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研究与实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研究与实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是属于诗歌与散文系列中的一个模块,作者针对当前《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现状与思考,分三部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唐诗宋词选读》开设的目的和现状、《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策略研究、关于《唐诗宋词选读》的思考,期望通过此文,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 选修课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教学研究 教学实施

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选修教科书《唐诗宋词选读》是在必修基础上,针对对唐诗宋词有较高兴趣的学生开设的。旨在精选唐宋不同时期重要诗词流派和诗人、词人的代表作品,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象和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宋词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中努力开拓创新阅读鉴赏的空间。笔者拟针对当前《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现状与思考,分三部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唐诗宋词选读》开设的目的和现状

笔者分为以下三点进行阐述:

1.《唐诗宋词选读》的编写与开设目的。编写: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根据新课标精神和中学审美教育的需要,结合篇幅、时代、作者等诸多因素,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其中39首精读,24首自读),大体以诗歌史发展阶段为线索,突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诗词大家,分为“风神初震”的初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等12个专题编写。开设目的:通过《唐诗宋词选读》的学习,希望能够使高中学生在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和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与发展。

2.《唐诗宋词选读》的设置情况。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唐诗宋词选读》开设面临以下时间问题:设定的选修课时相对学习内容显得有限、相对集中的教学时间使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障、选修课学习受到高考专项训练的挤压。二是唐诗宋词选读》开设的教师问题:单就《唐诗宋词选读》一门选修课而言,所涉及的知识面就很广,新内容也很多,而真正能胜任选修课教学的教师相对来说比较少。不同层次学校,师资存在明显的不平衡,良莠不齐,多寡不均,当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跟选修课的开设发生冲突时,如果不能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选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三是《唐诗宋词选读》开设存在以下学生问题:选修课程分班难、选修课程开课难、选修班级管理难。如《唐诗宋词选读》就是不少学校在高二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整年级地进行统一备课与教学。于是,选修课带来的种种烦恼烟消云散了,选修课在学生的心目中与必修毫无区别了,而选修课开设所期望达到的目的也与我们渐行渐远。

3.《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现状。根据选修课的主体性、基础性、自主性、实际性和研究性原则,选修课在各地各校轰轰烈烈地开设了起来。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选修课所期望达到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新精神等目的是否能毫无疑问的达成呢。在《唐诗宋词选读》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看到了困惑的存在。(1)教师选修教学中的困惑:选修课成了专题讲座课或活动课、选修课成了必修课的无限复制,如《唐诗宋词选读》成了高考诗歌鉴赏题训练的先行与铺垫,课堂上以练代教。这种以应试为目的、费时费力的教学方式必然带来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冲突,教师为了赶进度、省时间,学生的一切自主、合作、探究,都由教师“包办代替”。(2)学生选修学习中的困惑:首先是学生对选修课的盲目性,一方面,兴趣爱好极为广泛的学生面对众多科目无所适从,不会选。另一方面,选修课所占比例小,门类少,可供选择的余地有限,又使学生无法选。其次是学生对选修课的态度,多数学生认为选修课没有必修课那么重要,只是为学分而选课,缺少积极性,而趋向放任消闲。最后是学生对选修课的审美疲劳,由于教学计划的紧凑,教学时数的限制,教学目标的约束,教学方式的单一,《唐诗宋词选读》天天学,天天读,天天背,每天重复“同样的故事”,学生不再有新奇感,天天呈现“精美的大餐”,学生难免消化不良。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普遍产生审美疲劳。

二、《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策略研究

笔者分为以下三部分进行阐述:

1.重视诗词诵读,让学生真正读出声。诗歌诵读能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唤醒学生的生活情感、帮助学生品味语言之美、培养学生诗词审美情趣。因此《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诵读策略要注意由以往的教师讲读中心,逐步往指导学生自读上过渡。《唐诗宋词选读》诵读教学对教师的素养要求:(1)转变观念,以诵读为中心:选修课应该让学生自己“学完”,而不是由教师来“教完”。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鉴赏诗歌之前,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读出诗歌的节拍和用韵,读出词语的感彩,读出轻重缓急的语调,读出作者的情绪变化。学生通过诵读,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用自己的声音去复活诗词的声音、作者的声音。这样在复活过程中,学生就迈进了作者心灵的门槛,了解了其中真正的情味。(2)提高素养,为范读打基础:首先,教师要力求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其次,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经验。只有当教师自身在具备了较高诗词素养的前提下,再加以突出的个人能力、独特的个人魅力、丰富的教学技巧,才有可能避免隔靴搔痒,一味照搬教辅资料,才能充分理解诗歌的内涵,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教学课堂上充满感情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诗词的王国。(3)加强指导,融情感于诵读。教师首先,应当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其次,应当创设情景,指导学生移情地诵读;再次,应当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4)愿作听众,倾听学生诵读。教师应带着一双耳朵进课堂,多听听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带上一双眼睛上讲台,敏锐观察学生对诗歌的不同反应;带着一个开放的大脑进教室,尊重学生的开拓创新的想法。

《唐诗宋词选读》诵读教学的策略实施:(1)“疯狂”放声读,即不要管诗的内容、情感是什么,一概放声读出来,声音越大越好,越“疯狂”越好。(2)联想会意读,即遵循着读诗——思景——入情三个阶段,在做好全文观照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赏析。(3)配乐表演读,即学生在“会意读”的基础上,自行寻找适合该诗词意境的音乐伴奏,运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将作品表演出来,学生兴味大增。如柳永《八声甘州》的凄切、苏轼《定风波》的洒脱,晏几道《临江仙》深情都在他们的揣摩、会意中一一得到很好的展现。此外还有传花接龙读、制造悬念读、博采扩展读等策略,使学生在诵读中渐渐体会到了什么是“诗无达诂”,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并满怀激情地用实践去证明着。

