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的芳名叫千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千灯,一个温暖而喜庆的名字。
想象中,江南水乡,千盏渔火,一定是类似于今天的沿海“开渔节”,热烈,热闹,而不似张继的《枫桥夜泊》那般孤清而寂寞。
又设想,古镇上的大红灯笼,千余盏齐齐点燃,那一定是昆曲集会才有的盛况吧――会不会像虎丘曲会或荷花荡观戏那样,千船云集,笙歌永夜,昆腔的水磨调,余音袅袅,绕梁不绝……
千灯,还是昆曲的故乡。
去了,我才知道:千灯的原名“千墩”, 后易名“茜墩”。前者巍然于水岸,后者则茜草萋萋于墩上。一样的诗意,不一样的美感。
都喜欢。
一样的江南,一样的似水流年;
一样的人家枕河,一样的黛瓦粉墙;
一样的木格小窗,闪过一张如花的面影――迈上千灯古桥,我不禁怦然心动:是因为刚从周庄辗转而来,小桥流水的景致,依然定格在心底?还是古戏台的昆曲雅韵挥之不去,游丝一样,低低在心头回旋?
这才追根溯源,寻梦到千灯。
不大的千灯,有庙有塔。延福寺香火鼎盛,似乎才举行过一场法会,人群还未散去。虽说很想目睹玉佛殿里躺着的、一尊来自缅甸的巨型玉卧佛,但还是避开人流,折身绕道。那座始建于南朝,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烟雨风雪的秦峰塔,依旧亭亭玉立,直指云天,真是无愧“美人塔”之誉。
可惜,天阴却无雨,既无炫目光照,也无烟雨迷蒙,“美人”少了些光影对比的清媚或雾里看花的韵致。
都说漫游古镇,最宜雨天。
我知道,那是因为雨的淋漓,会使很多人裹足不前。而人迹渺渺,檐雨滴水,空寂的氛围,则令人恍如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水墨画里的江南人家,呈现出一派曼妙无比的意蕴。
故而,步入千灯石板街,暗沉的天色下,我期待一场小雨的降临。
石板街很窄,三里路的样子也不算长。枝枝杈杈的分支小巷,不时旁逸向两边。循道而去,许是人家小院,墙角的桂树,已然渗出点点新绿。许是公用井台,一两口老井,落寞地守护着一怀清澈。眼看着一方洞开的水面,竟藏在千灯人家的屋基下面。拾阶而下,原来是古河埠,蹲下来可洗衣淘菜,招招手可唤来行船。放眼望去,临水还有好多私家河埠就这样设在自家楼下,有的则装上了木栅门。水陆并用的交通,带来古镇的贸易繁华,在此可见一斑。
石板街上小吃铺、特产店一个挨着一个,尤以青团、青豆和粽子、糕饼居多,都以软糯甜食为主。不时停下来,买上一两样,或吃,或带,让味蕾也多几分关于千灯的记忆和回味吧。
一架崭新的原木指示牌,立在石板街的斑驳一隅。
齐刷刷地指向里,道尽千灯的前生今世。
千灯地处吴中富庶之地,自古就是水陆要道,物阜民丰。其原名“千墩”,据载就是因吴越争霸时,此处是吴淞江岸第一千个高墩而得名。较之其它的水乡古镇,这里似乎没怎么开发,大都是一些原汁原味的名门故宅。其中,名门大户里即有“南顾、中余、北叶”之说。“立三堂”为徽商余氏的典当行及其家宅,前店后宅的走马楼迂回上下,极具特色,堪称“迷楼”。
大约所有的中国学子都接受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教育与熏陶。著此论者,也即是“南顾”的主人,明清时著名的爱国学者顾炎武。
不知道“南顾”原来的格局如何。当我从“贻安堂”故居,穿堂过院到读书楼、后花园,相连接的是绿草如茵、清水绕树的顾园,再拜谒到先生的墓地和祠堂,心中除了景仰,便是感慨:淡淡的柳絮若烟,齐整的故居如画。三百多年来,一代先贤的警世恒言,在太平盛世的光景里,也许感受不到它的重要,而在国难当头,逆境处世,却如雷贯耳,具有极其惊人的震撼力。
昆曲,因在“昆山”而姓“昆”。这是众所周知。
