挑战性的环境
首先根据各年龄段的特点创设与主题有关的各类环境。我们一改过去仅仅为了装饰教室而进行的随意布置,而是将主题活动的内容融于整个活动室环境之中,根据各年龄段的特点创设与主题环境相关的各类环境。如小班主题活动“娃娃家”的环境创设以点状式呈现:在一个区域内陈设着宝宝与爸爸妈妈的合影,引导幼儿用不同材料做镜框;在另一区域内创设给爸爸妈妈和宝宝的鞋子排队、将大小玩具送“回家”等环境。在联系的环境中,幼儿的家庭生活经验得以扩展和整合。而大班主题活动“动物的家”的环境呈现则与主题网络相关:墙面上有教师预设的折纸“鸟窝”的折叠步骤,半空中“飞舞”着幼儿制作的各种鸟儿、地面上铺设着海洋纸塑、角落里摆放着沙盘、活动室的一角陈列着许多动物模型以及有关动物的图书等。幼儿在一个可供选择的、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容易激发探索兴趣,从而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生成新的活动,幼儿在相互联系的主题背景中,整合运用和获得相关经验。
三、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一般都是由成人为幼儿提供,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结果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所以,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应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锻炼双手技能的机会,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爱护、珍惜环境,成就感得到鼓励,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由于幼儿喜欢介入环境的创设,体验自身的行为过程,所以,我们在创设环境时,注重环境设计过程的指导,让幼儿在参与环境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增长才干、发挥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作用。
四、变片面的环境为全面、系统的环境
多数幼儿园的布置内容单调,多为动物、花草、树木、小朋友等。笔者参观了许多幼儿园,经常见“一棵大树”就占用了墙壁的很大面积,但又没具备什么教育作用,显然是教师为了完成布置任务而已。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幼儿注意对象广泛、好奇心强的特点,布置内容全面、系统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如在同一个楼梯墙壁,由下而上创设一组系统的安全教育图,用故事的形式,通过主角移动,出现不同的安全教育情境。遇到火警拨“119”,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让幼儿在每天上落楼梯时接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在神舟六号发射期间,开辟一个知识园地“神舟六号知多少”,每期一个主题,要求幼儿在家长、老师的协助下,用不同形式(图画、剪报、手工制作等)收集有关的资料,布置园地。
五、变固定的环境为富有弹性的环境
1.能对话的环境。环境的创设应随着幼儿的需要而变化,这是幼儿与环境对话的基础。如在开展“我自己”的主题活动中,幼儿根据调查画了许多有关嘴巴功能的图片,原先创设的墙面环境已经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于是教师便及时更换环境,增添了两个圆交叉的统计图,幼儿在张贴调查结果的同时,自主发现、领悟了集合的概念。
2.能修正和更改的环境。幼儿是环境的主人,他们有变更环境的权利和能力。如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中有“动物过冬”的内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沙盘,当幼儿遭遇挖洞失败后,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改变了环境,灵活地在沙堆下放置管子作为地洞,使活动顺利进行,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了满足。
六、变园内环境创设为园内外环境的共建
主题活动的真正目的是要拓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而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空间很难突破,只限于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模式,因此,在小班开展主题活动“我去过的地方”的过程中,我们尝试开发利用家长和社区的资源,把家长请进来,带幼儿走出去,帮助他们进行认知,丰富其生活经验。教师虽然是课程的开发者,但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因为社会的、自然的、人文环境的、家长的文化背景都蕴涵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才能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为幼儿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
七、变无声的环境为有声的环境
幼儿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易于模仿,需要反复、潜移默化地熏陶教育。所以教师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隐性的环境,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如在洗手时,在水龙头旁边,设计较为简单的图案,提醒幼儿随手关闭水龙头,让幼儿懂得注意节约用水,知道珍惜每一滴水。在吃饭时,表扬不浪费粮食、不挑食的幼儿,激励其他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午睡用上下楼梯时,提醒幼儿走路轻、说话轻、拿放东西也要轻,防止噪音产生。心理学家罗伯特说:“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可见,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都是通过环境的影响和潜移默化而获得的。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过程,即幼儿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引导、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创设适宜幼儿学习、活动的环境,创设利于幼儿与环境的积极互动的机会和条件,让环境“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的发展”,使环境的价值真正的体验在幼儿的发展中;环境是隐性老师,要让环境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