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东筝家韩庭贵的教学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现今社会。筝乐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山东筝的理论研究却少之又少。当代较为著名的山东筝家有赵玉斋、高白成和韩庭贵等,对他们的研究更是稀少。三人中赵玉斋已于1999年过世,高自成已年近90岁高龄。韩庭贵是最年轻的一位。今年也已81岁,他在山东本土艺术院校任教。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韩庭贵老师归纳并总结了较为科学和严谨的“四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学习技法与讲解曲意相结合。在古筝的教学中,这种现象也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看上去演奏技巧很简单的筝曲,恰恰是风格、音韵十分丰富的曲且。对于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韩庭贵有着他独特的见解。
首先要解决的是技法上的问题。由于这些曲子节奏比较慢,在练习时不仅要把握好左手按揉技法,还应该注意其节奏的准确、句法的呈现、音色的纯净及强弱的控制。其次要深入了解一下乐曲的内容及意境。传统筝曲根据表现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叙事和抒情两种。叙事性的传统筝曲,常常在筝曲标题上就有所体现,如《隐公自叹》、《文姬归汉》、《红娘巧辩》,等等。由于目前学习古筝的主流人员仍是小孩子,因此在讲解此类乐曲的内容与意境时,就不得不涉猎到许多传统的文学作品与历史事实,使学生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同时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讲解抒情性的传统筝曲时,不仅要通过讲解的故事使学生产生相应的联想。而且还要针对有些学生年龄小、无法理解某些感情因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移情”教学。所谓“移情”,就是把一种感情用另一种相类似的感情所替代。在筝曲技法与表现内容都解决之后,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的过程了。有了对筝曲内容的理解。技法会发挥得更加恰当,筝曲的表现就更加到位。
二、练习曲与基础训练相结合。在古筝学习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学习曲目,而忽视了对练习曲的训练。韩庭贵认为学筝主要在于基础训练。在他多年教学生涯中,他始终注重基本指法的练习,注重传统曲目的声韵互补。他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古筝演奏家的必要条件是具备扎扎实实的基本功,每一种指法训练、每一首练习曲都要达到具体的技术要求。因此,韩庭贵在教学别注重练习曲的训练。他认为练习曲是巩固基本指法、提高演奏技巧的重要手段。因为练习曲一般都具有针对性,通过反复的、专门的某种单项练习,可以达到掌握某种弹奏技巧和方法的目的,同时练习曲训练时没有旋律和乐曲表现力方面的负担,就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触弦角度和对音色与力度的控制等技术上,从而使技术训练取得较高的成效。所以只有通过长期专门的基础技巧训练,才能有效地克服高难度技巧技术负担。
三、学习技巧和学习乐理知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韩庭贵常常会有意地提及“板”、“眼”、“字”等中国传统音乐名词。他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并且对现今流行的乐理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才会提出这些名词。起初韩庭贵并不讲解这些名词的准确含义,而是把原有乐理中相同含义的名词进行替代,如:把“音”替代成“字”,有些“拍”替代成“板”或“眼”,等等;到学生逐渐在学习中自己理解到这些名词的真正含义时,他才会给出这些名词的定义,以加深学生对这些传统音乐术语的理解与领悟。
韩庭贵不仅培养学生们的简朴的视唱能力。还会在学生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唱一些简单的工尺谱。在教授传统曲目时,他总会先哼上一段山东筝的花字工尺谱,目的不在于炫耀,而在于让学生了解工尺谱。特别是在目前会唱、会看这种花字工尺谱的人越来越少,出于对山东筝的热爱。他希望有更多的学生会唱花字工尺谱,使山东筝派艺术后继有人。在乐句和段落的划分上,他不像其他人一样。把乐句和段落在教授一首乐曲前就给学生划分好,韩庭贵要求学生一遍遍地唱谱,根据自己的呼吸和对乐曲的理解,由学生自己来划分段落。这样,不仅使学生把段落与乐旬的划分铭记在心,而且使学生在演奏筝曲时,能够自然地断句。
四、抒情和演奏技巧相结合。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 “情”是创作和演奏的灵魂。韩庭贵认为:古往今来没有一个艺术家不是善于抒情的,古筝的演奏贵在以情述音、由情引声、意在声外,因为每首乐曲的最终目的都是借音乐来表达情感。演奏者要根据乐曲不同的情感需要,用不同情绪去演奏,力图表达准确。这就要求演奏者领会曲意,才能演奏完美。如果演奏者只注重技巧体现,而忽视了抒情美的特点。也许一时也能博得听众的赞许,但长此以往很难使人信服。因为他忽视了情的投入。也就抽去了音乐艺术价值的真谛,就会沦为无灵感、无生命的演奏。声情并茂是演奏的最高境界。是韩庭贵古筝教学艺术的又一追求。
有了严格有效的教学方法,韩庭贵40余年来把全部心血献给了山东古筝事业,普及和提高了山东古筝艺术,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古筝演奏人才,使山东筝派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内外有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山东派古筝艺术的发扬光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