古镇前的“牡丹亭”,翘檐飞角下,一些身着戏装、貌似古典的女孩进进出出。远远望去,还以为是昆曲排练,或影视剧取景。走近才发现,都是很时尚的古装秀。别的景区也见过,只不过,放在昆曲故乡的背景之下,一个个眉眼间似乎多了些杜丽娘的娇羞,与靓丽。
被一阵欢快的丝竹吸引,抬眼一看,却是“顾坚纪念馆”。
一楼是个茶堂,人不多。左侧为一小巧的舞台。十几个身穿便装的中老年人,正摇头晃脑、非常投入地在演奏。灯光自头顶射下,照着敲扬琴的老人,那一头白发随着音乐的节奏在不停地颤动,让人不禁心生敬意,为之动容。
顾坚,自号“风月散人”的南曲大家,穷其一生收集整理并亲自演绎昆山腔,被后世人尊为昆曲鼻祖。二楼的中央,即为顾坚雕像:一袭白衫,极目远望;举笔思索,意态盎然。似有曲音,正源源不断自笔尖流淌……
四壁陈列的,则是一些剧照、曲谱和乐器,诸如《牡丹亭》、《十五贯》、《长生殿》、《浣纱记》……一本一折地缓缓看过,走过,也就融化在那袅袅婷婷、柔情万端的词曲唱腔里。
推窗往外:一方石拱桥,一弯春池水,三两株茶梅紫荆,倚墙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就开在昆曲的故乡,千灯的后花园。
当你走近昔日李宅,今天的“千灯馆”所在,你无法不被扑面而来的、远古的气息所撼动――
一盏盏,一座座,不同造型,不同质地,来自各个时期的照明用具,或悬吊,或挂壁,或托座,更多的也就简简单单地陈列着,排序着。仿佛卸下铠甲的战士,满面烟尘,浑身斑驳,甚至冰冷。没有一盏灯具是点燃着的,也没有一盏你可以伸手去触摸,但是,目光凝视,似可通悟:那最原始简陋的石灯好似象形字“主”,那汉代的石灯酷似望楼宫阙,那隋唐的釉灯开始有了陶土座,那元宋时的瓷器灯形似蘑菇,而到了明清,则越来越趋纯熟,也越来越精致,有的都让你不敢相信那是古人造就的出的工艺。虽然,我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笃信,我们的先人的智慧,早已超越我们的想象。
灯具的诞生,“延长”了白天,“缩短”了黑夜。
灯具的展示,让我们借光古代文明,聆听一段历史的余音。
千灯馆,则让我神会那熄灭多年的灯盘上,依稀可辨出,灼灼跃动的、火苗的光影。
不知不觉,天色向晚。
积蓄了一整天的小雨,终于银丝一般洒落下来,很快就润湿了石板街、迎桥。回眸凝望,古镇人家的大红灯笼渐次点亮。虽没有想象的那么千灯万盏,气势宏大,但倒映在湿漉漉的石面和水面上,像是被打翻了的画板,染出一朵朵嫣红的、金黄的、乳白的花来,层层叠叠,此起彼伏,煞是好看。
千灯之行即将返程,等车的时候,恰好听见两位游客在谈“千灯”之名似有歧义――这千灯与“灯”毫无联系,自然觉得想象与现实的距离。谁知身边一位本地人急忙忙解释,说他们正在建设一个集灯之大成的灯艺术馆,将在相思长廊、千灯铺和石板街全部悬挂上各种花灯。到那个时候,所有对芳名“千灯”给予厚望的人,到此都不会再失望的了。
看着千灯人急切而骄傲的神情,我也会心一笑:又一幅千灯齐明,万家灯火的盛世场景在眼前荡漾开来……。
TIPS
交通:千灯位于江苏省昆山市,交通十分便捷。光是苏沪高速就有两个出入口在此,距离虹桥机场或苏州市区不过十几分钟而已。火车出行也很方便,苏州站每天过境动车和高铁多达几十班,换乘公交到千灯,也才35公里。
饮食:偏甜,介乎于上海菜和苏菜之间,以河鲜为主要特色。传统小吃非常丰富,如青团、年糕、熏青豆、芝麻糖、海棠糕、肉、香团、黄瓜等满街可见,四季不断。老米酒味道也不错。还有诸如田螺肉炒蛋、千灯羊肉、油煎虾花饼,九里香雪菜也颇有名气。
住宿:千灯古镇很小,条件有限,所以家庭旅馆较少。如果想住得舒适一点,建议住到新镇,或者昆山和苏州,像如家快捷和汉庭之类的品牌连锁店既卫生又经济实惠。
最佳旅游季节:四季皆宜。最宜在春天3-5月,欣赏柳绿花红的江南胜景。还有雨天,烟雨中别具一番画意诗情。