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线木偶的自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线木偶的自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综观林兆华的作品可以发现,林兆华一直尝试将戏曲表演美学融入话剧表演,并为此做了大量的探索。

西方传统戏剧表演理论大多主张演员与角色的二重关系。就是说,演员创造角色的至高境界是“我就是”,将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而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是多重关系,演员并不刻意追求与角色的合一。而林兆华追求的,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提线木偶”式的艺术境界。他说“我经常跟演员讲提线木偶――演员的表演状态既是木偶,又是提线者。演员与角色时而交替、时而并存,他们同观众一起审视、欣赏、评价,从而调节、控制自己的表演,这种中性的状态能使演员获得心理的、形体的、声音的解放。拉开这个距离,他能感觉到自己是如何扮演角色的,能够自由地与观众交流,时进时出,叙述的、人物的、审视的、体验的,无所不能。这才是表演的自由王国,是表演艺术成熟的标志。”

以话剧《赵氏孤儿》为例,几乎每个演员都正对着观众说台词,感情内敛,动作更是被压缩到最少的程度。演员之间,也没有太多的交流,他们不再活在自己的角色里面,而是“跳”出来,成了一个个冷静的旁观者。当演员互相对话时,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肢体接触和动作,两人面对面站着,相隔一米多远,哪怕是争吵和对质,也是这样的距离。当一个人物向另一个人物磕头时,他面对的是观众而不是对方。这种调度方式,给人以冰冷、理性、“间离”的感觉,让观众明确看到演出的实质,把人物关系活生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这部戏中,演员既是角色――由他的台词内容体现;同时又是叙述故事的人――由他和其他人物的非生活、非写实的动作方式体现。这充分表现了林兆华所追求的“提线木偶”式的表演境界。

要实现林兆华的表演理念,对演员的训练和演员间的磨合是比较艰苦的过程。林兆华要求演员“既是那木偶,又是提线者,既在戏中又不在戏中,叙述中带体验,体验中带叙述。”一开始,多数演员对此都感到迷惘,找不到抓手;慢慢适应后,又感觉这种理念和方法极具魅力。《赵氏孤儿》中,程婴的扮演者何冰说:“这个剧本写得非常像电影――左一个场景,右一个场景,令人很不适应。以前舞台上至少有一个支点,你可以借助眼神动作表演,现在动也不能动,实在很难!说实话,开始演员们都有点儿抵触情绪,但到后来,谁要乱动,大家都不干了,都在监督你。因为你一动,气都泄了,戏就不连贯了。”屠岸贾的扮演者濮存听说:“一开始,我们不接受林兆华对演员的要求,我们站在台上好像什么都没有做,很别扭。这个戏要求用叙述直接表达内心感情,只有这样处理才能适合该剧紧张的戏剧节奏,观众的神经一刻都不能松下来,一刻都不能麻木。”对此,濮存昕表示自己受益匪浅“从我个人来讲,我四十岁以后的进步是从林兆华开始的。他给予我的一些表演观念,他对于我的一些艺术指导,和我通过他对于现代艺术的一些了解,使我突然间就多了一手。我发现,除了传统的表演外,原来我还能这么演戏:”

从本质上说,林兆华将舞全抽象化了,只剩下最本质的元素,那就是演员一空间―观众。借鉴戏曲的表演美学,林兆华已把舞全交给了演员,让观众更加注意演员的台词和表演。此时,演员的表演被做了最大限度的减法,但舞台被提纯了,呈现出简单、凝重而更具冲击力的效果。这正是林兆华的美学追求,是一种属于他个人的、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自由的舞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