2.创设诗词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把诗词中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唤起其情感的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被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科教学目标。认清了问题与现状,《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策略的实施可分为两点:《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应端正观念。(1)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辅代主,要始终坚持师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2)要立足学科需要,服务课堂教学。(3)应用课件时,必须要掌握使用课件的技能,摆正它在教学中的位置,恰当的应用于课堂。《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策略实施:(1)音像资料应结合语言品味;(2)在“亚沸点处”创设情境;(3)素材运用应紧扣教学目标。以第三点而言,针对《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可搜集到的音像资料相当多,尤其是电视散文《唐风宋韵》、《唐之韵》、《诗歌唐朝》、《唐宋风骨吟》等,都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极丰富的后备资源。但如果不加选择,学生成了观众,教师变身为放映员,选修课就会被上成了视频欣赏课。教师应当在课前细加甄选,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引入有价值的多媒体资料,甚至可以依据资料发起课堂研讨,辨一辨是教材说得对,还是资料有道理,才真正吻合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

3.正视诗词难度,适当鼓励改写与创作。写作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由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审美情感、志趣及语言表达、技巧运用等素质构成。诗歌在形成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引领学生关注诗词细节,帮助学生唤醒真实情感,辅助学生延展联想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特点和篇章联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多样的活动形式,因此《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写作策略的实施可分为三点:(1)依据诗词进行改写,有扩展补充式、巧拟标题式、改换文体式、集句成章式等方式。如集聚成章,即选取前代一人或数人之诗句,按照选取者的构思意图组合在一起,成为一首新作之诗。(2)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可以采取仿写入手提兴趣、妙用诗词入对联、细致大胆作诗词等形式,如“仿写入手提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古代诗词作者改写的实例,如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咏梅绝唱,其实这一联是化用五代时南唐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虽只两字变化,但境界蕴藉空灵,远胜原诗。再比如王实甫《西厢记》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借鉴了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以及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熔铸而成。学生的创作情绪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在平时学习与阅读诗词时更加留心了。(3)借助诗词提升写作。《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中,写作练习既可以是深入品味诗词,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的途径,也可以借此机会提升学生的作文构思与写作能力,有注重角度巧选择、翻用旧题出新意、积累素材精提炼、善用修辞展文采、锤炼语言不罗嗦等方法。如“翻用旧题出新意”,古诗词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旧题翻新的例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的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写昭君生长的地理环境,以地灵烘托昭君的人秀,正是钟灵毓秀,窈窕红颜,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以奏出胡音的琵琶写出其千古遗恨,委婉蕴藉。白居易的《王昭君》则虚拟了昭君与汉朝使者相见的故事,着重描写了昭君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以及渴望回归的心情。这两首诗都对和亲持不赞成态度。而王安石在《明妃曲》中写道:“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诗人借家人口吻,奉劝昭君安心异域,不要思忆故国和亲人,人生失意到处都一样。欧阳修则在《和明妃曲》中提出“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从批评皇帝的角度入手,比王安石更进一步,针砭时弊,直指问题的根源。

总之,诵读古诗词,认真总结古诗词的写作运用规律,归纳古诗词的写作方法,积累古典诗词的语言,学习古诗文的写作技巧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的作文。经常浸润在华章隽语中,既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又可以吸收和积累精美的语言材料。久而久之,谈吐作文,自然文采斐然。

三、关于《唐诗宋词选读》的思考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在广大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一步步迈向深入,除了上述所提到的诵读、多媒体及写作等教学途径外,更多的教师在更深广的领域不断地尝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师遵照着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之时,也有一些教师为之困惑或仅凭教师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的现状摆在我们面前。

1.《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的评价制度。建立完善公平、合理的语文选修课评价制度应引起教育界专家及同仁的注意:完善《唐诗宋词选读》对学生的评价制度:(1)加强对语言文化积累的考核评价;(2)评价有利于学生开放中张扬个性。如第二点,传统的对诗歌的考查方法无非是通过让学生分析诗歌意思、探究作者写作意图、品味语言等方式进行,我们是否可以让学生大胆阐发自己不同于参考答案的观点,鼓励其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采取表现性评价的方式,通过学生诵读诗歌、写作等形式,记录学生的努力、进步与成果。完善《唐诗宋词选读》对教师的评价制度:(1)课堂教学评价应灵活;(2)重视教师的教学个性及发展。如第一点,在《唐诗宋词选读》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主要看教师的教学是否促成了学生一些重要行为的出现,应当把教师教学的清晰性、多样化、适当的任务定位、学习过程中的激励、提问的艺术、对学生的热情等作为课堂教学的指标,更为灵活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

2.对《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的反思。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行,使得高中学生的阅读面在扩大,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也在相应地增加。但与此同时,语文教师也应清醒认识到一些客观情形。首先,《唐诗宋词选读》等高中语文选修课在课堂教学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并非是万能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选修课教学不必承担也无法承担所有“素质培养”的重任。其次,《唐诗宋词选读》等高中语文选修课与大学语文课及大学汉语言文学课是有区别的。它更多承担的是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和积累的任务,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最后,高考仍然是广大高中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调和选修课教与考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必须不断探索的方向。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现实的教学状况之下,我们还有哪些可以努力的方向,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使得高中语文选修课更丰富多彩、生动灵活,更吻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在这样的思考下,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对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总结与思考,吸收了专家学者对于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多种经验与研究成果,提出了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可以采用或改进的诵读、多媒体运用、写作等教学方式,并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教学中的反思。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为广大语文教师选修课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更希望借此抛砖引玉,得到专家的指引与点拨,使自己能在不断摸索中更快更好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